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5-01-12
- 在线时间10726小时
-
- 发帖11422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7294
- 道行18937
- 原创750
- 奖券354
- 斑龄0
- 道券2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4225
- 金币
- 37294
- 道行
- 18937
- 原创
- 750
- 奖券
- 354
- 斑龄
- 0
- 道券
- 2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7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1-12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12)
—
▲ 航拍贺兰山。图/《多彩中国》贺兰山,在荒漠与绿洲之间。在我国的西北方,有这样一座山脉,她挡住了腾格里沙漠滚滚的黄沙,柔和了凛冽的北风。从沙场狼烟到塞外田园,从漫漫丝路到阡陌良田,文明在她这里汇聚、碰撞,走向融合。她与大兴安岭、阴山、祁连山一同构筑了中国北方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在她以西是广袤的荒漠戈壁,以东是中国西部最耀眼的“塞上江南”,她庇护着周围的万物生灵,见证了中国北方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山高水长,万物生长,她就是位于宁夏北部的贺兰山。01山峻说到宁夏,很多人可能会立马想起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谣:“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宁夏省域北部,有一片南北走向的狭长区域,形如纺锤,恰好对应了歌谣中的“两头尖”。这枚纺锤,其实是一片荒漠与干旱区中的珍贵绿岛,东侧是蜿蜒的黄河,而西侧便是绵延的贺兰山。▲ 贺兰山东麓,西夏陵双陵遗址。摄/徐胜凯,图/《发现宁夏》贺兰山既古老又年轻。亿万年前,贺兰山一带还浸没在海洋深处。大约3000万年前,在地壳板块不断挤压、碰撞之下,贺兰山横空出世,将坚实的躯体舒展在苍穹之下。直到现在,挺拔险峻的贺兰山仍在不断成长。▲ 贺兰山阙。摄影/李鹏,图/《发现宁夏》贺兰山脉,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南北长约220千米,大小山峰46个,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0个,主峰敖包疙瘩位于山脉中段,海拔3556米。巍峨的贺兰山脉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更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图/图虫·创意她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当中的重要一环,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强大的暖湿气流从太平洋自东南向西北吹来,化作甘霖,洒落在神州大地的东部,滋润出了沃野千里的“北大仓”、“杏花微雨”的江南、丰饶的“天府之国”。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 ,所剩无几的气流到了贺兰山已成强弩之末,太平洋的最后一丝眷顾落在了贺兰山东麓,在阴山脚下滋养出了大片牧场,在新疆东部留下金色的黄沙和雄奇的雅丹。▲ 塔里木河。图/视觉中国熟悉河流地理的你可能也会发现,这条界线还划分了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贺兰山的西侧面向亚洲内陆,干旱而封闭,一切河流皆生于陆地,竭于陆地,比如大名鼎鼎的塔里木河,而贺兰山的东侧则湿润而开阔,黄河、长江等中国著名大河流经此处后,便不顾一切地冲向海洋。她与阴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还一同构成了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这是我国的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沙漠区与非沙漠区的分界线。