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伯与我家是贴隔壁的老邻居,孩提时,他就是我尊崇的长辈。那时,他还在东海舰队服役,每到周末,只要他一入家门,我们这些小孩必定涌进他家。不是被他的大檐帽和白色海军军官服吸引,而是他会捧起连环画给儿子讲故事。我们端坐着一起听。他神情和蔼,用一口湖南官话开讲《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成套的故事。在那个年代,这就是小伙伴们最好的文化启蒙。稍大些,我们不再听廖伯讲故事,而是看中了他家楠竹书架上的小说,一一捧读。
不要以为廖伯只会讲故事,我读小学二年级那年,为了庆祝儿童节,我与他儿子一起排练对口词节目。廖伯听了一遍,就说,有几句台词太空洞,譬如“卫生值日有热情”,干巴巴的,不如改成“扫起地来真有劲”,形象。一边说,一边俯下身子,抡起手臂,做了一个扫地的动作。我们照此在班会上演出,班主任笑着表扬道:“这句台词好,动作也好!”这件小事,对我触动很大。后来,我写文章的时候,注意多用动词和形容词,增强感染力。
豁达的廖伯也有悲伤的时候。为了让在农村务农的小儿子返沪,他办了提前退休。无奈天不假年,他的小儿子罹患绝症,过早离世。追悼会上,廖伯强忍悲痛,肩膀不住地抽搐,木然地移动步子。我这才明白,老年丧子对人的打击是何等惨烈。
此后,廖伯夫妇资助了两个贫困的农村学子,直到他们上大学。街道组织的慈善募捐,每次,他捐款最多,还关照居委干部,张榜公布时不要写他的名字。他家大儿子一直待岗在家、他老伴身体欠佳,再有募捐活动,居委会就瞒着廖伯。只要他得知,照捐不误。居委干部不禁感叹,人做到这个程度不易啊!
廖伯写得一手遒劲端庄的好字,教人羡慕。年岁大了,他不再去老年大学读书,每天在家抄写报纸副刊上的文章,修身养性。有时,他乐呵呵地告诉我,又在《上海老年报》的副刊上读到我的文章了。廖伯从不过生日,九十岁之后,他开始撰写回忆录,成书后分送给我们这些当年的邻家孩子。扉页上写道:“时日不多了,草就自己的人生轨迹,给侄儿留作纪念”。读着厚重的回忆录,我潸然泪下。我知晓了老一代军人兼知识分子的风骨是怎样炼成的,了解了廖伯豁达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我要像他一样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