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2阅读
  • 1回复

[猎奇]绝壁上的“土司宫殿”[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658
金币
9701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21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280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09-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9-15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9-16) —


  • 贵州之名夜郎,古已有之,然遵义之古称“播州”,似比夜郎之名传播得更为久远、漫长。春秋战国时期,遵义尚属于“大夜郎国”范围,但夜郎郡县到北宋废止,先后存废仅480年。播州之名,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因此,人们惯常以“播州”来代称古时遵义。而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兴发了著名的“平播之役”,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

    史书记载,自秦汉以来,历代中央王朝就对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夷制夷”、其俗以为治的政策,疆土交给向朝廷称臣纳贡的土官来统治,以世袭官职笼络民族首领换取太平。“羁縻政策”源自唐宋,其“羁縻州”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而后至元朝完善成为“土司制度”,到明代达鼎盛,后期开始崩溃;至清朝基本完成“改土归流”。




  • 播州土司杨家的700年统治、平播之役的兴发、及至改土归流……这些个关键词尤不感陌生。它们俱指向这座屹立于西南大山腹地的军事要塞——海龙囤。




  • 上山:飞鸟腾猿不能逾之地


    去往海龙囤的路上飘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众人皆笑:还好、不晒。唯向导面露隐忧,深恐雨天上山湿滑。《遵义府志》曰:“海龙囤在府城北四十里龙岩山东,旧名龙岩囤。”龙岩囤,因山得名。不置身于其间、抽离来看时,会发现龙岩山就似一座方形孤山,矗立在大娄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形极其隐蔽又险要。




  • 龙岩山脚下,不妨先至海龙囤博物馆。博物馆为一栋屹立于山脚下的两层小楼,通体被竹枝包裹,隐没于山林之间,外形酷似古时行军打仗的一方营房、军帐,却又有着一种尘埃落定后,止戈、归隐的田园之气,此一方处所,堪称宜情宜景、实乃妙笔。


    跟随内部讲解,以室内之陈列为游踪、寻微探幽,可对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杨家人于播州700 余年的统治一探究竟,也为寻海龙囤茔灭于时间尘埃中的跌宕起伏、传奇轶事,寻一脉路径、做好铺垫。


    晚唐时期,南诏土司曾两次叛乱,多次派兵攻占播州。唐中央政权不堪其扰,广布天下于招募贴,终于在唐乾符三年(公元876 年),杨氏始祖山西太原杨端奉旨应召,率兵收复并掌管播州,据此开启了长达700 余年的播州土司家族统治。为保存军力,杨家还选中在龙岩山继续囤兵。




  • 事实上,杨家人历来与中央政权交好,就算及至一手葬送了杨家几百年基业的末代土司杨应龙,也是承袭播州宣慰使职、还被万历皇帝册封为骠骑大将军,是何等的荣耀!这在海龙囤发掘时出土的屋脊兽之规格、制式,以及众多皇家御赐的青花碗碟中,可见一斑……


    海龙囤并非一撮而就,而是历经了350余年、杨家几代人分别构建、完善而成。




  • 南宋时期,为抵御蒙古军队南下,川、黔两府节使吕文德与杨文议“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于是筑“龙岩新城”、即今海龙囤,据此,一般认为海龙囤始筑于1257年。后至明代万历年元年(1573年),杨应龙承袭播州宣慰使、成为播州二十九世土司。自其袭爵24年后,杨应龙便调集了8万役夫工匠、历经了4年时间,在其祖先修建的龙岩囤基础上扩建了城堡、宫室,筑前后12关,在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上围筑坚壁巨垒。


    龙岩山海拔1354米,海龙囤自高就近400米,其囤顶广阔、面积约1.59平方公里,是一座修建于寒武纪灰岩巨山上的大型军事要塞堡垒,沧桑而巨大,古亦有着“飞鸟腾猿不能逾者”之说。




  • 现存海龙囤尚有九关,囤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囤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


