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5-01-12
- 在线时间26247小时
-
- 发帖7060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29613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8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70605
- 金币
- 29613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8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62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1-12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2-03-24)
—
潼南,位于重庆的西部,与四川的遂宁、南充、资阳接壤,是我国著名的柠檬之都和西部菜都,一条涪江自甘肃奔流而来,从北向南,贯穿全境,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也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潼南人。在潼南城区西北部15公里处的涪江河段,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大坝,它就是对潼南人而言有着特殊意义的三块石大坝,也是潼南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水利工程,改变了潼南的用电困难,让老百姓都用了上电灯、电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潼南建设了一个火电厂,虽然只有一台53千瓦的煤气发电机,却让梓潼城关亮起了第一盏电灯,潼南也正式结束了无电的历史,这时距离艾迪生1879年发明电灯已经过去了74年,距离重庆1906年亮起第一盏电灯也过去了47年,可以想象,潼南人民对于电力是无比渴望的。尝到了电力带来光明的甜头,潼南人便有了更大的追求,因为煤气发电太少了,根本不够用,所发的电力仅够白天供应米厂、印刷厂用电,晚上则只够供县城的学校、机关和小数商户使用,老百姓依然只能使用煤油灯,什么时候能用上电灯,那只是大家的梦想。为了实现老百姓的梦想,从1958年开始,潼南开始有计划的利用水资源发电,1959年到1971年之间,先后建电了太安电站、高肯电站、二滩水电站,但装机容量依然很少,仅有2300千瓦,只能供应县城的用电需求,农村依然处于油灯照明、碓窝冲米的时代,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与潼南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矛盾,终于在1976年6月召开的潼南县委第三届五次全委会上作出了关于修建三块石电站的决议,于是说干就干,从各镇乡抽调而来的近六万民工齐聚涪江,上至新林(现在属于桂林)的三块石,下至东风(当时属于梓潼)的莲花寺,形成长达15公里的漫长战线。“煤油灯下战涪江,海椒盐巴下干粮。”在没有大型工程机械的年代,6万潼南人全凭肩挑背磨,在涪江上风餐露宿,开山辟石、拦河筑坝,鏖战三年,人工开挖土石立447万立方米,用双手建成了长达近500米、高10.7米的拦河大坝和长达15.2公里、宽约110米的潼南运河(看资料介绍说是中国第二大运河),筑起了千里涪江第一坝,创造出了属于潼南的人间奇迹。在6万潼南人的努力下,1979年9月,三块石电站终于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4400万千瓦,潼南实现了城乡全面通电,从缺电县一举成为了余电县,如今,在三块石电站的边上正在修建一个新的水利工程——双江航电枢纽,而三块石电站也完成了它的发电使命,尽管如此,它依然是潼南水电史上的一座丰碑,向人们述说着潼南儿女艰苦奋斗、勤俭办电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时,潼南人民用血汗凝聚而成的“三块石精神”,也必将以博大的内涵,激励和鼓舞世世代代的潼南人疾蹄奋进、图变图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