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5阅读
  • 0回复

[猎奇]1.1万个海岛的诞生[5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79416
金币
33981
道行
36950
原创
101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67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1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7-19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7-20) —

中国有多少座海岛?
根据最新的《海岛统计调查公报》
我国拥有海岛 超过
11000个
为名副其实的“万岛之国”
(《2017海岛调查统计公报》不含港澳台数据;下图为中国主要海岛分布图,请横屏观看, 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这些海岛
或绿意葱葱
(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摄影师@陈肖)


或屋宇林立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岛,摄影师@傅鼎)


或连成一条优美弧线
(请横屏观看,西沙群岛七连屿,摄影师@李咸良)


或千百簇拥、成群结队
(香港及部分岛屿,摄影师@吴亦丹)


1.1万座中国海岛
犹如海上万千世界
展现万千精彩
然而
虽有万千不同
它们却都源于一场无休无止的
“海陆战争”
01
海洋的进攻
三四十亿年前
地球上出现了海洋
海洋和陆地的战争从此开启
海洋试图吞食大地
而陆地不甘示弱, 奋力反击
约2.5-1.8万年前
此时处于末次冰期的鼎盛时期
气候寒冷,冰川广布
海平面比现在低约140米
大陆面积到达这一段时期的顶峰
(末次冰期最盛期与现代海岸线示意图,前者以1.9万年前的古海岸线作为示意,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此后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海洋汹涌袭来
逐渐将成片的大陆淹没
只有那些海拔较高的陆地
才有幸躲过一劫
成为汪洋大海中的幸存者
大陆岛
(大陆岛主要形成原理示意图,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在中国
大陆岛数量众多
可达海岛 总数的90%以上
类似于陆地上成群出现的山峰
大陆岛也往往聚集成岛群
根据聚集 形态
成群分布的为群岛
链状分布的为列岛
群岛一般范围更广
我国最大的群岛 舟山群岛
由1814个海岛组成
占据中国海岛总数的16%
其中就包含了崎岖列岛、中街山列岛
马鞍列岛等多个列岛
(舟山群岛示意图,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此外
大陆岛一般面积较大
例如我国最大的两个海岛
台湾岛海南岛
都属于大陆岛
数量多、面积大的特点
让大陆岛上的景观精彩纷呈
例如耸立于岛上的巨大山脉
(清水断崖,位于台湾省中央山脉东侧,摄影师@小虎牙-赵熠)


又如遍布地表的花岗岩
(福建省福州市海坛岛,摄影师@陈小羊)


又或是
草甸广袤、 湖水湛蓝
(大嵛山,位于福建省福鼎市东南海域,摄影师@赵高翔)


然而
海洋并不打算放过这些“幸存者”
它视 大陆岛为“眼中钉”“肉中刺”
决心将其消磨殆尽
在海浪的冲淘作用下
海岸岩石逐渐形成 槽型凹穴
称 为海蚀洞穴
如位于浙江宁波的花岙(ào)山岛
火山活动形成的柱状节理
与海浪冲淘形成的海蚀洞穴
同框出镜
(花岙山岛的海蚀洞穴。岛上多有火山喷出岩的柱状节理景观,形态多样,数量丰富,人称“海上第一石林”,摄影师@石耀臣)


当海蚀洞穴被海浪越冲越大
顶部岩石崩塌,形成陡壁
称 为海蚀崖
海浪继续侵蚀
海蚀洞穴不断向内深入
其底部也逐渐被海浪冲刷平整
便会形 成海蚀平台
(海蚀洞穴、海蚀崖及海蚀平台,位于山东烟台长岛的九丈崖风景区,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


若遇到 较为突出的 海岸岩石
两侧的海蚀穴被蚀穿而相互贯通
剩下的岩石变成了一座“桥”
也被称 为海蚀拱桥
例如位于辽宁大连的金石滩海岸
岩石被贯穿形成“桥”的同时
也让一侧的岩石更显瞩目
好似恐龙探出脑袋伸向海中
人称“恐龙探海”
(恐龙探海,仅作示意,摄影师@梁炳全)


