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本书里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一代世家从辉煌到衰败的过程,书中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随着众多读者对《红楼梦》的解读,发现了很多作者没有明确描绘却隐藏在故事之中的一些小故事,十分耐人寻味,对于书中出现的人物也有了很多的猜测和解读,自然而然也出现了很多具有争议性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众多备受争议的人物当中,一个很特别又极具代表性的人物的人物——秦钟。
有人说他是一个诡异的存在,也有人说他是清纯少年到贾府之后被带歪了,还有人说他本性就是个污秽之人......
在这众说纷纭的猜测背后,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秦钟呢?
对《红楼梦》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秦钟的姐姐是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虽然秦可卿是秦钟父亲秦业的养女,秦可卿对这个弟弟却是十分的关爱有加,如亲弟弟一般,甚至为他操碎了心。
据传87版《红楼梦》当时是有关于秦钟的故事片段的,在原著中,对秦钟的样貌是这样描写的“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
秦钟和贾宝玉剧照
这样的男演员在当时实在难找,而寻找贾宝玉的演员欧阳奋强就已经寻了半个中国。无奈之下只能找一个女生反串饰演秦钟。
可毕竟秦钟是一个男人的角色,所以配音用的是男声,总之导演觉得看起来很奇怪,最后导演坚持了自己不用反串的想法,就将本就戏份不多的秦钟从作品里砍掉了。
那么这个秦钟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他书中的经历又是怎么样的呢?
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在《红楼梦》的第七回——“送宫花,见秦钟”中有这么一个桥段,秦钟见到贾宝玉面容姣好,穿着富贵,而自己却十分贫穷,不禁生出羡慕之心。
原文中是这样描写的: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
从这里可以看出,秦钟对贾宝玉生出的似乎不仅仅是贫对富的羡慕之心。
贾宝玉见秦钟也在心中生出自叹不如的想法,甚至恨自己生于富贵之家,不能与秦钟早些认识。
而说到秦钟的样貌,就连王熙凤也连连大笑的对贾宝玉说他被比下去了,所以贾宝玉自愧不如也不是没有道理。
单只从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不难看出,贾宝玉与秦钟实则是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
二人认识之后,贾宝玉主动邀请秦钟来家里一起学习,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这种要好甚至超越了柳湘莲、冯紫英、蒋玉菡等人,可见秦钟在贾宝玉心中的位置是极其特殊的存在。
曹雪芹在描写贾宝玉对待秦钟的画面之时仅仅用了“做小伏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十六个字,可这十六个字却有些意味深长,不得不让人思索一二。
贾宝玉在遇见其他人的时候,都觉得男人是淤泥,女子才是娇美的花朵,精致的玉器,不可以亵渎的圣物,却为什么单单与秦钟相处之时是这样的呢?
这十六个字,描绘贾宝玉与这些女子们相处似乎更加融洽,所以作者想表达得倒是有些耐人寻味了。
如此看来,87年版《红楼梦》把有关秦钟的戏份尽数删掉也在情理之中。反之10年版《红楼梦》对这一部分的表现倒是更加露骨了一些。
很多观众在看过几个版本的《红楼梦》之后,对秦钟这个人物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议,有的人觉得,秦钟是在进了贾府之后,才从一个腼腆害羞的少年变得污秽不堪的。
虽然这世界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人有很多,可也有不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的人存在。
但是,就如书中的秦钟,如果他真的是一个清纯的少年,又怎么会在第一次见到贾宝玉的时候就生出那样的想法?
如果说秦钟是进了贾府才变得污秽不堪的,倒不如说他本性如此。进贾府之前无非是家境贫穷,再加上年纪尚小,对于有些事情还处于懵懂的阶段。
进了贾府之后不但有自己的姐姐秦可卿做靠山,还有他的“好兄弟”贾宝玉这个混世魔王为他撑腰,隐藏已久的秉性便全然暴露了出来。
秦钟在进入贾府之前,家境贫寒,他的父亲秦业虽然是一个小官,但也是囊中羞涩,就算是有点小钱也无法与贾家相提并论。
按理说那个年代,多的是寒门出贵子的例子,秦业也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出人头地,才东拼西凑一些银两让秦钟进贾府读书。
秦可卿对自己这个弟弟当然也是寄予厚望的。可不料秦钟背负着父亲与姐姐的希望,却完全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业上,反倒是经常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说到秦钟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就不得不说说这顽童闹学堂了。
得机会进入贾府学习的秦钟认识了香怜,香怜长得漂亮,秦钟又是那般的美貌,两人一见倾心,在那之后就开始眉来眼去。
一日两人在学堂之上暗送秋波,借着去解手的名义,其实是跑到后院去聊天了。
金荣早已对香怜垂涎已经,见两人偷偷出去就也跟了上去,看看究竟。孤男寡女去后院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那自然也就不用多说了。
二人正在“聊天”之中被金荣撞了个正着,金荣把这件事说了出去,才引发了之后顽童闹学堂的闹剧。
这件事最后还是金荣磕头认错草草了事,可金荣真的错了吗?