▲ 祁连山俯拍。图/视觉中国贺兰山以西为自然地理的西北干旱区,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从东到西,依次排列,黄沙滚滚,大漠孤烟。▲ 巴丹吉林沙漠。图/《多彩中国》贺兰山以东则为沙漠化导致的沙地,从西向东依次有: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这片片沙地,在历史上都曾是环境优美、林木葱茏之处。02水润贺兰山以其巍峨的山势划分出两种截然的地貌,山脉东西汇集了不同的自然风光,但是黄河水却以其温柔的姿态,滋养了不同的民族文明。▲ 黄沙古渡,蜿蜒流淌的黄河灌溉了西北干裂的土地。摄/苏成远,图/《发现宁夏》发育于青藏高原的黄河,一路奔放东流,进入宁夏境内后,迎面就遇到了贺兰山的阻挡,在贺兰山面前,黄河水收敛了它桀骜不驯的野性,变得温柔缠绵,依偎着贺兰山的走势,流经整个宁夏北部地区,它将携带的泥沙和养分留在了这里,创造了黄河上游的第一大平原——宁夏平原。▲ 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摄/陈幸福,图/《发现宁夏》有了水就有了生命。早在三万年前,贺兰山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当秦帝国建立后,蒙恬率领30万秦军,击退匈奴,开启了贺兰山下屯垦戍边的历史。来自华夏文明腹地的秦人是利用水的高手,他们利用自然形成的坡度,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自第一条秦渠的成型落地,开启了宁夏无坝引水的历史,农耕文明的种子自此在宁夏大地扎根。时光流逝,后世人依据形势,扩大了灌溉工程,因地制宜修建了设计精巧的汉渠、唐徕渠、惠农渠等。据悉,历代古渠的总长度达1500千米,超过银川和北京的距离。▲ 唐正闸,是唐徕渠的进水闸,修建于元代。摄/曹文德,图/《发现宁夏》纵横交错的灌渠使得这里河网密布,把银川城区周边的河流、湖泊串联起来,构成了宁夏平原河湖沟渠湿地交织的网格状水系,这些由古湖泊和古河流留下来的湖泊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 银川自古就有“七十二连湖”之城,湖泊密布,造就塞上江南的秀丽景色。图为鸣翠湖。摄/徐胜凯,图/《发现宁夏》到了现代,历史的灌溉工程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1978年,中国第一个闸墩式水电站——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这个“巨型水塔”凝聚中国人的智慧和信念,结束了2000多年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历史。滚滚黄河水转化为新的能量,灌溉了周边800多万亩良田。▲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摄/李鹏,图/《发现宁夏》黄河之水 如血脉一样,在宁夏平原漫延,让干旱少雨的宁夏平原焕发出勃勃生机。河湖密布,稻花飘香,“塞上江南”声名远播。沃野千里,瓜果飘香,宁夏平原成为了 真正旱涝保收的西北粮仓 。▲ 青铜峡叶盛黄河灌溉区域。摄/曹文德,图/《发现宁夏》除此之外,黄河在这一地区本来没有滩涂或者岛屿,直到水电站的建成,大量泥沙由于流速减缓而沉积于此,最终形成了一块淤积岛屿,也使这里成为宁夏最大的黄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青铜峡鸟岛。摄/钟培源,图/《发现宁夏》每年3、4月及9、10月下旬,多达180种候鸟在此停留,每到观鸟旺季,各种鸟类在芦苇荡中时隐时现,或是擦着水面飞过。03物丰来到贺兰山,目光所及之处,一片荒凉,但是与周边区域相比,这座孤岛依然是半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贺兰山植被。摄影/吕东涛,图/《发现宁夏》地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的贺兰山,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这里汇集了华北森林植被、蒙古草原植被、阿拉善戈壁荒漠植被和青藏高原高寒植被,从森林灌木、疏林草原、草原、荒漠到草甸,各种植被类型应有尽有。