若海蚀拱桥发生 坍塌
留下一块与大陆分离的岩柱
孤零零地立在海中
是为海蚀柱
例如位于山东烟台的高山岛
前端的两个海蚀柱
好似风帆矗立海中
人称石帆礁
(图中右侧的两个海蚀柱便是石帆礁,也称“两棵桅”;最前端的海蚀柱已被蚀穿,成为独特的海蚀拱桥,摄影师@徐树春)


若分离的岩体较大
也会形成较小的海岛
如位于大连的棒棰岛
面积仅约0.05平方千米
(大连棒棰岛,该成因的岛被称为冲蚀岛,摄影师@何健)


在海浪持之以恒的冲刷面前
大陆岛的海岸线不断向后退败
留下林林总总的海蚀地貌
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海蚀地貌示意图,制图@王天怡&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虽然海洋的侵蚀进程较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再坚硬的岩石也难以阻挡
大陆岛
终将消失于海洋之中
(玄武岩柱遭受海浪侵蚀,碎块掉落海中,位于 台湾省澎湖列岛, 摄影师@吴贤宾)


海洋来势汹汹, 力量强大无比
陆地也绝不会坐以待毙
它已经积蓄力量
准备进行反击
02
陆地的反击
海岸地带的“ 海陆战争” 最为激烈
海洋侵蚀陆地,陆地还以颜色
江河从陆地上滚滚而来
裹挟着大量泥沙奔向大海
迎战海洋
(河海分明,位于山东东营市的黄河河口附近。黄河携带泥沙冲向大海,由于海水密度较大,将黄河水“顶托”在上层,于是便形成了黄色河水和蓝色海水分明的景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河流入海
水面在河口处变宽,流速减缓
泥沙得以沉积,形成陆地
河口冲积岛由此形成
(河口冲积岛形成示意图,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而河流和海洋的力量强弱
将决定河口冲积岛的命运
河流力量更强的河口
黄河河口
其河口冲积岛很不稳定
容易在汛期被洪水切割成新的沙岛
或者因为过快的泥沙堆积
导致冲积岛融入到三角洲中
(请横屏观看,黄河河口,位于山东东营,摄影师@董保华)


海洋力量较强的河口
钱塘江河口
泥沙很快会被强有力 的潮水打散
难以形成冲积岛
(钱塘江大潮,摄影师@陈中秋)


而河流与海洋力量相当的河口
泥沙能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
逐渐堆积形成大型冲积岛
长江河口
虽然输沙量 远不及黄河
但却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
崇明岛
(请横屏观看,通过上海长江大桥前往崇明岛。崇明岛为我国第三大岛,面积紧随台湾岛和海南岛之后,摄影师@老J)


这类稳定而大面积的冲积岛
一般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崇明岛便有良田万亩
(请横屏观看,崇明岛稻田,摄影师@大徐)


以及茂密森林
(秋色水杉,位于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摄影师@丁俊逸)


如今
由于泥沙的不断沉积
崇明岛还在不断增长
其东部滩地每年向海推进350米
造地近万亩
而其北部的泥沙淤积增长
更是让整个崇明岛逐渐北上
也许在不太遥远的未来
我们将见证崇明岛融入 大陆的历史性时刻
(崇明岛位置变化示意图,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除了河口
也有大部分泥沙 冲入大海
在海浪和海流的作用下
泥沙在海洋中堆积成陆
(鱼骨沙洲,位于福建漳州东山岛,摄影师@徐畅宇)


首先
海流沿着海岸流动形成沿岸漂流
泥沙在沿岸漂流的作用下
在河口附近的海岸堆积
(沙嘴、湾口沙坝和连岛沙洲形成示意图,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在海岸转折处
水流流速减慢, 泥沙快速沉降
形成向海洋延伸的长条状泥沙堆积体
称为沙嘴
(象鼻湾,位于福建福州海坛岛,摄影师@陈小羊)


沙嘴继续延伸
终将与陆地相连
形 成湾口沙坝
(即将形成湾口沙坝的沙嘴,其后有一片未完全封闭的 潟湖,位于海南三 亚后海,摄影师@韩阳)


