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5-01-12
- 在线时间26253小时
-
- 发帖7060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29750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8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70605
- 金币
- 29750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8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625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1-12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2-01-25)
—
茵莱湖位于缅甸北部掸邦高原的良瑞盆地上,是缅甸第二大湖。这里气候凉爽,景色宜人,是个绝好的游览避暑胜地。即可以欣赏到奇妙的浮岛和缅甸最大的水上市场,又可以目睹打鱼人以脚划船捕鱼的绝技。在这里,观看渔民捕鱼就像看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茵莱湖打鱼人捕鱼的方式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他们创造的最独特的单脚划船方式:桨别在右腿膝弯后面,右手稳着桨把儿,左手拖着鱼网。腿比手更有力,能够加快行船速度,同时解放双手进行其他活动,堪称优美的水上芭蕾。难怪《lonely planet》的缅甸英文版的封面,没选仰光大金塔、没选曼德勒的乌本桥、也没选蒲甘的日出日落,偏偏就是茵莱湖的单脚打鱼人……茵莱湖原是由四个小湖泊汇成的大湖,缅甸语中,“茵莱”即为“四座湖泊” 的意思。当地人传说天上有四位仙子因贪恋茵莱湖的美,下凡到人间,永远地驻守在了这座美妙的湖中。娘水镇位于茵莱湖的北端,是湖区旅游的集散地,有运河与湖水相连。前往茵莱湖,需乘坐那种船身狭长,内体漆彩,吃水轻浅的柴油机动船。这种机动船别的方面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噪音太大,对湖上的幽美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杀伤。船老大介绍说,因湖中密布水草,噪音小的汽油发动机吃水较深,很容易被水草缠住,无法行船,所以这种产自中国的柴油发动机,因不受吃水深浅的限制,在湖上可以大行其道。船从运河进入湖口后,水面豁然开朗,雾霭中的两面群山,沿湖列席向南。湖水清浅,看得清顺水飘忽的水草。早起的水鸟掠过水面,留下忸怩的叫声。水面远远近近,已有不少勤劳的渔民在作业。这是茵莱湖的奇观之一:一叶扁舟上,一成年男子立于船头,手举高约一人的喇叭形罩网,单腿夹了船桨,一边划动小船,一边观察水下动静。待到下网之后,即以一长长的竹竿搅扰罩网中的水草,直到逃窜的鱼儿卡在网上为此。在阳光的照耀下,那身影漂亮极了,成为茵莱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观看渔民捕鱼就像看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生长在茵莱湖上的人出门就是水,所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从小就练习划船。一叶扁舟,是他们最灵巧的交通运输工具,无论是上学、探亲、采购,他们都习惯划着船往来于湖上,就连和尚出门化缘,也是驾着船行路的。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只脚踩在船板上,一只脚悬空荡桨。若左脚划船则左手握桨,右脚划船则用右手握桨。划船时手、腰、脚同时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驶,不划船的手脚起支撑平衡作用。在茵莱湖,只有男人是用脚划船的,女人则是坐在船上划。茵莱人为什么用脚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学者认为:茵莱人一辈子生活在水上,从不走路,为了保持四肢发育平衡,才出此绝招。当地人则认为,茵莱湖里芦苇丛生,人们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苇叶,唯有站起来才能看到芦苇下面的湖水中有没有鱼。另外,用脚划船速度快而耐久,并能腾出手来撒网、抛叉,一个人在船上作业,可以行船捕鱼两不误。这个独特的传统划船方法,被打鱼人普遍采用,成为茵莱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划船和捕鱼方式,与其说是捕鱼,不如说是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划船过程中,渔人的身体姿势十分优雅,斜身跷腿蹬腿,整个身体和小船成为一体,桨板起落处,船无声漂曳前行,桨板带起的一串水珠,也是落水无声。据说这种独特的捕鱼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保健意义,因常年生活在湖上,渔人们为避免双脚的行走功能退化,遂发明了这种原始又独特的划桨姿势。不过,在仅可容身的小渔舟上,不可有太大的动静,既要保持平衡,又要忘情作业,没有一番艰苦的训练,恐怕很难身怀如此绝技。从8月份开始,莱茵湖便开始进入雨季。湖面天气多变,有时出发前还是晴朗天气,到了目的地还未撒网天空便阴沉的可怕,好像要塌下来一般。但对于渔民而言,只要是不起大风这趟捕鱼之行也不会因此偷懒一天。当地人还创造了天下无双的“笼中插鱼”方式。每条船的船头都放一个喇叭状的大鱼篓,这是当地一种特殊的捕鱼方式。鱼笼没有底,笼的身子是个松松的鱼网,篓口则是用竹子弯成一个大口。当看到大鱼时,渔夫会把鱼笼插进水里,把鱼圈在中央,当鱼跳到下层竹圈外面时,它就被松松的鱼网卷住了。捕鱼时,渔夫一脚踩着船桨站立在湖面中,斗笠下的眼睛全神贯注的观察着湖面动静,手里紧握的罩鱼笼,随时准备着向露出水面透气的大鱼发出致命一“罩”。渔民的特殊捕鱼形象,也被人们称之为“独脚船夫”。看着收上来一网沉甸甸的鱼,船头一沉,真怕他一条腿站不稳掉下去。试想一下,在陆地上你金鸡独立能站多长时间呢?但看渔家真是功夫硬,手脚运用自如,忙而不乱。据介绍,“篓中插鱼”的方法只适合捕捉大鱼,小鱼都能从底部轻松逃脱。这也是为什么800年来,这里虽然生活了世世代代的渔民,但茵莱湖水仍然如此清澈,鱼儿仍然能够生生不息,自由生活。当人尊重自然、与自然互敬互让的时候,自然也会与人和谐相处。偶尔还能看到渔人用长长的木棒在水面上使劲拍打,溅起硕大水花,本来猜想这是把水中的鱼打死;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吓唬鱼,让它们跑到特殊材质的“鱼网”里去。不过在茵莱湖没有看到用鱼竿钓鱼的,是钓鱼这种相对轻松的方式不适合这里?还是成本和收获之间的比例让钓鱼变得不经济?不得而知。日落时分,湖面上金光闪闪,渔民们一手拿着罩鱼笼,一手控制着船桨站在水面上,犹如一个个独脚的“丹顶鹤”。对于游客近距离拍照,渔民一般都较为配合,甚至还能给你表演一段。不过作为你吓走他鱼的代价,同时为配合你的拍照,你可能得给一点小费,通常10块钱人民币就能够让他们喜笑颜开。据导游介绍说,几年前他带队来的时候,这些渔民是很淳朴的,从来不会跟游客要钱,这是他们抓鱼的技能,游客拍照也是自然的。这些年来,因湖中渔业资源减少,打鱼的人也少了,不少人改行做起了旅游生意。慢慢地划桨捕鱼绝活变成了表演,变成了为游客提供的服务项目。而如醉如痴的游客在拍过照片之后,大多也都会给渔家一点小小的意思。“茵达人”以捕鱼为生,也有相当多的人在浮岛上从事蔬菜种植或养蚕、纺织等,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坐着小船穿行期间,看到水面上那些及其简易的吊脚屋,以及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其的匮乏,但那一份恬淡平和,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感动。尽管在外界看来,这里是缅甸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但几百年来渔民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日子虽然清苦,对于容易满足的当地人而言,有这片湖便是上天给予他们最好的恩赐。蓝天之下的茵莱湖水中,有信仰,有生活,这就是茵莱人的一切。在这里,会觉得时光很长,几乎停止,而人似乎被催眠了,落入一场不愿醒来的酣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