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是食品安全最大的敌人,为了控制这些看不见的微生物,科学家们伤透了脑筋。
抗生素曾经被认为是对抗细菌最有效的武器,但随着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细菌产生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甚至产生了超级细菌。
当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抗菌途径,一种叫做“噬菌体”的病毒可能成为一个选择。
【无处不在的噬菌体】
人类发现噬菌体已经有一百年,它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包括土壤、水、动物肠道等。
它是一种特殊的病毒,以捕猎细菌、真菌、藻类为生,据估计自然界中噬菌体的数量是细菌的10-100倍。
典型的噬菌体长得很像登月飞船,它可以在细菌表面着陆,然后将携带的DNA或RNA注入到细菌体内。
随后,它神不知鬼不觉的在细菌体内组装出更多的噬菌体,最后细菌被杀死并将噬菌体释放出来,感染更多细菌。
可以说,这些噬菌体就是细菌的致命传染病。
【杀伤力大】
噬菌体个头非常小,就算有致病菌穿透血脑屏障,噬菌体也可以追杀到那儿,让致病菌无处可逃。
而且噬菌体是“遇强则强”,致病菌越多,它增殖越快。
相反,如果致病菌数量少,它的效果反而不那么明显。
当它完成杀手的任务后,它又会消失不见,深藏功与名。
噬菌体绿色安全,但致病菌仍然有可能发展出对噬菌体的抗性。
不过噬菌体是病毒,它变异的速度比细菌更快,哪怕细菌是七十二变的孙猴子,也逃不出噬菌体的五指山。
而且,自然界中存在的噬菌体种类足够多,筛选具有杀伤性的噬菌体远比研发新的抗生素来的容易、来得快。
【人畜无害】
曾有研究者担心噬菌体可能存在某些毒性,或者对肠道菌群带来负面影响,但后来的很多研究都否定了这些担忧。
虽然噬菌体是细菌的天敌,但它并不会侵袭动物细胞。
实际上人体肠道中普遍存在各种噬菌体,咱们吃的不少食品中也存在各种噬菌体。
前苏联曾经用几千名儿童和成年人做临床试验,也没有发现副作用。
噬菌体能否在细菌表面着陆,要看细菌的“表面地形”,因此一种噬菌体可能只针对一种细菌,就像具有面部识别功能的精确制导武器。
这种“专一性”的好处是,噬菌体不太容易影响正常的肠道菌群。
科学家让志愿者口服针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结果这些噬菌体对肠道中正常的大肠杆菌及其他细菌并没有影响。
【应用广泛】
早在一百年前,科学家就开始探索用噬菌体治疗感染性疾病。
二战期间,苏联和德国军队还曾用噬菌体治疗感染性腹泻。
但受制于技术上的障碍,加上40年代(商品化的)青霉素横空出世,噬菌体被打进了冷宫。
当然,它的应用研究并没有停止。
例如在临床医学领域将噬菌体用于治疗败血症、痢疾;在水产养殖领域控制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在畜禽养殖中提高幼崽存活率,降低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的污染;在农田种植领域治疗真菌、细菌引起的植物疾病等。
此外,为了解决噬菌体对细菌过于专一的缺点,科学家还发明了噬菌体“鸡尾酒”,通过多种噬菌体混合使用,可以起到类似广谱抗生素的效果。
【食品应用】
噬菌体在食品领域已经有商业应用的案例,例如2006年美国FDA批准了一种针对李斯特菌的用于处理食物的噬菌体喷雾。
该产品按照食品添加剂管理,标志着噬菌体的食用安全性得到正式承认。
此后,陆续有一些类似的产品在欧美和澳洲上市。
噬菌体除了直接用于食品,还可以用于餐具、厨具、厂房、设备的消毒。
它相对抗生素和各种化学制剂的优点十分明显,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未来它有可能逐渐成为食品工业中致病菌控制的常规手段。
到那个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吃的食品中加了病毒,千万不要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