而后海浪袭来
或将沙嘴、湾口沙坝切断
或将海底泥沙重新卷起、搬运、堆积
不论哪种情况
都将形成 狭长的沙岛
它们好似屏障一般保护着大陆
因此被 称为障壁岛
(障壁岛,位于河北唐山曹妃甸区。为了方便读者辨认,图片色彩经过增强处理,黄色的为障壁岛,摄影师@陈剑峰)


此外
对近岸的海岛
泥沙也会施以援手
受沿岸流的影响
泥沙在海岛和陆地之间堆积
形成连岛沙洲
而这些与大陆相连的海岛
则被 称作陆连岛
连岛沙洲也会存在于两座海岛之间
相连的海岛
在增加面积的同时
也增强了对抗海洋的力量
( 海南万宁大洲岛, 摄影师@蔡晶)


除了沿岸流
潮汐引起的潮流
也会影响海中泥沙的动向
形成受潮流控制 的潮流沙脊
江苏沿岸有着世界罕见的 潮流沙脊群
大致以江苏沿岸弶(jiàng)港为顶点的
辐射状潮流作用于此
将被淹没的古河口改造成辐射状沙脊群
因此被命名为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及潮流示意图,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不同于大多数水下沙脊群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主要分布在潮间带上
并且少数沙脊已经达到足够的高度
成为沙岛
这片总面积达 22470 平方千米的沙脊群
在潮涨潮落之间造就优美景色的同时
也形成了大片的湿地
其上植物繁茂
是大地的“油画作品”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中的彩色草滩,位于江苏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摄影师@孙华金)


动物生息
是候鸟的天堂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中国第一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摄影师@孙华金)


也是中国的“麋鹿之乡”
(奔跑的麋鹿、黄色沙脊和蓝色水槽,拍摄地点位于江苏盐城大丰区,摄影师@孙华金)


至此
泥沙聚集成洲
在河口及附近地区创造陆地
成功代表陆地进行反击
然而
在海洋吞食大地的压倒性力量面前
此次反击力度略显不足
陆地不轻言放弃
它破釜沉舟、深入海洋
力图从海底绝处逢生
03
海底生力军
深邃的海底
是陆地的死亡地带
岩浆的出现
则帮助陆地“死而复生”
炽热的岩浆
从海底破裂之处喷出
冷却成岩, 逐渐堆积成山
(当代海底火山喷发景象,图片来源@NOAA)


当它们有些露出海面
形成新的海中陆地
便是火山岛
一些火山岛诞生于 板块边缘
较重的大洋板块俯冲深入地球内部
岩浆顺着裂缝从洋底喷出
随后凝固堆积,露出海面
(板块边缘火山岛形成示意图,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类火山岛 常排列成弧状
被称为 岛弧
如我国台湾岛附近的多个岛屿
兰屿、绿岛、龟山岛等
(台湾岛与东亚两大岛弧分布示意图,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但更多诞生于板块内部的火山
则始终未能露出海面
成为“火山遗骸”
不过 一种神奇的生物
则为“火山遗骸”重新带来“生机”
它们在其 上生产礁石
代替岩浆在 海中创造陆地
这 种生物便是 造礁珊瑚
(珊瑚,拍摄于菲律宾的阿尼洛,仅作示意,摄影师@刘晨  )


造礁珊瑚通常与虫黄藻共生
这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共生藻类
能提高造礁珊瑚分泌碳酸钙骨骼的速度
从而在 一代代珊瑚的新老更替中
形成 珊瑚礁
(珊瑚礁,仅作示意;虫黄藻不仅通过光合作用为造礁珊瑚提供能量,还使珊瑚变得色彩斑斓,摄影师@商睿)


造礁珊瑚的生长环境较为严苛
3.4%-3.5%的最佳海水盐度
25-29℃的最佳水温
以及充足的阳光
这让造礁珊瑚 通常出现在
清澈、温暖的浅部 热带水域
(中国珊瑚礁分布示意图,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我国南海中央虽是大片深水海域
但是其中的火山
恰巧为珊瑚提供了浅海环境
造礁珊瑚会在合适的水深处
附着在坚硬的火山岩上
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
它们向上“生长”
逐渐接近海面
海浪想要打碎这些礁石
却也让礁石碎块 堆积 在珊瑚礁上
并逐渐露出海面,形成海中陆地
海洋的进攻反而 帮助珊瑚
完成了海中造陆的壮举
(七连屿,位于南海西沙群岛。白色的珊瑚沙和碎块已在礁盘上堆积成沙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时珊瑚礁好似裙子围在岛屿周围
被形象地称作裙礁
因其 围岸一圈的状态
也被称为岸礁
(海南分界洲岛,图中水下近岸处围岛一周的浅蓝色环带便是岸礁[裙礁]所在;分界洲岛是大陆岛并非火山岛,此处仅作示意,摄影师@沈龙泉)


