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4-11-16
- 在线时间31729小时
-
- 发帖27980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9555
- 道行36950
- 原创103
- 奖券39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79809
- 金币
- 39555
- 道行
- 36950
- 原创
- 103
- 奖券
- 39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172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16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3-09-16)
—
远古活化石它第一眼看上去像是某种外星生物,浑身遍布甲壳,细长的尾巴却是一根硬刺。与大多数动物不同的是,它的血液竟然还是蓝色的,这便是鲎,一种活了4亿年的生物。当人类重新审视这个物种时才发现,原来它的血液可以救死扶伤。可惜的是,逃离了5次生物大灭绝的鲎,在今天却被人类逼入绝境。鲎经常出现在浅海的沙滩附近,属于咸水节肢动物,并且是鲎目家族中唯一现存的成员。尽管它们看上去很像螃蟹、甲壳类动物,但它们其实与蜘蛛、蜱虫和蝎子等蛛形纲关系更密切。最早的鲎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4.4亿年前的奥陶纪,而现代鲎家族中最古老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2.5亿年前的早三叠世。所以从整个地球生物历史中来看,鲎绝对称得上是活化石。鲎在地球的亿万年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现代鲎仍然与远古时期的鲎相差无几,从演化的角度来看似乎是失败的。但实际上,如果生物能够长期保持一种外观,从侧面也能说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对稳定,很难受到环境刺激发生进化改变。鲎的整个身体都有硬壳保护,两个复合侧眼在圆形甲壳前端,另外还有一对中位眼,中位眼可以检测可见光和紫外线。侧眼在鲎还是胚胎阶段时就能发挥作用,腹侧的眼睛拥有光感受器,能够通过光的强弱判断环境状态。尽管鲎的视力很差,但它们却有动物中最大的视杆和视锥细胞,比人类高出100倍,而它们的眼睛在夜晚对光线的敏感度是白天的100万倍。因此在习性方面,鲎更倾向于夜间活动。鲎也许看起来很奇怪,但它们其实人畜无害,鲎只会在浅海附近寻找蠕虫、软体动物进食,偶尔也会食用一些小鱼小虾。但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却在人类的步步紧逼中走上绝路。蓝血研究时间回到1956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弗雷德·邦正在研究鲎这一奇怪的生物。鲎的血液与其他动物不同,由于铜蛋白是鲎血液中运输氧气的主要成分。因此,当鲎的血液暴露在空气中时会是蓝色的。在实验室中,邦发现一只鲎死于弧菌感染,而且这种感染还导致了一种奇怪的疾病,整个鲎的血液都被凝结成半固体的团块。一般来讲,这样的细菌根本不会产生这种反应。此外,经过热处理的细菌同样也会继续产生反应。所以,从整个反应过程来看,这并不是一种病理性疾病导致的反应,有可能是另一种疾病。随着实验进展,邦注意到他观察到的反应与哺乳动物中众所周知的内毒素反应“施瓦茨曼反应”非常相似。为了更加深入研究这一进展,邦回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展开了新调查。最终,邦与众人在实验室中发现了鲎的“警报系统”,由鲎的血液可以检测出对人类来讲十分危险的发热内毒素。对于鲎来讲,它们长期生活在大海边,周围到处都是革兰氏阴性菌,1克海洋沉积物中就可找到数百万个。作为节肢动物,在鲎的生理结构中,它们的身体结构是半封闭的。与人类复杂的血管和免疫系统不同,鲎没有复杂的反应机制,细菌一旦进入鲎的体内便会直接接触血液。不过鲎早已在演变机制中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防御机制,无需白细胞,无需提升体温,只需要让体内的“变形细胞裂解物”(LAL)参与反应即可。鲎一旦感知体内出现细菌,LAL便会将细菌与部分血液凝结成块,从而阻止细菌对身体带来损伤。这种机制的凝结效果非常快,并且十分稳定,较大的凝块不仅能阻止细菌感染,还可以作为一种屏障保护外部伤口,或断肢的情况下防止细菌继续进入。拯救生命的蓝血这一发现令实验人员激动不已,对于现代医学来讲,大部分医疗措施都要求无菌的条件,但在这之前,人们很难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实现无菌化。可是现在有了鲎的血液,血液中的变形细胞产生的LAL能够迅速检测出是否无菌,并且整个反应十分迅速灵敏。20世纪70年代,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LAL在相关的测试中进行使用。在今天,鲎的血液反应测试可以用于药品、疫苗研究、假肢炎症反应以及其他医学安全性相关的领域。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疫苗研究,只要疫苗测试能够通过LAL测试,便能说明疫苗研制成功了。为了收集鲎的血液,人类需要在鲎的繁殖期捕获它们。进入实验室后,研究人员会用一根特制的针头从鲎的后方插入身体中,这里离心脏动脉最近,血液收集量最大。作为目前医学界最具价值的产品之一,这种蓝色血液每升价格在15000美元。尽管研究者们只会收集鲎体内血液含量的30%便会放归大海。但有数据显示,由于鲎经历了大出血,即使回归海洋也不一定能活下来,仍然有3~15%的鲎被放归后因出血而死。这种影响显然对鲎的生存是不利的,人类为此也开发出了替代品,但仍然没有这种蓝血好使。另外,在部分地区,鲎会被当作食物进行贩卖,尽管它并不好吃,还会出现中毒风险。由于人类的过度捕获、栖息地受到破坏和挤压,鲎这一物种数量已经减少了90%。可这仍然阻止不了鲎被当作一般商品进行贩卖的结局,如今鲎在全球的数量已经岌岌可危已被列入红色濒危物种。经历了5次大灭绝的鲎躲过了自然危机,但如今却被人类逼入绝境。我们应当反思,自然界在馈赠人类的同时,人类是否做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