    巡山而行,首先挡于人前的便是铜柱关。铜柱关位于海龙囤的东南山麓,这里既是守囤的前沿阵地,也是当时物资的转运站、骡马栈和军营。其关隘顶部平整,似一条通道、似可行军走马。关内石室里还留有两个原先木门的转轴石臼,海龙囤众关隘多是此制式,战事木制大门一关、巨石所构筑的关口卡于独门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今木门俱以腐朽焚毁,徒留其转轴石臼历经雨滴风霜、沧桑留白。


    沿阶而上,新筑的游人登山步道与古时的行军栈道泾渭分明。旧时古道俱以巨石叠砌,步幅巨大,有破损、坎坷,实不是为闲庭信步、游玩之所选,倒是后来成为马帮们行走的路径,是在1999年秋、海龙囤进行了首次考古试掘工作时,方才清理而出的“三十六步”和“登囤古道”等遗迹。




  • 而如今方便游人们上下攀行的登山步道,亦是在2015 年、海龙囤申遗成功前后,仅花了不到一年时间修建而成。登山之途,常有山涧流水冲刷、滑过,堙没于蔓野森然的草木,蔓延而过新旧两条栈道,相互交替、穿插不止,时而伴于身旁、时而隐于脚下,隐匿于时光中得尘埃与况味,新旧交替、难语言明。


    再往上走,就是闻名遐迩的“三十六级天梯”,先前于山下观望,就见一脉如刀斫斧刻、接天连地一般镶嵌在山间的线条。


    天梯、古称“三十六步”,长55 米、坡度45 度、中间踏步宽2.7 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一个即便身强力壮、四肢强健的成年男性,也需得五体投地、手脚并用进行攀爬之所在!尤见通行此处之艰难,更妄论当年身披铠甲、手持兵器的行军打仗。


    整个天梯建筑在陡峭的山梁上,是上下必经的唯一通道,两侧更有宽约近1 米的护墙连接飞虎关。“飞虎关”则是一处从高大城门到宽阔通道及至城楼本身,都是在巨崖之上进行整体开凿、建构而出的关隘,巍然屹立、下临深渊,构成了海龙囤的第二道防线。




  • 而飞虎关与三十六计天梯之间有吊桥相连,战时将吊桥收回,通路中断、底下便是万丈深渊。杨应龙的士兵囤守于飞虎关内,向攻打三十六级天梯的明军泼油、撒豆、滚石巨木滔滔而下,此路此关便可谓是固若金汤。


    事实上,当年李化龙率明军攻打海龙囤,一举拿下了铜柱、铁柱两道关口后,却在三十六步天梯前久攻两月之久、不得于前。最终还是杨应龙内部分裂,有细作告密、指点通路,明军才从后山开辟了小路,绕过了上下海龙囤必经之要道的三十六计天梯,最终从囤后将之攻破。




  • 登顶:两龙风云际会


    距白玉县一百多公里的一处美丽草原上,有一片比色达更为神秘的藏地“女儿国”——亚青寺。


    一路行来,海龙囤上共有5个多媒体展示厅,俱是原本的山间居民住屋改制。外观看起来是典型白墙黑瓦的黔北民居造型,其间却有着现代化的触摸屏、影像、3D、以及图文展示,由此可进一步了解到土司制度的形成,近距离触摸到海龙囤的建造历程。而且在海龙囤的每一处关隘,均配之由300多种声音合成的背景音,耳畔是当年的金戈铁马,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战场。


    龙岩山上,极险要、壮阔之处便就是“飞龙关”。飞龙关为三开间,顶上有三座拱圈、两道月亮门,巍峨矗立于群山之间、孤绝之处。




  • 行到此地,方才眼见所感、古人所言之:“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何况味!遥想当年,杨应龙于此处俯瞰战时战况,决定拼死抵抗、孤军奋战,而当时海龙囤内囤积的粮草竟可供其军队持耗三年之久。


