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简称“低碳饮食”,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少吃主食”,一直被认为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甚至控制血糖。
不过,关于长期执行这种饮食模式是否有效与安全,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并且,一日三餐都少吃甚至不吃“主食”,这也让很多人难以坚持。
2023年,《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专门刊发了一项最新的医学研究。这项研究尝试只在每天的早餐当中执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想看看这样一个更容易被接受的“折中”方案,能否让糖尿病患者的全天血糖都得到改善。
本文就结合这项最新研究的结果以及当前权威医学指南对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推荐,来给大家分析“早餐低碳”究竟是不是一种值得糖友们尝试的饮食模式。
原创内容,创作不易!希望路过的网友朋友们帮忙关个注、点个赞!看完这篇文章,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低碳饮食” 减重、降糖?
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主食”,在每日饮食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们被人体消化与吸收以后会直接转化为血糖,常规情况下,负责供应人体至少一半的能量。
因此,从糖尿病患者的角度来看碳水化合物,它们往往代表了“血糖升高”与“能量过剩(增肥)”。而减少食物当中的碳水化合物,则被认为可以“控糖”并“减重”。
一般来说,大部分普通中国人日常所采取的饮食模式叫做“平衡膳食模式”。根据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指导,“平衡膳食模式”当中,碳水化合物供能会占到膳食总能量的50%-65%。
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而所谓“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就是要明显降低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通常,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0%,就可以被定义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而其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20%的则被称为“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非常知名的“生酮饮食”就属于典型的“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而关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是不是真的可以帮助减重甚至控制血糖,2021版《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是这样总结的:
第一,短期执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益于控制体重、改善代谢;
第二,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中期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
2021版《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也就是说,“少吃主食、多吃菜与肉”的这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确可以帮助减重甚至降低血糖。但是,医学指南却反复强调,只建议“短中期”(不超过1年)执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这其中,又有怎样的讲究呢?
长期“低碳” 有没有效?安不安全?
原来,关于能否长期执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首先,在有效性方面,2022版《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就专门指出:短期(1年内)执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未发现这样做可以长期获益!
2022版《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其次,在安全性方面,则是有医学研究指出,任何形式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都会导致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成分的摄入减少。
更为关键的一项研究叫做“社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ARIC)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长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可能升高全因死亡风险!
因此,即便“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在短期内提供减重和控糖效果,但主流的医学指南均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饮食习惯上,应该保持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在45%-60%之间(平衡膳食模式)。
2022版《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不过,尽管如此,却仍有很多医学研究者没有放弃对“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探索。他们希望找到“折中”的方案,让糖尿病患者既能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当中长期获益,但又能够避免由此所带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而从一日三餐当中挑出某一餐来进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正是一种典型的探索模式。2023年刊发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的这项最新研究,正是采取了只在早餐执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模式,并给我们带来了很有意义的启发!
选择“早餐低碳” 有何讲究?
一日三餐,为何研究者不选择午餐和晚餐,而特意要选择早餐来开展“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呢?
原来,医学观察发现,人体的糖耐量也存在着昼夜变化,而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早上的糖耐量是相对最差的,而到了中午和傍晚,糖耐量会有所改善。因此,选择在早餐来开展“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这与糖耐量的昼夜变化规律相符合,也更有可能实现对全天血糖的影响。
而这项研究的结果也验证了这种想法,在坚持了3个月的“早餐低碳”以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了0.3%并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发现,这些患者全天的平均血糖浓度下降了0.7mmol/L,峰值血糖浓度下降了1.3mmol/L,血糖波动的平均幅度也降低了0.8mmol/L。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实现了降糖药物的减量。
这项研究很好地证明了,每天哪怕只是在早餐阶段执行一次“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一段时间以后,也足以对整体血糖的相关指标造成影响。
“早餐低碳” 值得一试!
事实上,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当中,早餐常常是一天当中“碳水化合物”占比最高的一餐。且不说普通的馒头、花卷、面条等等,基本上以碳水为主。哪怕是一碗牛肉粉,那里面也是米粉多,牛肉少;一个包子里面也是面多,馅子少。
因此,理论上,中国人群在早餐当中执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所能够获得的控糖效果,可能比欧美人群要更为明显。
而在一天当中,保证午餐和晚餐都正常摄入碳水化合物,这样一来,全天碳水化合物的总体供能比仍可能维持在45%以上。如此就避免了因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明显下降,而可能带来的全因死亡风险增高。
由此可见,对于我国的2型糖友们而言,这种“早餐低碳”的模式是值得尝试的。这种“折中”的方案,不仅可能带来全天的血糖改善,同时也避免了长期“低碳水”的某些风险与不确定性。此外,一天只有一餐“低碳水”,这也让大多数糖友都能够耐受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