-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09
- 在线时间33305小时
-
- 发帖29046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9586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0462
- 金币
- 9586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3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09
|
临近年底,今年最大规模的寒潮悄然而至,寒潮前线从新疆推进到华北和华中,肉眼可见的快。从月初的4日开始,北方多地出现大风和雨雪天气,降温幅度高达12-16℃,着实让人们措手不及。东北地区迎来首场强降雪(图:ST)这次寒潮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之前持续偏暖,空气中水汽较多,冷空气南下就变成大规模雨雪;一个是前后反差大,就以北京来说,几天前还有夏天的错觉,一周内气温就个位数了,直观感受就是“一键入冬”。北京,只是“开胃菜”。目前最受关注的寒潮影响地区,非东北莫属。这一切,只看数据即可一窥端倪。“一键入冬”的东北(图:twitter)自5日(周日)以来,东北地区大部自西北侧向东南侧先后经历了强烈的降雪或雨转雪过程,以吉林中西部、黑龙江南部和东部降雪最为剧烈,不少地区达到了大暴雪(24小时降雪量10-30毫米)甚至特大暴雪(30毫米以上)量级。其中,哈尔滨24小时最大降雪量30.1毫米,刷新观测记录以来单日极值,积雪则达到了24厘米,刷新11月观测记录极值;而黑龙江东部的佳木斯、双鸭山积雪更是达到了46厘米。东北大部地区迎来强降雪哈尔滨等城市降下特大暴雪(图:中央气象台)那么,东北地区这场极端强降雪是如何形成的?后续还会有什么恶劣天气需要注意呢?冰火交锋:强降雪的直接成因与进一步溯源这场强降雪的最直接成因,来自一个急剧发展的锋面气旋。这个气旋从周日起在山东半岛附近生成,随后迅速向东北方向移动靠近东北地区,在这一移动过程中显著增强——根据观测数据推断,这个气旋在24小时内中心气压下降了约15hPa(百帕)。11月6日傍晚,影响东北地区气旋的卫星云图(图:向日葵9号卫星)11月5日14时与6日14时全国地面天气图对比紫色区域为持续风力超过6级的大风区虽然比起北大西洋等处更疯狂的“炸弹气旋”相比,这个发展速率还是较慢,但它仍然将南侧充沛的暖湿气流汇入气旋核心区,与北侧冷高压带来的冷平流相遇,并在自身提供的强烈上升运动推动下抬升凝结,在白山黑水间落下磅礴降雪;而气旋带来的强风更是形成了风吹雪、白毛风等现象,在降雪最为极端的区域加强了灾情。北京时间11月6日的低空风场流线与温度颜色图可以看到显著的暖湿气流北上与冷平流呼啸而下在东北地区东部交汇而如果我们进一步拨开纷繁的风云变幻溯源,会发现这次气旋,更是起源于万里之外大西洋一场呼啸的回响。在11月1日-2日,英国、爱尔兰、法国西部和北部等地受到了从北大西洋奔来的异常强大的锋面气旋吹袭。其中英国南部多地创下观测记录以来气压新低(而伦敦则是创下观测记录以来第二低值),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半岛多地出现12级以上阵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灾情。但它的影响远不止步于欧亚大陆的西端——它的呐喊更将在大陆另一边的辽阔山河回荡。11月2日影响西欧地区的强烈气旋(图:哨兵3号卫星)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是很有利于这类强烈锋面气旋发展——西风带作为北侧极地极寒气团和南侧低纬度暖湿气团的“交锋处”,其中背景气压梯度和风的急流很强,而冷暖急剧过渡间的温度梯度也蕴藏了巨大斜压能,这些背景能量很有利于锋面气旋这类局地扰动的快速发展。而更重要的是,向北奔涌的北大西洋暖流,为这一带洋面带来了更暖的表层海水,其中蒸发的水汽和从海面向大气升腾的潜热加热更多——这也是能促进地面大气变暖、大规模抬升与气压降低的重要机制,因而能支持气旋迅速增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气候北大西洋暖流让锋面气旋迅速壮大最终给欧亚大陆另一端带来一场暴雪强劲的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为欧洲输送大量热量与此同时,这些气旋也成为西风带内不稳定发展的瞬变扰动。它们借助西风带的长河,会向下游的东侧区域更快地传递自己的能量——在气象学上称作频散效应。于是在11月初吹袭西欧的强烈气旋激发下,一系列新的波动就此形成,并沿着西风带一路向东掠欧亚大陆。首先,它在乌拉尔山的东侧率先形成新的高空暖高压脊。在这个新的高压脊东侧的偏北气流影响下,盘踞多时的中西伯利亚低涡被向东向南推移,在11月4日进入我国新疆北部一带。11月2日至7日中西伯利亚低涡(图中蓝色旋转区域)从新疆北部开始向东向南横扫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图:ECMWF)这个低涡本身携带着极寒气团,在给全国更大范围区域带来寒潮影响的同时,也直接为后续影响东北地区的气旋形成提供了冷平流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低涡本身是一个深厚的高空低压,它会吸引地面和低空的气流显著上升,这是从大气运动与动力角度上,导致地面气压快速下降并直接形成气旋的最直接原因。而除了北侧低涡对气旋主体和冷空气的支持外,南侧暖湿气流提供的水汽源,同样是东北强降雪的重要成因。这与在副热带地区同期东移配合的南支槽有关——在周日到周二期间,有一道南支槽自西向东移动掠过我国江南地区,正好处在低涡的正南侧而相互叠加。中西伯利亚低涡带来的极寒气团和东移南支槽输送的暖湿水汽给我国北方带来大幅降温和雨雪天气于是,南支槽前(东侧)的西南风得以将大量水汽从南海、东海等地向东北方输送汇入气旋,成为了强降雪的另一半推手。雪霁之外:后续天气与冬季气候趋势的简述随着本次东北气旋进一步东移减弱,东北强降雪的主体已经趋于结束。但今明两天,东北地区中部还会有降雪的“短暂返场”——和先前的过程类似,这是来自上游北大西洋-西欧地区又一轮气旋发展向东北亚地区的频散效应,引发了新的冷性涡旋东移。但与先前不同的是,本次冷性低涡缺乏水汽配合,因而主要为直接的降温而不会再带来显著灾情,这次“返场降雪”也将在明日结束。不过这个冷性涡旋在随后会给我国大部带来新一轮强冷空气过程,在前期已然降温的基础上,气温会进一步显著下降,众多地区气温将创下下半年新低,需要注意防寒保暖。瑟瑟发抖未来几天气温将再创新低(图:中央气象台)而这场强降雪是否预示着东北地区以至于全国冬季的气候状态?这一点并不能。这类极端天气过程的持续时长(数日)、影响范围(百万平方千米量级)相比于总体的气候趋势都要小很多,也主要是短期天气因子所主导。而要分析整个冬季气候趋势,需要考虑影响的时空尺度都更长的气候因子——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受今年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中高纬度积雪海冰等因子影响,全国冬季更可能总体呈现偏暖、中东部大部降水偏多的格局。送走了突如其来的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今年大概率会迎来一个相对温和湿润的冬季(图:中国气象局)骤雪已然远去,而风云流转永不停息。希望本次受灾区域能尽早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