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40阅读
  • 0回复

[美食文化]安徽板面,为什么却靠河北人成名[2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69558
金币
13380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5621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540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2-22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2-02-26) —
最近,石家庄的正宗安徽牛肉板面上了热搜。
是的,你没看错,作为石家庄的名小吃,居然叫做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很多网友懵了,安徽板面为什么不是安徽的?
那是因为在石家庄,安徽板面实在是太多了!
在当地,全国开花的沙县小吃,河北最具代表性的驴肉火烧,全部都不是安徽板面的对手。
今天,我们就来唠唠,为什么安徽板面,会成为石家庄特产的。
很多河北人在安徽打工,想要尝一口安徽板面,结果却找不到地。
甚至知乎上还有土生土长的安徽人表示自己从来不知道什么安徽板面。
难不成,安徽板面其实和天津没有天津饭一样,是一场营销骗局?
其实并不是!
安徽人不知安徽板面,要从安徽的历史说起。
之前“散装江苏”上了热搜,很多人只知道江苏十三太保个个不服气对方,却不知道其实安徽也是这样的“塑料兄弟”。
江浙沪皖都是包邮区,但是每次大家都会自动把江浙沪捆绑,把安徽踢出去,很多人以为这是因为经济的差异,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皖北(安徽北部)与皖南(安徽南部),自古并不是一起的。
皖北属于北方,而皖南从前还是浙江的地盘,中间还有一块地方与南京一起成为了江南行省。
生活不到一块去,更吃不到一块去。
皖南的美食,各个充满了江南味道,臭鳜鱼、毛豆腐……这些闻名中外的美食,如果不提前做好攻略,和你说是浙江的你也会信。
而皖北,则被北方影响,北方城市多面食,所以皖北的美食,大多数也与面相关,安徽太和板面就是其中的代表性食物。
太和,指的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
而太和县,就属于皖北,皖南人不知太和板面,自然是很正常的。
相传,太和板面的起源,还和张飞息息相关。
三国时期,作为一名“猛汉”,张飞吃面的时候总嫌魏国当地的面食不够劲道,有一回他因为生气,用力摔打面团。
为了不浪费,厨师将他拍打过的面切成片状,随后加入各种调味料,一锅煮了以后分发给众人,没想到经过摔打以后的面反而更加筋道,吃起来也更有嚼劲,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
从太和板面的起源来看,最后这一碗面成为河北人桌上的美食,还真是颇有历史渊源。
因为张飞,就是河北人。
太和人吃面,不讲究时间,也不讲究地点。
一日三餐,想吃就吃,大街小巷里从清晨开始就弥漫着经久不散的香味,这是属于板面独特的味道,只勾的人五脏六腑都耐不住“诱惑”。
无论是西装革履的社畜,还是穿着便利的蓝领,或者是背着小书包急匆匆赶向学校的学生们,都挤在小小的面馆里,“呲溜”一声,眯起双眼,一天的劳碌从这里开始就得到了安慰。
坊间戏称这面应该叫做“民工面”。
或许在太和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在石家庄,经常可以看到农民工兄弟们拿着板凳坐在道路边,吃得酣畅淋漓。
它或许不那么精致,并且高油高热量,是女孩子们减肥的天敌,但是对于靠力气工作的农民工们来说,几瓶啤酒一碗香气四溢的面便足够了。
除此之外,它的做法只能用“粗糙”来形容。
现在有了机器,也许再也看不到店老板们往板上摔面的景象,但是偶尔还是能够遇到几家做法传统的店铺。
和面需要一气呵成,涂上香油蒙上干净的湿毛巾,如果听到“老板,来碗面”,那就随手拿起几个面团子,使劲摔打在案板上。
中国人做饭,从来没有什么精工细量,靠的是十几年来的手感,等觉得差不多了就撒上一把新鲜的青菜,小火慢煮,最后浇上一勺鲜香的汤料,就算大功告成。
这汤料,才是真正的“不密之传”。
唯一可见的便是红艳艳的辣椒,其实里面还加了花椒、桂皮等等香料,小火慢炖半个多小时才足够入味,再加上安徽板面的灵魂牛肉(羊肉也可以),文火熬上半个多小时,将就一点的话最后再倒入调味料,就算完成了。
听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是实实在在的难。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太和县人民电影院北门的一家板面店,靠着60多个平方,硬深深用这一碗面打出了自己的招牌,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两盏汽灯下,几百号人就站在冰天雪地里吃面。
这家店,也是板面的起源店铺,只可惜在九几年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拆掉了,我们再也吃不到这最正宗、最独一无二的味道了。
现如今,老实淳朴的石家庄人早已经把发扬光大安徽饮食文化的重任扛在自己肩上,走在石家庄的街道上,满街都是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当然,可能对于石家庄人而言,“面”这个字前面都是形容词。
那为什么太和板面有这么多弯弯道道,有这么多历史典故,最后河北却成为了安徽板面的第二故乡?
其实这也是和民工发展史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绝大多数流转在民间成为大众美食的食物,都有相似之处,最大的相同点便是适合底层老百姓。
比如重庆的火锅,开始也不过是码头纤夫捡来的动物下水一锅煮了罢了,三教九流历来都是流动性比较大的,自然而来也会将板面带向各地。
有一部老电影,叫做《到阜阳600里》,讲的就是阜阳人外出打工的故事,一般情况下,上海永远是安徽农民工们的首选之地。
人口的流动不光会带来经济的流通,最重要的便是美食的互通有无。
毕竟,外出打工卖当地没有的美食,才是真的“致富道路”。
那既然阜阳人爱去上海打工,为什么上海没有出现安徽板面呢?
那自然是因为上海是一个热衷于吃米饭的城市啊!
难得吃一次还行,如果让上海人天天吃口味比较重的板面,那可能就“不来赛”(上海话:不行)了。
而北方地区,自古就有吃面的传统,简单美味又量大的太和板面,自然有了自己的生存之地。
并且为了更好地融入北方地区的口味,太和人日常的羊肉板面悄悄改头换面,变成了牛肉板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与兰州拉面相似,从第一家店打响了安徽板面的名声后,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样画葫芦,于是乎,石家庄的板面店越来越多,一跃成为了当地“特色”。
更不要说遍布互联网的小吃加盟培训,想要开家店,说来说去还是这类“民工餐”最为方便。
陕西有岐山臊子面、河南有烩面、山西有刀削面……可以说北方城市大多数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面。
作为“美食荒漠”的石家庄,是一个没有多少面食的城市。
没有“竞争对手”,鲜美爽辣的板面自然在此生根发芽,一跃成为了“石家庄特色”。
自古以来,燕赵儿女就是敢闯敢拼的代名词,而走出安徽在石家庄发光发热的安徽板面,似乎与燕赵这特质融为了一体。
一碗有肉有菜的面,在石家庄也只需要6元。
敢,是敢为人先,拼,是拼命三郎,这样的燕赵,或许只有这一碗香醇火辣的面最适合他们。
一把粗面,一碗红汤,一块牛肉,五钱调料,一勺文火慢炖香气扑鼻的汤汁,组成了独一无二的安徽板面。
一碗经过无数次拍打的面,或许就是石家庄骨子里的魂。
江浙星夜驰援石家庄的时候,河北机场塔台这么说道:没有燕赵儿女过不去的坎,更没有中国人民翻不过的山。
等到明年春暖花开,让我们一起去石家庄吃上一碗最正宗的安徽板面!
1条评分金币+14
chn001 金币 +14 鼓励一下 2022-02-2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