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0阅读
  • 0回复

[猎奇]汉代人乘车这些规矩 现代人一样也做不到[1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679
金币
8370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45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55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1-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10-16) —


汉代人惊险杂技动作,令现代人不敢相信:这平衡太难做到了



#陶宝篇-27#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世界博物馆陶器瑰宝系列——陶宝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前面说到,以泥土为原料经烧制加工而成的简单产品可划归为陶瓷类。其中以瓷土为原料、带釉、烧制温度高于1200度的为瓷器,以普通土为原料、无釉、烧制温度相对较低(约800度)的为陶类,包括陶器、砖、瓦等。
今天,咱们说说陶制品中的:
砖与砖画
(本文图片由M·辰、色影拍摄,版权所有

砖的由来
人类最早居住在洞穴中。之后人类走出山洞落地平原,生活在半地下的坑穴中。人们在坑穴上搭盖一些茅草和树枝建起了“坑屋”,解决了遮风避雨的居住要求。但坑屋也有光照不好、大雨时被淹等诸多缺点,于是人类从半地下走到了地上——搭建了以树枝做骨架、外抹墙泥的茅屋建筑(上图),解决了坑屋的光照与水淹等问题。但是,泥墙终归扛不住暴雨的肆虐,墙倒屋塌是常事。后来,又有了比泥墙更进步的土坯墙。
随着陶器的发明,先民们由泥坯创烧出了砖,房屋的墙壁也由土坯墙变成了砖墙,完美地解决了风吹雨打的问题。

(砖,宋代)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砖出自山西春秋时期的遗址中。换言之,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建筑用砖。至今,中国人使用砖的历史已有约2700年,而现代建筑中,砖依然是建材主力军。

(耙地图,砖画;三国)
画像砖
砖的种类根据大小、形状以及使用功能等可分很多种,如大砖、小砖,长方砖、方砖,空心砖、画像砖等。
大部分的砖都只是建筑材料,而画像砖却与众不同。它因其上的图案携带了历史信息而具有了文物的价值,成为那一段历史的实物资料。比如,上图中的这块三国时期的画像砖,就向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魏国人在耕地时所使用的牲畜、工具以及耕作时人们的服装等情况。
下面,咱们重点说说画像砖。

(甲马画像砖,南朝)
画像砖
在砖的表面绘画或刻画(模印)图案,此类砖被叫作“画像砖”。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经济、社会生活和风俗信仰等人文生态。如上图中的这件“甲马画像砖”,从其图案中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战马的装备情况,是研究南朝军事的重要实物资料。
画像砖多出土于墓葬中,它们被嵌在墓室壁上用以装饰墓室,图案涉及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写照以及对来世的祝福等。

具体来看两件国宝级画像砖。
宅院画像砖(上图),公元25—220年,东汉;1954年四川成都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画面解析:此画像砖上的宅院由长廊围绕,院中又以长廊分隔出左、右两部分。大门在左下方,门内有两只鸡在掐斗;一进院内,有两只仙鹤在翩翩起舞;二进院有堂屋,屋内有两人在对饮;右侧后院内建有高大的望楼,楼下有一扫地的仆役与猛犬;右前侧院内有井、灶、厨具等。此宅院为汉代官绅豪富住宅的缩影。

平索戏车车骑出行画像砖(上图),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汉;1984年河南征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平索戏车,是汉代流行的一种杂技,此画像砖生动展示了平索戏车表演杂技时的精彩场面。此类画像砖在河南南阳地区多有发现。
“戏车高橦,驰骋百马,连翻九仞,离合上下”、“突倒头而跟挂,譬陨绝而复联”、“忽跟挂而倒绝,若坠将而复续”……这些是汉代辞赋中对戏车精彩表演的生动描绘,其中车橦是戏车表演难度最高的一项。

车橦,指把长橦固定在马(戏)车上。由图可见,两根高橦固定在两辆飞驰的马车上,每根橦上各有一名杂技艺人在做上下翻飞的表演(左、右红箭头所指)。如果说这不算惊险,那最惊险的便是前车的高橦上端还支撑着一位表演者,只见这位表演者左手拽着一个人的脚踝,右手挑着一根绳索,绳索上倒挂着一个正在做360度大回环翻滚的杂技演员……
车、橦、索、人互相牵连,互相平衡,表演者在飞驰的两车和晃动的橦杆间上下翻飞做着高难度的惊险动作,这难度实在太高了,现代杂技貌似也没看到有这般绝技。