然而海平面上升或者 海底沉降
会让火山相对下降, 造成珊瑚礁的沉没
但追逐阳光的心,又 让造礁珊瑚奋力向上
逐渐形成离海岸一定距离的珊瑚礁
好似城墙围绕着中间的城堡
被称作 堡礁
(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波拉波拉火山岛及其周围的堡礁,仅作示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火山继续下降,直至完全被淹没
珊瑚仍然奋力向上
海面上只留下一圈环形的珊瑚礁
被称作 环礁
(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至此
珊瑚完全接力岩浆
成功在海中制造陆地
带领陆地死而复生
(珊瑚环礁的演化示意图,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就这样
大陆岛、河口冲积岛、火山岛、珊瑚岛礁
你来我往的“海陆战争”
让1.1万个海 岛应运而生
“万岛之国”由此诞生
04
人类与海岛
万千海岛
虽然都起源于“海陆战争”
但是属性多样和分布广泛的它们
于人类有着多重意义
它们是信仰的寄托
(南海观音像,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它们是历史的证明
(北洋海军忠魂碑,位于山东威海刘公岛,摄影师@健忘的行摄世界)


它们是坚实的国防重地
(开山岛,位于江苏连云港。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从1986年起为国守岛三十余年;电影《守岛人》便取材于他们的真实事迹;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它们是管理海上领土 的
支撑之地
(永兴岛,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岛上功能齐全,并建设有机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它们也是获取海上资源的
重要根据地
鱼、虾、蟹、贝
让我们忙于采集捕捞
(渔排,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摄影师@姚朝辉)


丰富的浮游生物
又吸引我们建立 海上牧场
(生蚝养殖 排与龙门七十二泾,位于广西钦州湾茅尾海, 摄影师@陈琳)


为了运送各类资源
我们发展航运
海岛成为我们海上的指路明灯
(请 横屏观看,花鸟灯塔,位于浙江舟山嵊泗列岛中的花鸟岛,摄影师@赵高翔 )


我们建设港口
海岛也常是我们的理想之选
(上海洋山港,位于杭州湾口外的崎岖列岛,是全球最大的智能集装箱码头,摄影师@大徐)


我们甚至 改造整个海岛
用于轮船的修理建造
(广东深圳的大 铲岛[左]和孖[mā]洲 岛[右] 。整个孖洲岛被改造成修船厂, 摄影师@吴亦丹)


我们也修筑堤坝、建设跨海大桥
将大陆与海岛相连
(福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桥[建设中],此桥目前已建成。摄影师@陈剑峰)


以及制造人工海岛
用作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接口
(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口岸,摄影师 @黄昆震)


但是
快速的全球变暖正在改变海洋环境
首先
海平面上升过快
海拔较低的海岛
将面临被淹没的命运
(请横屏观看,长兴岛,位于长江河口,是海拔较低的河口冲积岛。若海平面快速升高,被淹没的风险很大,摄影师@傅鼎)


其次
海水温度的升高
将导致造礁珊瑚失去共生藻类
进而失去光泽,发生白化
直至死亡
(南海珊瑚礁白化,图片来 源@视觉中国 )


因此
我们需要改变能源 结构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风电和渔民,位于辽宁省海王九岛附近,摄影师@No One 晓东)


我们需要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以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请横屏观看,人工红树林,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水东镇,摄影师@张向良)


保护生态
保护海洋
才能让1.1万个中国海岛
继续展现它们的万千种美
本帖提到的人: @刘晨
2条评分金币+37
姜谷粉丝 金币 +7 - 2021-07-20
wowoni 金币 +30 - 2021-07-2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