    海龙囤各城门上都建筑有箭楼,还在城中营造仓库、兵营等处所,各关之间又以石墙相连,构成一个巨大、整体的军事堡垒。正所谓是杨应龙深谋远虑、可堪背水一战之所。囤中建筑物均以千斤巨石砌筑,城门嵌刻关名,传说“飞龙关”便是由杨应龙亲自手书,其关口城门高大宏伟,三枚大字龙飞凤舞上书其间,尽显杨应龙不可一世的傲人姿态。


    飞龙关之下便是望之深不见底、不寒而栗的“杀人沟”。杨应龙为修筑海龙囤,杀人甚多,而平播之役中更是死伤无数,传说这近百年来死去的人,都被扔进了这条沟里。而囤顶的“海潮寺”便就是战事平息后,为祭奠亡灵而修建。




  • 现存的海潮寺于清代末期复建而成,位于王宫遗址上。它背后的一小块台地被叫做“龙位坪”,当地老百姓称是杨应龙的王位所在。但后来的发掘证实,遗留下来的条石,或是早期海潮寺大殿的须弥座。


    海龙囤上,有两座不同时期的“王宫”:一座是宋代修建的老王宫,另一座是明代修建的新王宫。


    王宫是当地老百姓的叫法,实则应是指挥营。如今的老王宫旧址已被藤蔓苔藓所覆盖,倘若不是导游指出,已看不出曾有过的人工痕迹,早已尘归尘、土归土。




  • 而新王宫也只余遗迹,同行人中有懂行者言:瞧这地基的工事、面积,就知其原本在这挺立过一座多么伟岸的建筑。围绕新王宫遗址四周有一道内城墙,而根据这道墙周长测算得知,新王宫面积有2 万多平方米。新王宫建筑群遗址是典型的中轴式建筑,共有三重踏道、五层平台。囤的中后部,还有点将台、校场坝、兵营遗址,其间厨卫设置一应俱全,还有着可供几千人用水的古井。


    最有意思之处是“水牢”,旧时只见其下面长长的隧道,又因后半部被泥土掩埋、前方半穴微露,人不知其深几许、内部如何,民间便杜撰出“水牢”的传说来。后经考古发掘清理后,才发现实际上是两条上下交汇的通道,类似于立交桥。


    新王宫的石台、柱础、石梁、墙基加工精细,屋栋为木制结构,下部全为砖石所砌。明朝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年)六月初六夜,李化龙率明军攻破海龙囤,杨应龙闻讯回守其指挥营,将新王宫付之一炬、自己上吊自缢。历经焚烧和千年沧桑,新王宫旧址上得地面木制建筑早已毁于一旦、垮塌殆尽,仅徒留残垣、断壁、地基、瓦砾,草木已深。


    杨氏家族播州经营700余年,几代人励精图治修筑海龙囤,当初所为挡住蒙古南下铁骑,然尚未能有机缘见诸于蒙哥面前,就战死在重庆钓鱼城,止步于此。


    当海龙囤再显于史册见真章时,已是西南总督李化龙亲率24 万明军兵临城下,49 岁的杨应龙困守海龙囤两月,最终火烧城垣、自缢身亡。


    两条龙在此风云际会。从此也拉开了全国范围内“改土归流”的序幕。杨应龙是否真的造反、或是朝廷借机削番并不可证;杨氏究竟是汉族还是当地土著仡佬族也考察不清;就连其后人也隐姓埋名藏密于时间的夹缝里,凭空消失了一般。


    这一族人、一场历史盛会就像是忽来忽往的一支插曲、歌舞助兴,而后世看客们回溯观望之,就连席间吃了什么、穿的什么都尚未可知。历史是个很奇妙的解读方式,它拉开了时空、人的情感线,以流变的方式将所谓国仇家恨消弭于此,非关正义、道德耳,只剩隔岸观火般的击掌、喝彩空空作响。




  • 下行:一个王朝的背影


    抵达囤顶已近中午,若此时还有余力,可往海龙囤后山再走走看看。海龙囤后还有三道防御工事的关口: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


    三关俱始建于南宋,于明代加固重建,都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为单通道半圆形拱券顶。


