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老年人把心力衰竭当成年老之后的“体虚”,以至于延误了治疗,不仅影响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更有可能缩短自己的寿命。
一、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肌肥厚等所有与心脏相关的疾病,如果没有进行正规治疗,最终都会发展至心力衰竭,这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心力衰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体与疾病抗争的“最后战场”。其5年死亡率超过50%,甚至比一些癌症的死亡率还要高。心力衰竭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控制疾病,而且用药方案复杂,治疗上的难度很大。
二、早期发现和预防进展是治疗重点
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在早期症状识别,并及时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但早期心力衰竭的症状并不明显,因为心脏本身具有一定的储备能力,在心脏功能轻度受损的时候,会释放储备能力,不会影响心脏供血。
但是当心脏的储备能力耗竭后,就会表现出症状。比如在活动时,由于心脏供血能力下降,就会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在夜间睡觉时,由于平躺导致了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引起肺淤血,也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严重时身上会出现水肿,平时还会有乏力、头晕的症状。
但很多老年人会把这种症状,误认为是身体衰老的反应,认为自己是“体虚”,并不加以重视。或是自行服用“补品”,而没去医院诊治,就会错失最佳干预时机。等到疾病持续进展,影响到其他器官功能时,就难以治疗了。
所以老年人经常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时,一定要警惕是否发生了心力衰竭。尤其是本身患有“三高”慢性病,或是有心脏疾病的人,出现了劳力性呼吸困难,还有夜间睡觉出现呼吸困难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三、坚持正规的抗心衰治疗
心力衰竭按心脏受损的程度,分为4级,但在1级、2级的时候症状不典型,较难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发展到3级、4级后,5年死亡率就超过了50%。所以在早期接受正规治疗,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十分复杂,用药包括强心苷、利尿药、普利、沙坦、洛尔、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醛固酮拮抗剂、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诸多药物组成联用方案。而且依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所用药物方案也不相同。
用药方案的制定,需要专业的心内科医生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患者所能做到的,是听从医生的医嘱,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服药,且需要终身维持用药。
总结一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果发生了劳力性的呼吸困难、胸闷,或是夜间平躺时气喘、胸闷,一定要警惕是否发生了心力衰竭。尽快去医院诊治,寻找病因。及时发现的早期心衰,可以控制病情,对生活质量、预期寿命都不会产生过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