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0阅读
  • 0回复

[猎奇]自然之谜 >形似外星生物的奇异水母[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514
金币
8623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33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4010(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0-07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10-07) —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对北冰洋加拿大盆地(CanadaBasin)展开为期两个月的科学考察,利用遥控潜水器对大海深处进行探测,发现了很多形似外星生物的奇异水母和其他新物种。
1.Crossota norvegica水母
  Crossota norvegica水母
  加拿大盆地是北冰洋海域最深、勘探程度最少的地区。图中所示的水母是遥控潜水器在8530英尺(约合2600米)的海洋深处发现的,表面呈猩红色,学名为Crossotanorvegica。Crossotanorvegica虽不是新物种,但在2005年的那次考察中,科学家的确发现了多个深海新物种,其中一些在2009年发表的最新论文中曾经描述过。参加这项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瑞半岛学院生物学家凯文-拉斯科夫(KevinRaskoff)对如此多水母种类生活在北冰洋深处吃惊不已。拉斯科夫说:“我们知道那里会有一些有趣的水母,但现实情况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初的所有想象!”
2.“裸体”蜗牛
  “裸体”蜗牛
  生物学家还在1148英尺(约合350米)的深处抓到了学名为Clionelimacina的“海天使”(SeaAngel)。这个小精灵显然并不在意暴露自己的“缺陷”:据科学家在2009年12月介绍,它其实是一种没有贝壳的“裸体”蜗牛。加州大学生物学家格蕾琴-霍夫曼(GretchenHofmann)2008年在一份声明中称,这种海洋蜗牛(多数只有扁豆大小)往往是很多物种的盘中美餐,令其成为海洋中的“薯片”。
3.Narcomedusa水母
  Narcomedusa水母
  科学家在2009年12月表示,他们从2002年的标本中发现了一个常见的水母种类——学名narcomedusa的新物种,并在2005年又确认了数百个,图中所示便是在2005年发现的。蒙特瑞半岛学院生物学家拉斯科夫表示,科学家在如此常见的水母群中发现新的种类,表明我们对北极的了解是多么有限。他补充说,水母是地球上科学家了解最少的动物之一:“在动物世界,它们看上去就像"外星人"。”
4.管水母目动物
  管水母目动物
  上图是2005年发现的管水母目动物。据科学家介绍,每个管水母目动物其实都是一个与水母相关的生物群落,如上图右半部分的游泳体,为整个群落提供推进力。这个群落中的成员分享同一个传递营养物的管状茎(橙色)。拉斯科夫在2009年12月介绍,有些管水母目动物体长达10英尺(约合3.1米),是深海中最大的动物之一。
5.Crossota millsae水母
  Crossota millsae水母
  科学家在2009年12月宣布,他们2005年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海岸附近海洋深处发现了这个红粉色的水母——学名Crossotamillsae。拉斯科夫称,生物学家逐渐意识到水母是海洋中一种比以前想象的更为常见的食肉动物。他说:“我们对水母的认识和研究都不够,而实际上,它们在深海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


过山鲫不仅能翻山还能爬树,离水7天也能存活


在南方有一种鱼,每当下雨之后,它们就会从水中跳到陆地上,然后还会往山上爬行。它的生命力很强,在离水7天也能存活,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过山鲫,鱼如其名,过山鲫不仅能能翻山还能爬树,是真的还是假的,一起去看看吧!
  过山鲫并不是鲫鱼,而是叫攀鲈,之所以被称之为过山鲫,盖因两个原因,一是其外形形似鲫鱼,二是因为这种鱼可以利用张开鳃盖上的刺,可以在树、山壁的缝隙上托住自己,并且通过摆尾,自由运动。


过山鲫不仅能翻山还能爬树?

  在1791年,由丹麦博物学家达尔多尔夫在印度的特兰奎巴探险时,发现有一种鱼居然会能在5米高的棕榈树上吸食果汁,吃饱了之后再跳下来,然后连蹦带跳的跳回水中。
  当然,到底怎么爬上树的,并没有实证,所以将其命名为攀树鱼、攀爬鱼,有一定猜测的因素。后来发现这个命名和鲈鱼科的分支有所重复,于是在1816年,将其补充命名为攀鲈。
  一直到1927年,印度鱼类学家进一步阐述这种鱼的习性,这种鱼在雨天、水源干涸时,会上岸迁移,在迁移过程中,被鸟类捕捉,然后将鱼放置到树冠、山崖上,至此,攀鲈如何爬上树冠、山崖的原因,终于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我国,香港、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等南方区域的江河、湖库、湿地、稻田等广泛分布。
  攀鲈的肉质肥美,按理说,在我大吃货国里,只要味道好吃,就应该逃不过饕餮们的毒手,对钓鱼人来说,钓到肉质鲜美的野生鱼,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野钓钓鱼人一见到攀鲈咬钩,眉头就皱的能夹死苍蝇呢?原因有以下四个:


原因一:个头实在太小

  对钓鱼人来说,总是希望自己钓上大一些的鱼,虽然不一定非得是百十斤的大物,至少也不能竿竿都是小鱼。
  恰巧攀鲈就是这种小体型鱼。攀鲈一年半就达至成熟,但是,个头实在是太小了,大多数的攀鲈,也就一两左右的体重,超过半斤的,比土鲫鱼都少见。
  土鲫鱼是因为还没等长大就被捕杀,攀鲈则是个头就这么小,想要钓到大的都很难,偏偏攀鲈又是群栖鱼,一进窝就是一群。


原因二:食口杂、荤素不忌、数量庞大

  攀鲈是群栖、群居的杂食鱼种,理论上。只要能被其吞下,就一定敢于抢食,在攀鲈面前,不管是号称水中老流氓的白条,还是号称水中新流氓的罗非,都自愧莫如。
  最讨厌的,是攀鲈群的数量非常的庞大,一次进窝少则几十条,多则百十条,用悍不畏死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如果仅仅如此,也不至于让钓鱼人心烦,其体外多刺,更是讨厌。


原因三:攀鲈体外多刺,卸鱼非常麻烦

  攀鲈个头不大,但是全身武装从鱼头到鱼尾,说是武装到牙齿都不过分。攀鲈的鳞片非常坚硬,背鳍、鱼尾上都有锋利的硬刺。
  攀鲈群抢食钩饵非常熊么,几乎竿竿都死口,所以钓到攀鲈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卸鱼,因为攀鲈全身硬甲、硬刺、
  在卸鱼的时候,要么会伤到子线,要么损伤钩尖,在手拿鱼身的摘卸鱼钩时,更是容易被刺伤。
  因为以上这三个原因,让钓鱼人实在是难以get到攀鲈的优点,如果不厌其烦地将钓到的攀鲈带回家中,拾掇攀鲈,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在近些年,过山鲫却越来越少见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这种鱼喜欢在雨后往山上爬行,但是因为农药、化肥、除草剂等药物的使用,好些水源都被污染了。再加上有些人频繁的电鱼、毒鱼等毁灭性的捕捞,导致野生的过山鲫越来越少。
1条评分金币+35
wowoni 金币 +35 - 2021-10-0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