▲ 贺兰山松林深处。摄影/妥永苍,图/《发现宁夏》这里是多种珍稀动植物的避难所。115种鸟类、51种兽类和678种种子植物,各种生灵在贺兰山周围建起了自己的家园。金雕、胡兀鹫、白尾海雕等各种珍稀猛禽在天空展翅翱翔,蓝马鸡、马鹿和岩羊在丛林和峭壁间栖息繁衍,贺兰山红尾鸲等许多小型鸟兽及昆虫也在此栖居。▲ 贺兰山上的岩羊。图/视觉中国当然,贺兰山的自然资源远不止那些可爱的生灵。贺兰山中北段,盛产“太西煤”,这是世界少有的优质无烟煤,贺兰山中出产的煤占到宁夏煤炭总量的87%。除了煤炭之外,贺兰山还出产硅石、辉绿岩、粘土、铁矿等矿石。▲ 贺兰山笔架峰滚钟口,此处盛产贺兰石。摄/钟培源,图/《发现宁夏》贺兰山滚钟口附近出产的贺兰石更是名扬四海,自清代康熙年间开始被人开采利用,道光年间江南艺人来到宁夏,带来了制砚技术,其中 “阎家砚” 最佳,传承至今 。▲ 宁夏枸杞。图/视觉中国贺兰 石与枸杞、甘草、滩羊、发菜 一起被称为宁夏“五宝”,依其颜色分别被称为白宝、红宝、黄宝、蓝宝和黑宝。这五宝,都产在贺兰山上或者贺兰山洪积扇上。04人勇“贺兰”一词来源于古匈奴语,一个叫贺赖的部落以自己部落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山,意为骏马。群山似奔腾在天际的骏马,贺兰山之名还是十分贴切的。▲ 贺兰山金顶。摄影/祁瀛涛,图/《发现宁夏》贺兰山与马还有一层“缘分”,这缘分就藏在贺兰山闻名遐迩的岩画中。贺兰山的岩画,从旧石器晚期开始刻画,至西夏时期才告终止,岩画中有关“马”的图案有123处,独马、群马、牵马、牧马等图案比比皆是,它们似乎在告诉人们,贺兰山与马的关系密切而深远。▲ 归德沟岩画牧马图。摄影/董宏征,图/《发现宁夏》秦汉时期,匈奴人越过秦长城南下中原,他们与汉民族融合,对中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宁夏牧马业相当兴盛,到了西汉时期,隶属于北地郡的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一带,以及安定郡的宁夏固原,都是牧养战马的基地之一,成就了装备精良的骑兵。▲ 三关口长城。摄影/李鹏,图/《发现宁夏》秦汉之后直到明代,贺兰山依旧是重要的牧马区之一,明代在西北地区设立马市13家,宁夏境内有3家,贺兰山山口成了马匹交易的通道。清代之后,宁夏平原大量土地农耕化,黄河水浇灌的富庶田园代替了昔日的牧马区,宁夏牧马业终止,昔日万马奔腾的景观一去不回,只有贺兰山上斑驳的骏马岩画在默默诉说那段壮丽的历史。▲ 贺兰山岩画,太阳神岩画处。摄影/丁翔宇,图/《发现宁夏》自古以来,贺兰山就是西戎、羌、氐、匈奴、鲜卑、突厥、党项等少数民族长期游牧、繁衍生息的地方,也留下了他们征战厮杀的历史痕迹。从青藏高原迁徙到陕西北部的党项羌人,经过唐代的发展壮大,逐步向西扩张。公元1038年,党项羌人首领元昊在宁夏平原上建立了大白高国,宋代人及其后的中国政权称之为西夏,元昊多番征战,横穿贺兰山,攻取了今天甘肃北部八百里河西走廊,西夏帝国繁盛一时。▲ 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摄影/曹文德,图/《发现宁夏》百余年后,西夏王朝遭遇北方劲敌蒙古,成吉思汗采取南北夹击的战略,避开贺兰山天险,直接在宁夏平原与西夏军队决战,西夏王朝受到重创,1227年西夏国灭亡,党项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1288年,元朝政府给宁夏定名,意为安宁的西夏。直到明代,贺兰山一带硝烟再起,在贺兰山东麓,依托山上的茂密森林、山脉东麓的山口天堑、长城关隘、军屯城堡,历经数百年的经验,贺兰山被锻造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军山”,阻挡蒙古铁骑向东南进军的步伐。▲ 北岔口长城,为明长城遗址。摄影/哈少峰,图/《发现宁夏》后来随着满蒙联盟的建立,宁夏从边陲变成内陆腹地,贺兰山战火纷飞的岁月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汉蒙繁荣的商业贸易。在无形之中,宁夏人在贺兰山千百年来的征战历史,也造就了骁勇的性格。▲ 沙坡头北区沙漠。摄影/张治军,图/《发现宁夏》“沙枣子开花向天下,塞上江南好宁夏,东有黄河一条龙,西有贺兰山宝疙瘩。” 千百年来,贺兰山以巍峨的身躯庇佑了“塞上江南”,在之后的漫长岁月,她将继续守候宁夏的山川与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