而画像砖的右侧则刻画了主人车骑出行的场面:主人端坐在后面的马车上,前有导车和导骑,桥右侧有两小吏曲身恭迎。画面的右上方表现为两人持剑格斗及野兽追逐场面,桥下方则描绘了一人泛舟河上的休闲情景。
通过这些画像砖,汉代的社会风貌以及杂技艺术精绝的技艺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汉代人乘车这些规矩 现代人一样也做不到



#陶宝篇-29#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世界博物馆陶器瑰宝系列——陶宝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辎车画像砖,东汉)
前面说到:砖是陶制品的一个重要分类。砖,除了可以盖房垒墙外,它还可以用作墙面装饰,这类砖被叫做画像砖。画像砖因为砖的表面有绘画或雕刻的图案而得名。古代的画像砖常常被用做墓道墙壁上的装饰,其图案大多是为墓主人歌功颂德、展现地位以及对来世的祝福等纹饰。这些画像砖每砖一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它们串联起来,就是一幅反映当时社会民风、民俗的动态画卷。
今天,咱们继续欣赏画像砖——东汉辎车画像砖(上图)。
(本文图片由M·辰、色影拍摄,版权所有

辎车,汉代辎车主要指妇女乘坐的车,史书中有多处记载皇帝的母亲、皇后以及后妃出门时乘坐辎车。(辎,音同资)
此画像砖描绘了汉代妇女乘辎车出行时的场面。画面中,辎车车盖呈椭圆形,顶部隆起;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女主坐在后舆部分;车前有一马正扬蹄飞奔;车右一人正执杖前驱,车后一侍婢正手持花束跟随。
辎车最大的特点是车厢与车盖相连接而将车厢掩蔽。车厢为两侧开窗、后方开门,且车厢内可躺卧休息,因此它是汉代妇女的出行用车。而有身份的男子通常不乘坐辎车,因为汉代对于乘车出行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

在汉代,乘车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高低。《汉书·董仲舒》中写道:“乘车者,君子也;负担者(挑重物的人),小人之事也”,意思是说,有地位的人都坐车,而身份卑贱的人都步行。但即便是坐车,也可以通过车型和牲畜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等级与身份。
汉代高级贵族用车按乘坐者的姿势可分为“驷马高车和驷马安车”,前者是立乘,后者是坐乘(驷马,指四匹马拉车,是贵族出行的标配车)。
驷马高车上竖有遮阳避雨的伞盖,地位越尊贵,伞盖就越高。颍川太守黄霸是汉代最有名的循吏之一,皇上赏他用一丈高的车盖,以示宠幸。

(辎车画像砖,局部)
驷马安车,指坐乘的车。在汉代,如果帝王用安车征聘某人,则表明此人受到了皇上的青睐。《后汉书》曾记载汉桓帝用布帛做礼物、用安车去征聘韩康(汉代名士),此举体现了皇上给予韩康的一种特殊礼遇。反之,以安车送行也是一样的意思。

(辎车画像砖,局部)
汉代的车按拉车的牲畜可分为牛车和马车两种。早期,牛车被叫做“役车”,主要用于拉货运输等,地位低下,名流显贵很少乘坐。至西汉初年,由于连年战争,经济凋敝,国库空虚,即使皇上的乘舆也都难以配备有相同毛色的驷马良匹了,因此将相们也就只能改乘牛车了。至东汉晚期,牛车迎来了高光时刻,社会显贵们纷纷以牛车替代了马车,牛车一跃成为一种标显身份的时尚出行工具。

牛车之所以成为贵族们新风尚的出行工具,原因很拿不上台面——因为乘车的礼仪规范太过苛刻,人们希望换一种减压的方式乘车。
汉廷规定,乘车者必须要有:“坐车之容、立车之容、兵车之容”,认为站立不直、坐不端正、身体懈怠、神态骄傲、左顾右盼、动静无度、语速太快运气不顺等(太苛刻),都不符合乘车礼仪。《汉书》中记载了汉成帝乘车时“不左顾右盼、说话不紧不慢、不指手画脚……”。
于是,贵族们逐渐选择了以牛车作为出行车辆。因为牛车车厢宽大,且有顶棚,可以遮蔽车厢,乘车人在里面可以随意坐卧,无需保持端正的姿态给外人看……之后,牛车逐渐成为社会上的高级车型,成为贵族出行之标配。
嘿嘿,一块辎车画像砖竟引出了这许多汉代乘车礼仪与规制信息,正所谓画像砖虽小,信息量巨大。

1条评分金币+35
wowoni 金币 +35 - 2021-10-1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