    其中,“万安关”为一座吊桥关,从门洞往出,便是幽幽的一块青绿画布、苍茫群山;而“二道关”中,其门道中部两侧各有一券顶耳室,即可战时藏匿士兵突袭之所用;至于“头道关”,其上有木构连廊建筑,并与两侧的土质城墙相连,形成一个瓮城合围之势。三大囤后关口都各有特色,值得多行四十多分钟的脚程去看上一看。




  • 下山之路上还可看见古旧的“采石场”,经历几百年修筑海龙囤之石材,都是由此就地取材。而更远处,便就是老百姓所称的“绣花楼”,民间传说是杨应龙为藏匿其二女儿之所,实则是一处哨兵瞭望楼。如今见其镶嵌于陡壁之上、群山之间,已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因着上行之时冒雨,众人才又在下山途中专程绕行了几步路去朝拜“朝天关”。朝天关是海龙囤上现存最为完好,也最壮观的一组石构建筑群。如今从尚未被毁坏的石门中遥遥凝望,依次错落的是阶梯式的瓮城,再由其两侧高达14 米的石城墙合围,构成一座的独立城堡。而众人亦是行往此处蜿蜒曲折又青苔密布的石板阶梯时,纷纷滑倒。


    传说当年万历皇帝,得闻其朝天关的制式,是按照臣子朝拜时上面九歩下面五步,只堪天子才能享有的“九五至尊”的梯面格局而构建的,据此断定杨应龙必有反意。


    朝天关地处咽喉要冲,应为囤前军事指挥中心,并与另一端制高点、飞凤关遗址相连接。飞凤关是海龙囤中唯一一个带有院落的关口,其有两进院落、是一组宏大建筑群。


    飞凤关、朝天关、飞龙关三关连成一体,高低相属、互成犄角之势。由此民间也传说飞龙关、飞凤关相互守望,正是杨应龙的凤名妾室所住之所。其实,关于杨应龙造反,明军平叛的事由,也多与此有关。




  • 相传杨应龙十分宠爱这位妾室,一次酒后听其诬告,将自己的正妻及其岳母杀害。而其正妻与贵州巡抚有亲眷关系,其母且为皇帝亲封的诰命夫人,杨应龙私自屠杀是为大罪,随即贵州巡抚叶梦熊便将其恶迹上告了朝廷。然而,事实上飞凤关是个晚起的名字,其原本应是文献记载的“太平关”。所谓儿女情长之态,只不过是坊间笑谈;飞凤、飞龙关,终究还是为着战争、军事而存在。


    下行的最后一站是“铁柱关”,其位于海龙囤的东面山腰北侧,与铜柱关是相对应的城门,互为犄角之势,是由东北进入海龙囤的第一道关口,却下山出囤之时,特地绕行来看看。


    经过千余年的沧桑,现在海龙囤早已不见“养马城中,百万雄师旌日月;海龙囤上,半朝天子镇乾坤”的宏伟气象,原本山中的居民,早已于整座山体遍植大片杜仲林场。山风过处,寂静无声。而杨应龙的造反,或与其妻妾有关,与其第一次投降后,明军俘虏其儿子,并在其身故后、拒不归还尸体,或许也有很大。




  • 然而拉开漫长的时间跨度,如今再回望历史,会发现不过时也、运也,一切皆为必然。明代万历帝为平衡四川、贵州财政,平播是为必行之举;而杨应龙拥兵自重,盘剥乡里,对周边各省巧取豪夺,最终自取灭亡也是为必然之果。


    然历史的动人之处恰在于它并不是以情感、道德撩拨你,而是在强大的真实跟前低头、下跪,这是时空赋予的最大力量。一场海龙囤行程,两龙相争之地,不谈输赢,会为李化龙叫好、为杨应龙喝彩。而“平播之役”、万历三大征之一,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也是明朝开始走向衰落的一个契机。




