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65阅读
  • 0回复

[红楼梦]红楼梦:刘姥姥一家“冬事未办”的背后,是你想不到的穷人辛酸[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770
金币
371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3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5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0-12-06) —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相当有趣的一个人物。在刘姥姥身上,有许多美好的品质,如勤劳、智慧、朴实、善良、见多识广、能说会道、自立自强、知恩图报……一个乡村老妪,因为一点缘由,和朱门绣户的荣国府产生了一系列奇妙的瓜葛,像是一个精彩的探险故事。而这点缘由,只有四个字“冬事未办”。
王狗儿的祖父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京官,认了王夫人之父、王熙凤之祖为叔父,和王家连了宗。祖父去世后,家业渐渐萧条,一家人搬到城外靠种地为生。王狗儿的父亲王成最近也病故了,因为儿子、女儿还小无人照料,王狗儿就把岳母刘姥姥接到一起生活。
这年秋尽冬初,天气渐渐变冷,“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无计可施在家喝闷酒,刘姥姥就谋划出到荣国府打秋风这个办法,便有了一进、二进乃至八十回后的三进荣国府的故事。
什么叫“冬事未办”呢?《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馀食也”。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早已根据四季变换,总结出了农耕的基本规律。
到了冬天,天气寒冷、万物萧条,农田里已经没有农事了。这时候,人需要待在屋里,等到春天来临。一个冬天不能劳作,就需要准备好一家人所需的食物、燃料、冬衣、被褥等,这就是“冬事”了。
王狗儿虽然家业萧条,但祖上应该还是留下了一些土地的,刘姥姥自己也有两亩薄田,比起没有土地的佃农强多了。一家人劳作一年,又没有什么拖累,按说日子不应该过得太差,怎么连冬事都办不起来呢?这与民间盛行的高利贷有密切关系。

在古代,有地的农民虽然不需要向地主支付地租,但仍然需要向朝廷交纳田赋,还有承担相应的徭役。在开国初期,往往因为战争人口锐减,新的统治集团人数也较少,朝廷一般会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鼓励农耕生产,农民的负担相对有限。
过了开国初期,随着统治集团的膨胀,食利者阶层迅速扩大,农民的税赋比例不断提升,风调雨顺的年份还可以勉强应付,一旦遇上旱涝蝗灾,在交了田赋之后,农民的手中就变得空空如也。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农民就不得不从地主、富户处借贷。有时候,为了应付婚丧嫁娶、看病抓药等开支,农民也不得不去借贷。这种借贷,往往利率极高。借贷粮食的话,有"春借一斗秋还三斗"的说法,折算下来的年利率相当于400%。
即使有时候因为官府的限制政策,或地主、富户出于慈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率,农民承受的利率负担仍然是十分沉重的。而一旦还不上高利贷,农民将面临极其悲惨的后果。
明末清初的魏际瑞,在《四世堂稿·因灾禁逼债》中记载,浙东一带的放高利贷者“或垂涎其妻女,或觊觎其田庐,又或贪其畜产,图其工器,预先放债,临时倍征,甚者串指旗丁,倚借豪势,偿不还契,索取无餍,乘其危急难还之时,合并盘算屡年之负,逼准妻子,勒献家私”,专门趁火打劫,勒索财产,甚至逼着借贷的农民卖妻鬻子。

同样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叶梦珠,在《阅世编》记载了顺治十八年松江的高利贷情况,描述得更为具体,“大都借银十两,加除折利,到手实止九两,估足纹银,不过八两几钱,完串七两有零”。
借了十两银子,到手可能只有七八两,“每月利息加二、加三,稍迟一日,则利上又复起利,有雷钱、月钱诸名”,每个月的利息高达20%甚至30%,再加上利滚利,“一月之后,营兵追索,引类呼群,百亩之产,举家中日用器皿房屋人口而借没之,尚不足以清理”,一个有上百亩地产的家庭,借了十两银子的高利贷几个月后就可能破产。高利贷之贪婪无度,可见一斑。
所以,王狗儿为什么烦恼,大概就是因为今年节气不好,粮食欠收,交纳了田赋之后所剩无几,自己手中也没有多少积蓄。要让一家人平稳度过冬天,恐怕只能去借高利贷。借了高利贷,即使明年风调雨顺侥幸还上了,全家也得掉层皮;万一有些意外还不上,家里的土地恐怕就全归了别人了,到那时,狗儿一家恐怕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可以想象,当刘姥姥和板儿带着二十两银子回到家后,王狗儿一家是怎样的狂喜。这些银子足够狗儿一家人过上一整年,也能让狗儿一家免受高利贷的盘剥,全家人抗风险的能力大大加强,也难怪刘姥姥后来要摘了瓜果蔬菜去荣国府还人情。
值得玩味的是,刘姥姥的恩人王熙凤,自己恰恰就是个放高利贷的。第三十九回,就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这天,史湘云设螃蟹宴请客,宴后袭人问平儿月钱什么时候发放,平儿说:“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了,等利钱收齐了才放呢”“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他的月例公费放出去,利钱一年不到,上千两的银子呢!”高利贷的暴利程度可想而知。

王熙凤放出的这些高利贷,盘剥的谁呢?无非就是刘姥姥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无数刘姥姥的家产和劳动,转化成了高利贷的利钱,又回到了王熙凤这样的食利者手中。除了自己享用外,王熙凤还要向更高层的食利者进贡,如宫里的太监。
第七十二回,夏太监借口买房子敲诈了王熙凤二百两银子。而对于更高层的皇家,进贡不能这么粗暴直白,还必须披着一层更精致的外衣。第五十三回,提到了极其名贵、不可再得的“慧绣”,“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仅剩的一件,贾母爱如珍宝,留在自己的住处赏玩。
想象一下,一件“慧绣”的背后,又是多少农民的血汗呢?至高无上的皇家,又通过这种方式聚敛了多少财富呢?
王熙凤所在的食利者阶层的奢华生活,在相当程度上正是通过高利贷这种看似合法实则极其血腥的方式,盘剥了无数刘姥姥来维持的。刘姥姥尚能因为一点亲戚关系,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王熙凤和荣国府的接济。那么,那些连这点亲戚关系都没有的“刘姥姥”们,又该如何度过漫漫寒冬,迎接春天的到来呢?
在李纨的判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莫受老来贫”。在高利贷的盘剥之下,无数的刘姥姥甚至连活到老年的幸运都不曾有,便倒在了劳作一生的土地上,和沉默的大地融为一体。这些 “刘姥姥”倒下时的悲凉,大概不会比薄命司的十二钗少吧……
1条评分金币+16
zhdf 金币 +16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0-12-0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