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第15回的回目很有意思,王凤姐明明是弄权“馒头庵”,却硬说是“铁槛寺”。馒头庵实为水月庵,作者却故意带有玩笑的口吻说,这浑名的由来实则因为庙里的馒头蒸的好。“铁槛寺”也好,“馒头庵”也罢,
这些都是作者的虚笔。
在63回,经邢岫烟之口引出妙玉认可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诗引用自宋代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其中原诗“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曹公的引用更改了一个字,把原来的“限”改成了“槛”,铁门限与铁门槛意义相近。
“土馒头”、“铁门槛”,范成大也是取自别处。这是隋唐时期的两首禅诗,一首为《城外土馒头》,另一首为《世无百年人》,作者是王梵志。他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一生写了大量的诗篇,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城外土馒头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这两首诗都讲到人的生死观。前一首诗中将土馒头比作坟墓,将馅草比作人生过程。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便注定一个永恒的结局,但从生到死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你奋斗的历程,你的人生轨迹,好的坏的,好比馒头馅,最后和你的躯体一同埋入坟墓。
后一首诗中涉及到人的价值观,人活百年已是罕见,但人们的生计打算却是以千年起步的,揭示出人类贪婪的本性。 人们以为把门槛筑高就可以将死神阻挡在外,这样的做法终究是徒劳,连鬼都会嘲笑。
这两首诗语言质朴,通俗浅近,带有明显超脱的佛道世界观,在否定世俗的同时,揭示出生命的本质。世人长久以来一直在追求荣华富贵,满足各种欲望,但终究逃脱不了一个永恒的结局。
铁槛、水月、馒头,
曹雪芹反复提及这些象征物,实际上是通过这些象征物,表达出他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即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何为空?“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在红尘中所追求的东西,如将相功名,金银财宝,妻子女儿,个人欲望等等,这些都是存在的,但这些东西都是会变化的,并不是永恒的,并不能作为生命的依托。
生命的本质并不等于人生的意义,活在红尘中的众生,尽管已知生命的终级意义,到头来一切都如水中月镜中花,但并不会因此而放弃追求俗世的物欲和情欲,因此终究会陷入“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的轮回中。
《红楼梦》从整体的价值观来看,曹雪芹崇尚的是佛道思想,这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所以,回目中的“铁槛寺”、“馒头庵”都是有隐喻色彩的,都在宣扬的是佛道的超脱思想,同时还有报应说。
在15回中,作者在同一时空里写了两件事。一件事是王熙凤包揽了一桩公案,拆散张金哥与守备的儿子,以成全李衙内的儿子,这件事办成了可以收三千块劳务费。另一件事则是秦钟与智能儿偷情被宝玉给撞见了。
王熙凤谋财害命,秦钟淫滥不止,这两件事都不适合在尼姑庵中发生,更不适合与两个尼姑扯上关系,这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写法。
一边是王熙凤为追求富贵,不惜违法;一边是秦钟不顾伦理纵情于尼姑。与此同时,尼姑净虚逾越禁忌伸手红尘,强行当起了“红娘”;小徒弟智能儿逾越禁忌偷食了禁果。
两类不同的身份,两种不同的禁忌,将空门内外的人联系到了一起,由此将一个藏污纳垢丑陋不堪之地,将人们追求满足感的贪欲通过具体的情节展现了出来。然而不论追求物也好,情也罢,违背伦理道德,只会加速毁灭的步伐。
曹雪芹将贾宝玉归为“意淫”,意思是他完全了解现实世界中的情欲,但他是有节制的,没有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而贾府的其他男性则深陷其中,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贾府走向覆灭的原因之一则源于淫滥。
秦可卿之死,源于与贾珍爬灰,秦钟之死源于“得趣馒头庵”,与尼姑纵情,这都是违背人伦的行为,都因过度追求个人情欲的满足而起,从佛道报应说的角度看,结局如贾府一般,终究要走向自我毁灭。
贾宝玉天生并不爱财,他本身没有对物欲的追求,而且在小说中,他崇尚的是佛道思想,并不屑于儒教。再加之他的凡间之旅犹如甄士隐的缩影版,犹如修行,是一个不断自悟的过程。所以他的结局是离开凡尘,回归自然。
但凤姐不一样,她天生有才,但也十分爱财,贪欲很强。她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实是源于“弄权铁槛寺”,“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对于凤姐来说,“弄权铁槛寺”是她人生的转折点。
从此,为获得更多的人生财富,经手了无数个“这样的事”,人生彻底陷入贪欲之中无法自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为自我人生的毁灭,也为贾府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回望青埂峰下那块无才补天之石,一心向往着人间的富贵场和温柔乡,何为富贵场?何为温柔乡?在这一回,石头算是又见证了一次。王熙凤一心追逐那富贵场,秦钟一味沉溺于那温柔乡,到头来,都不过是水月镜花,归于一个“土馒头”,这也是铁槛寺与馒头庵在小说中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