  • 食酸吃辣之重镇


    抵海龙囤上下一趟,快则2、3小时,慢则4小时不止,沿途攀缘、下行,脑海里被厚重的文史背景所震撼、眼中也饱览了大好河山,然腹中却是空空如也、饥肠辘辘。


    不着急,黔北遵义本为贵州美食之重镇,俗话有云:“黔菜看遵义”,不无道理。


    远则回到遵义市里,便有“遵义味道”、“最黔线”等一些官府菜系大馆、可供饕餮;要是只想尝尝豆花面、鸡蛋糕、羊肉粉等特色小吃,也可去至老城里的捞沙巷任君随意。


    当然,若已是迫不及待要就近解决,海龙囤的景区管理处食堂亦是绝妙之选。事实上,不同于一般景区餐厅、小吃街之流。海龙囤管理处食堂是一个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的美味之所在。


    在那不仅可以吃到大厨主理的官菜、大菜,一道“阴椒炒腊肉”堪称其间代表,阴椒正乃一方特色风味,又勾勒出本地土猪腊肉的醇香,菜虽不大,却是主厨的匠心、得意之作,说是有贵宾来此方才亲自操刀。而就连一些寻常家食的鲊辣椒、鲊鱼、鲊肉等“坛坛菜”,因着身在海龙囤扣合了土司家宴的风味与由头,似乎也显得格外有内涵、美味一些。




  • 遵义因地处川、黔、渝三省市交接之地,其地区的厨艺技法融汇了几地之所长,不仅有着川菜之麻辣,并且因着抗战时期,浙大南迁于此,使之本地菜又学习了淮扬菜的很多做法,独具咸鲜之美味。遵义境内又有着大娄山、乌江、赤水河交汇,形成了一方汇集了山珍与河鲜的独特风味。


    像是遵义名菜“糟辣脆皮鱼”,正是将江南名菜糖醋脆皮鱼运用本地食材乌江鱼,加之地方特色的糟辣椒取代之糖醋,形成的一道极具地域色彩、风味的美食;而像是原本源自于湘菜系的农家小炒肉,于遵义换用本地特色的酸椒来进行炒制,也是别具一方风味。


    贵州因其独特湿热环境,有着吃辣的习惯,而遵义又本是闻名遐迩的辣椒之乡,其虾子镇正是全国的辣椒交易集散地,更有着很多本地原生品种的辣椒、而辣椒的各种吃法更是变着法换花样,酸椒、泡椒、阴椒、莽椒、糟辣椒等等不胜枚举。


    在遵义的饭桌上,辣椒既是饭又是菜,由此亦带出另一脉地方风味:酸。以酸而制辣,是遵义菜的精髓,就算是本市贵州特色的辣子鸡、酸汤鱼等菜,到了遵义亦要在加入番茄亦或糟辣椒,格外调酸制辣。虽然酸亦本是贵州菜的一大特色,然遵义的制法又格外不同些。不同于黔东南等地,食酸是为了代盐。地处川盐入黔要道上的遵义并不缺盐,反而是常只用盐进行食物发酵,既制出本地特色的酸味、又存乎食物本色。




  • 遵义菜的另一大特色便是“鲊”。制作鲊关乎于米,海龙囤下之海龙塘正是自古产粮的良田、坝子。去往海龙囤的一路上,常可见一处处接连不断的小盆地,均被当地老百姓种植稻谷。因其地处大娄山腹地,远古时期地质变动、地形发育不完全,便形成了一个个的山间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亦是粮食优质高产之地。


    海龙囤,本是因水为名,囤下有海龙塘,此塘亦龙岩水也,游玩塘边,见其湖光山色,稻浪盈盈、绿树葱郁,是为一个避暑度假的好去处。而海龙塘之水纵灌上、中、下坝,其下便是出产贡米的海龙坝。遵义传统的鲊辣椒、鲊鱼、鲊肉,就是要用本地产的“贵槽米”打面、炒熟、和盐,包裹、填充于辣椒、肉食等物,再放入本地的一种“倒扑坛”里发酵而成。


1条评分金币+30
wowoni 金币 +30 - 2021-09-1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4574
金币
491
道行
12531
原创
906
奖券
1327
斑龄
0
道券
1236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56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4-09-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9-15
以前是镇高 现在是偏远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