这无非是碍于秦可卿的身份,再加之有贾宝玉的撑腰,还有贾瑞的偏袒,最终发生一场学生之间的械斗。不然这等事情被揭发,贾府又怎么能容得下他。
这件事情之后,秦钟就更加肆无忌惮,对这有些事也是越发的感兴趣,更有甚至就连自己姐姐秦可卿的葬礼也能行苟且之事。
虽然秦可卿不是秦钟的亲姐姐,但秦可卿对秦钟一直是当做亲弟弟看待,而且十分看重这个弟弟。
不然秦可卿也不会想尽办法接他来贾府读书,秦可卿无非是想他能学有所成,功成名就,为秦家整个脸面的同时,弟弟一生也可衣食无忧。
可对于自己姐姐的死,秦钟却没有丝毫的悲痛,甚至在送葬的途中还不忘自己的那点私欲。由此还产生了一段孽缘。
秦钟和智能儿
这段孽缘就是秦钟与馒头庵中的尼姑智能儿的恋情。
秦钟与智能儿其实早就认识,在秦钟进入贾府之前第一次与贾宝玉相识的时候,就认识了智能儿。
但那时的秦钟还只是情窦初开,只是觉得智能儿长得好看,之后两人就再没相见,直到秦可卿离世,送葬途径馒头庵,两人才再次遇见。
再次相遇,两人就已经互生好感,其实以他们那时的年龄互生好感倒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智能儿毕竟是个尼姑。
一个尼姑的恋情,别说是搁在当时那个年代,就算是放在现代应该也会被人议论吧?更何况当时是在给秦可卿,秦钟的姐姐送葬的路上。
两人最大胆的不是互生好感,眉目传情,而是竟然在这样的时候开始偷偷“约会”,做出这样伤风败俗的事情,可见秦可卿在这个弟弟心中也是毫无地位,都不如春宵一刻更重要。
再看秦钟,他真的是喜欢上智能儿了吗?
秦钟出身贫寒,不像贾宝玉或者其他富家少爷一样有通房丫鬟,所以对于这些事必然是更加好奇。
而且从他在夜晚偷偷进入智能儿的房间,急迫的样子也不难看出,他对智能儿并没有多喜欢,更多的是身体的冲动罢了。
在这样的佛门净地,还是姐姐出殡的途中,也能干出这样的事情,真的算是世上少有了。
两人分开之后,秦钟感染了风寒,回到贾府在家休养。即便身体不适也不忘与贾宝玉“算账”当然原著中并没有对这里做过多的描写。
智能儿也算是痴情,竟然偷跑到贾府去照顾他,还被秦钟的父亲发现给赶跑了,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等待着智能儿的是什么。
秦业因为儿子的不争气,狠打了秦钟一场之后,自己一病不起,没过多少日子,就因病重去世了。本来就生病的秦钟,又被打了一顿,身体更加虚弱。此时的秦钟开始悔不当初。
满心悔恨的秦钟也再没心思想起那个为了他,背负骂名的智能儿,没过多久也郁郁寡欢地追随他父亲一道去了。
秦钟闭眼之前对贾宝玉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考取功名,可见是对自己这一生的悔恨。但这样污秽的一生真的能怪的上贾府吗?
虽然贾府本就是个大染缸,但秦钟所行之事,并没有任何人教他。
所以到底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这近墨者,本就是黑的。
当然无论秦钟本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他进了贾府才变得污秽不堪确实也是事实,更何况这贾府又何尝不是一个大染缸呢?身处其中的人,又有几个是清清白白的?
贾府本来是簪缨世家,家族势力十分显赫,光是宁国公府和荣国公府就占据了大半条街。
但是祖宗打下再大的家业,也拗不过子孙败家,尤其是到了贾珍、贾赦、贾政这一代,更是带领贾府走向了没落。
而在这逐步走向没落的过程中,贾府的龌龊之事也是层出不穷。这里排在第一个的非贾珍莫属了。
虽然在原著之中对于秦可卿的死描述为因病去世,但从诸多版本的描述来看,秦可卿也非常有可能是因为她与贾珍的事被发现之后才自杀的。
在这一点上,其实有很多人也是这样猜测的。尤其是秦可卿死后,贾珍的表现足以证明,他对秦可卿并非仅仅是公公对儿媳的感情。
再说说这贾瑞,因为贪恋嫂子王熙凤,最后一命呜呼的事。
贾瑞不知何时开始对嫂子王熙凤暗生情愫,最开始也只是偷偷看一看,后来竟然壮着胆子躲在假山后面半路拦截王熙凤。
但毕竟是嫂子,又是光天化日,再加上这贾瑞胆子有些小,倒是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到了夜里,他趁哥哥不在家,偷偷跑到嫂子王熙凤的房中,王熙凤是出了名的泼辣,怎么可能被这么个没出息的小叔子吓到?
她当即将计就计,甜言蜜语,假意约贾瑞私会,实际上是想教训贾瑞。
她不止让贾瑞白白跑了一趟,还将这件事告诉了贾蓉和贾蔷去埋伏,等到贾瑞上当,他们抓了贾瑞一个现行,让贾瑞拿钱了事,又言语羞辱他,害的贾瑞还挨了板子。
王熙凤本想给贾瑞一个教训,没想到这个小叔子情根深种,难以自拔,还因此相思成疾。
弥留之际家里来了一个道士,送给贾瑞一面镜子,告诉他只能看背面,不能看正面,连续照三天就可以驱除病魔,如果不听话照了正面,便是谁也救不了他。
要不说这”色“字头上一把刀,小命都快没了的贾瑞依然对嫂子王熙凤念念不忘,还是偷偷照了正面,看过原著或者是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之后发生了什么,最后贾瑞一命呜呼。
贾瑞的死虽说是自己咎由自取,王熙凤也难逃责任,如果最开始王熙凤明确拒绝贾瑞,那后面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由此也可以看出,王熙凤倒真真的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而这贾府之中,又何止只有一个“王熙凤”呢?
这面镜子名曰“风月宝鉴”,镜子的正面是美女,背面是骷髅。
不知作者是不是想以这面镜子告诉世人,看人看事不能被美好的外表所迷惑,《红楼梦》表面看是风花雪月,背面看却是青冢骷髅。
正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当然,对于《红楼梦》广大“红学”爱好者还有更多的解读与看法,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出的贡献却是永远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