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丰神俊雅,才华横溢,望之使人忘俗,近之又不免自惭形秽。贾宝玉一见黛玉则“砸玉”,除了小儿胡闹,也有自愧不如之意。
林黛玉风采斐然,父母林如海、贾敏的基因、教养好是一方面,林家书香门第的熏陶又是一方面,但不能忽略一点,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对她的影响也很关键。
人和人的交集很神奇,就像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媳妇一样,很多人也容易忽略林黛玉是贾雨村的学生。尤其林黛玉这般神仙人品,为什么会是贾雨村那“饿不死的野杂种(平儿语)”的学生?这背后的立意值得深思。
贾雨村是林黛玉的启蒙老师,古人的“开蒙”非常重要,对老师的选择尤为重视。林黛玉虽然是女儿,却被当作儿子般教养。开蒙老师不但学识要好,人品更要出众才行。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从精神层面到思想塑造,至关重要。
所以,林黛玉的风采,不仅是林如海夫妇之功,贾雨村对她也有很大影响。
贾宝玉常说林黛玉从不劝他读书科举走仕途,并非林黛玉藐视这一切。她父亲是探花郎,老师贾雨村起码是二榜进士。试问她怎么可能反对科举?只是知己“不言是非”罢了。既然宝玉不喜欢,又何必强求!
林黛玉自己早在贾雨村的教导下,将四书五经读了个通透。她这一优势虽然影响不得贾宝玉,日后势必可以影响子孙。贾母坚持宝黛姻缘,真正是“提纲掣领”为贾家未来谋出路。可惜事与愿违。
闲言少叙,为什么曹雪芹要给神仙一般的林黛玉安排一个人品卑鄙下流的贾雨村做老师呢?这件事要从三方面去看。
首先,贾雨村的堕落并非“人之初,性本恶”。
(第一回)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贾雨村的来历简单,家破人亡饱读诗书,在家乡一无所有出来寻找机会,只求读书科举重振家业。从贾雨村身上可知破而后立唯有“读书”这一古人的价值观。日后贾兰成就,也是走贾雨村老路。
贾雨村生于湖州,姓贾名化字时飞,号雨村。【甲戌侧批: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胡诌者,亦是“假话”。
“假话”有两层意思,一为贾雨村为人“劣性”,乃枭雄小人,需要提防。一为贾雨村与甄士隐互为“假语真言”,混淆视听。
贾雨村初时末路穷途,甄士隐对他考察良久,是个有本事、品行端正之人。他资助贾雨村不是做好事而是投资。证明贾雨村的初始为人并不坏。
其次,贾雨村对林黛玉无影响。
贾雨村穷途末路被甄士隐资助,金榜得意外放为官。除了穷怕了有些贪酷之外,他的能力很出众。原文说他恃才傲物,得罪同僚被诬陷罢官,心中尚有意气。
贾雨村罢官是他人生一个转折,让他认清没有靠山的苦恼。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以他先去金陵甄家给甄宝玉做老师,又来林家给林黛玉做老师,更多是想靠关系谋求复职。
彼时他人性尚在,教授聪明的林黛玉,自然正气凛然,不会影响到黛玉的成长和思想。而他却是饱读诗书,教育黛玉并不难。
即便贾雨村心有不愤,奈何黛玉是女儿,且他要在林如海处掩饰,也会尽量收敛。是以林黛玉学其优而不受其影响。
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没有那么多纨绔富贵脾性。同样是贾雨村的弟子,甄宝玉活脱脱贾宝玉第二,贾雨村在甄家辞馆,委实是教授不了。
好学生学习老师优点,贾雨村的坏心性,只会潜移默化影响品行不端的学生。林黛玉“心似比干多一窍”,不但聪慧,而且剔透,贾雨村就算故意诱导,也未必能行,何况他彼时尚有正气。
最后,贾雨村的“黑化”对林黛玉影响巨大。
贾雨村彻底黑化,是被贾政派驻到应天府处理“葫芦案”。此事源头要从林如海“胁迫”贾雨村送林黛玉进京说起。
按说林黛玉进京,本不用贾雨村帮忙护送。可林如海不但要求贾雨村护送,还花大力气用复职诱惑,让贾雨村不能拒绝,林黛玉进京问题很严重,绝不简单。
贾雨村答应林如海护送学生进京后,被贾政安排他去应天府徇私枉法处理薛蟠打死人命案。人一旦卸下心理防线,就会放出心中恶魔。贾雨村变坏,主要原因在于贾家“近墨者黑”!
而林如海死后,贾雨村已经与四大家族结党,平步青云被调进京,又与林黛玉同行。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日后黛死钗嫁的结局,就与贾雨村有关。
根据原文伏笔,八十回后贾宝玉被人设计逢冤被害,林黛玉被迫远嫁异国客死他乡,薛宝钗得以嫁给贾宝玉,背后关键人物就是贾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