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Chat GPT热潮以史无前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成为了科技圈话题顶流,随着中国版的纷纷出现,这个话题预计会贯穿2023一整年。
说“史无前例”,是因为Chat GPT具备前几十年所没有过的三个特点。
• Chat GPT的智能代际差异,明显超过以往任何一波AI;
• 在AI领域一直陪跑的非盈利性公司OPEN AI,一拳打倒“老师父”兼AI王者谷歌,“老师父”马上回击却“闪了腰”,股价出现大跌,颇具戏剧性;
• 2022年AI领域的两股热潮——马斯克发布“擎天柱”机器人,以及视觉领域的AIGC应用,为Chat GPT出场做足了铺垫,使后者看起来似乎商业应用前景无限;
然而。真的是商业前景无限吗?
2022年4月马斯克宣布即将发布机器人产品后,中国A股的机器人概念股足足涨了半年,结果待到“擎天柱”真发布了却高开低走,唱衰得多,看好得少。而Chat GPT话题炒热以来,中美都有类Chat GPT产品问世,但都比较寒碜,考虑到Chat GPT背后巨大的资金投入与微软的云计算资源支持,估计在相当长时间内Chat GPT都要唱独角戏了。
“擎天柱”引出的一个概念叫“通用机器人”(Universal Robot),Chat GPT引出的一个概念叫“通用人工智能”(AGI),皆涉“通用”,说明两者的产业化应用之路必然也款曲相通。
那么,面对Chat GPT热,恐怕又需要用老套却可靠的提问对其进行审视:看上去很“哇塞”的AI进步,新的产业应用场景在哪里?
至少目前来看,“擎天柱”离产业化还差得远,难道又是一个ASIMO那样“看上去很美”的科技妄念?
此时,不妨把目光转向已经在产业化道路上完成“从0到1”的那些AI应用场景,看一看这些新赛道有多少想象力,并且是否可以与最新的AI进步进行整合。这样恐怕更有实际意义。
比如,不久前筹集到史上最高众筹平台融资额——E+轮融资为4000万美元的餐饮机器人设计Miso Robotics,其产品已经开始服务美国第五大快餐连锁店Jack in the Box,以及有一百多年历史的White Castle,还有汉堡连锁店Caliburger。Miso Robotics的CEO迈克·贝尔(Mike Bell)自信地表示:“用机器人全面取代后厨操作员的场景很快就要来了。”
很明显,“改造后厨”这个赛道,看起来就比Chat GPT要靠谱得多。并且,横向来看,在AI赋能“住”(对应智能家居)与“行”(自动驾驶)多年来都踯躅不前的时刻,“改造后厨”会更容易吸引大众与资本的目光。
历史有先例——专注于解决中国人“吃好”这个事,美团就创造了万亿市值,那么如果有一家AI公司能解决“如何做出好吃的中餐”这个问题,那么在全球可创造的价值是非常可观的,这条赛道比“擎天柱”和Chat GPT的“钱景”可明朗多了。
实际上,中国相关赛道也不甘寂寞——虽然中餐比西餐要复杂得多,但中国也有明星创业者已经在“改造后厨”赛道完成了“从0到1”,开始跑马圈地了,甚至悄悄地成为了这个“隐形”赛道的“隐形”冠军。
其中的一个明星公司橡鹭科技,已经获得了腾讯、IDG和源码的投资,而它的创始人恰好就是昔日美团的S-team成员之一,曾经与王慧文、陈亮共事多年的老K,他目前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副会长。
据了解,橡鹭科技出品的炒菜机器人“美膳狮”,已经实现了非团餐类智能炒菜机器人单月出货量第一。
一场事关数万亿规模的市场变革,正在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