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猝死,很多人都觉得离自己很远。
但其实猝死离我们很近!
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 猝死成为很多人的健康焦虑。
《2020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有 53% 的人曾担心自己会猝死,在年轻的 95 后和 00 后中,有 7% 和 9% 的人甚至每天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猝死。
你们对猝死了解太少!
猝死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为何年轻人较老年人更易猝死?平时看似健康的人就不会猝死吗?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风险人群?如何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一
身体健康也有猝死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是: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临床上,猝死一般指突然发生的死亡,主要是 心脏突然停跳。
在引起猝死的众多原因中,最常见的是两类:心脏性猝死、脑源性猝死。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你一定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排名第二的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脑梗」,是脑源性猝死的病因之一。
这样的变化,与我们各种主动或被动的 不健康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二
为何年轻人较老人更易猝死
由于老年人发生心梗,多伴随慢性冠心病,其血管的狭窄状态是逐渐形成的,从30%、40%、50%到99%,直至最终形成完全梗塞,心肌已适应缺血的过程,临床上叫“ 缺血预适应”。
缺血的基础上,老年人血管长出了侧支循环。就是说,这根血管不通了,另外一根过来帮忙,这对急性缺血起到了保护作用。
这就是“此路不通,绕道而行”的典范!
并且有基础性心脏病的老年人会 长期服药,身体一直处在药物的保护作用之下。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这些保护机制便会发挥作用,使心肌细胞可以耐受急性缺血的情况。
年轻人突发心梗的直接原因多数是 血管斑块突然破裂造成的堵塞,因为没有疾病逐渐加重的过程、没有老年人服药的“保护机制”。一旦发生心肌梗死, 大面积血管会完全闭塞,对心肌造成致命性损伤,极易引发 猝死。
这里要好好说下这个“不定时炸弹”
——斑块
血管内层细胞的损伤、血脂的异常、血管自身的老化炎症,会让血管逐渐变硬,导致血管壁上形成 斑块。
斑块,简单说,就是 血管的垃圾。
人出生时,血管壁是光滑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垃圾就会变多,逐渐出现硬化。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血管更易硬化;没有家族史的,若 身体肥胖,喜欢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久坐不动、熬夜压力大,同样会促使血管斑块的形成。
像山坡一样的就是斑块
当斑块变大,易造成血管狭窄、堵塞
三
藏在身边的猝死风险
01
不良生活习惯是猝死的诱因
吸烟、 饮酒、肥胖、久坐不动、长期吃油腻的外卖、重口味的零食……这些糟糕的生活习惯,都是造成猝死的隐性风险。
02
代谢相关疾病是猝死的基础
很多常见的慢性病,例如高血压、高血糖等,都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这些「老年病」,不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
03
过度疲劳让猝死更近一步
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增加因心血管疾病而引发猝死的风险,还会提升因认知功能降低而发生事故的风险。
四
怎么预防猝死
第一,确定自己是否属于风险人群!
看自己是否有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心律失常或有猝死家族史;是否肥胖;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一旦发现需要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第二,定期体检!
年轻人要对自己的身体充分了解。体检时要关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项目结果。
这些都正常了,是不是就完全没事了呢?
不一定!
比如,冠心病要做多排CT才能准确诊断,但是普通体检不会做CT筛查,就算做了,也只能判断是否有病变,而斑块何时脱落并不能预知!
因此,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才是最重要的!
切记:不熬夜、多运动、少沾烟酒、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心情舒畅。有症状、早就医。
另外,不妨给自己设立一些小目标
今天早睡十分钟;
明天多吃一点蔬菜;
挑战一月不喝甜饮料;
工作半小时站起来动一动;
一年去做一次全面体检;
……
这些小小的健康目标
就是自我拯救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