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05阅读
  • 2回复

[转帖]粮店的记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07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10-05
       上海刚解放时,粮食紧缺,1953年实行粮油限量供应,是解决家家都有饭吃的最好办法。分配按体力和脑力劳动,又按年龄、性别、职业、工种的不同,订出每人每月供粮标准,基本保证吃饱。每家每户都发“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简称“购粮证”。中间12个月表格,是记录每月每次购粮数量。第一页是户主和家庭人口、每月供应的总量。每季度末还要凭购粮证到附近粮油管理所领取粮票 、油票、布票和副食品票。粮油店一般离家不远,多以数字命名。每当粮店卖好米,我就奔回家告诉奶奶和邻居,然后拿着米袋排队。快排到时奶奶来了。买米 凭购粮证,按买米的数量付粮票和钱。收银员在购粮证上记录购买时间、品种和数量,盖个小章,同时又在票夹子上写下同样的数字,顺手递给发粮员。发粮员拿过票夹、收进粮票,退还购粮证,然后按购买的大米、籼米数量放米过秤。这时我打开米袋,套牢柜台外的出米口 。当听到营业员高叫“好了口伐”,我答“好啦!”“哗”的一声,米一股脑儿冲下。手里提着的空米袋冲进米,猛往下一沉,袋口偏离出米口,米飞出了袋口,也放完了。我赶忙拎出米袋,奶奶一边埋怨着,一边把撒在木盆里的米倒进袋里,我赶忙用细绳扎上。“一粒米千人汗啊!”她拿起边上扫帚,把撒落的一粒粒米全扫回来,扬去尘土,捡净细沙石子,有半小碗。


  粮店储米柜一般都安装楼上,一只储籼米,一只储粳米。发米员头上有个上大下小的木“漏斗”,上通楼上,下接柜台外壁出米口。发米员按票夹上“梗米”或“籼米”,打开相应储米柜放米过秤,称好后叫喊做好接米准备,然后抽去挡板放米,“哗”的一声,米顺着管道冲出柜台外的鸭嘴形出口,顺顺当当进米袋。在出米口下方,还有个方形木盆,米飞出袋口落进盆里,再把盆里米倒进袋里。那时我们把圆头粳米叫“大米”,口感糯软、润滑,但不烧饭;而尖尖头籼米,也叫“洋籼米”,胀性足,烧得出饭。我家兄弟多,都吃籼米,把大米计划让给胃口小的邻居。粮店还卖切面、面粉和五谷杂粮。过年过节还卖年糕、糯米粉或端午包粽子的糯米。一般按人头或大小户供应。供应数量、价格,粮店安民告示写在黑板上,一目了然。粮店还有只大油桶,凭油票购买食油,油瓶要自备,每逢过年过节人要多些。那时没有计算器,进货、出货盘点,吧啦吧啦算盘一打,从没兜不拢和错账。粮店营业员也不多,一般只有三四人,都十分和蔼可亲。他们诚信经营、老少无欺。利润虽薄,但分量实、服务好,对个别老年顾客,格外关照,还常帮老人送米到家。服务态度好,是申城粮店人员的普遍特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经济好转,逐步放开粮油,实行议价,直到1993年4月正式取消凭票。从此红红火火的粮店 、购粮证和粮油票证都成了记忆。但当年勤俭节约的精神 ,至今仍在老一代人身上传承。(姜宗仁)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3917
金币
1194689
道行
1965
原创
2214
奖券
2223
斑龄
29
道券
60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50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10-06
同感,永远的记忆。
1条评分金币+3
假正经也 金币 +3 同感 2022-10-0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07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10-06
回 jjybzxw 的帖子
jjybzxw:同感,永远的记忆。 (2022-10-06 07:30) 

是啊!那时候有句俗话:“户口一条命,粮卡半条命”!!一点也没错——永远的记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