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秉承“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笔法作为情节设置的重要技巧,其笔法细致入微,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一本千古奇书,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红楼梦》全书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可谓字字珠玑,伏笔迭出,包括书中所点的戏剧也都有极强的隐喻意义,笔者今日就从第11回宁国府寿宴上,王熙凤所点的两出戏《还魂》、《弹词》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红楼梦》第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正值宁国府贾敬寿辰,宁国府大办寿宴,并邀请荣国府的女眷们前来做客,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家,自然不得不来,而期间在点戏这件事上,曹公别出心裁地安排了这样一个细节,且看原文: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方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递过戏单去,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唱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王夫人道:“可不是呢,也该趁早叫你哥哥、嫂子歇歇,他们心里又不静。”——第11回
这个情节看似无足轻重,实则蕴含着丰富而深沉的隐喻意义,从《双官诰》到《还魂》,再到《弹词》,其戏剧内容暗喻了贾府的大厦将倾的未来走向,我们来详细说说这三出戏。
《双官诰》隐喻贾府当年的繁荣
《双官诰》又被叫《三娘教子》,清代陈二白所著。所讲内容乃是:书生冯琳如因父辈之间有仇患,为躲避仇人,故而逃亡外地,实则避祸;冯琳茹家中有一妻一妾,与一通房之婢女,因丈夫久久不归,便认为他早死死去,于是妻妾两人便暗生异心,选择改嫁,只有婢女选择坚守贞节,好生抚养冯琳如的孩子长大。
其后冯琳茹因机缘巧合,治好了巡抚于谦的病,从而受到赏识,被带到京师,成就一番功绩,成了兵部尚书;冯琳如之子,也在婢女的悉心照顾教育下,考中功名,飞黄腾达。最终冯琳如荣归故里,得知婢女多年辛劳,为他守节,侍亲养子,遂扶正婢女为夫人,一家三口,得“忠孝节”之名,这便是“双官诰”之名的由来。
《双官诰》暗喻了贾府第二代贾代儒、贾代化所处的巅峰时期,真真是烈火烹油、繁花似锦,彼时国公府豪门,处于贵族阶层的顶峰,深得皇帝宠信,这份福泽直接惠及贾府第三代,比如贾代善临去世之际,皇帝就因为体恤荣国公,直接给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可见贾家第二代时期是何等荣耀。
事实上,贾府第二代之后,便逐渐开始走下坡路,贾府第三代本应科举从事,从军功转向科举,这才是维持长期繁荣的根本之路。
可贾府第三代贾敬考中进士,却选择出家当道士;贾赦好色荒淫,无心功名,只袭了一个空头爵位;贾政能力有限,性情恬淡,不通世务,以致于贾家无法成功转型,最终逐渐被贵族圈边缘化,包括贾家最终的抄家,必然是政治上的失势所导致的。《还魂》暗喻元妃省亲的回光返照
而王熙凤所点的《还魂》,则选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第35出,本叫《回生》,戏剧舞台本又叫做《还魂》,讲述的内容是: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之独女杜丽娘于梦中见一情郎,梦醒之后心中思念,于是郁郁寡欢而死,杜宝将女儿葬在花园梅树下。
杜丽娘来至阴间,判官却查明她此生应该有一段姻缘,便将她放回阳间,恰好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与杜丽娘之魂魄相遇,两人发生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还魂》记录的则是杜丽娘死去三年后,因情缘难断,重新还魂阳间的戏本。
王熙凤点的这出戏无疑具有很强的暗谶意义,《还魂》恰应了贾府的现状——一直在走下坡路,贾府内部经济出的多,进的少,可贾府上到贾母,下至丫环仆人,皆认识不到这个现状,继续维持奢靡的生活作风,第16回,元妃被封为贤德妃,贾府大兴土木,斥巨资建立了省亲别墅(即大观园),第18回,元妃省亲,更是将贾府的泡沫繁荣推向了顶峰!
元春被封妃,是贾府大厦将倾之前的一次回光返照,看似贾家在宫里有人,实则只是虚有其表,元春其后也沦为宫廷内斗的牺牲品,所以一出《还魂》,其实是对贾府现状的一个暗谶,元春封妃,正如杜丽娘还魂一般,皆是虚幻之像。《弹词》暗谶贾家被抄家后的败落惨景
《弹词》出自清代洪昇所撰的《长生殿》传奇第38出,讲的是宫乐师李龟年在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流落江南,靠卖艺维生,所弹唱之曲目之内容,便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荣枯旧事。
《双官诰》与《还魂》,最终命运皆属于大团圆结局,而《弹词》则传达出的更多是一种悲凉气氛,尤其是在贾敬的寿宴上唱此曲目,着实形成鲜明对比,宴会的热闹与《弹词》的悲凉,形成一种独特的热闹效果。
曹雪芹能与热闹处写悲凉,着实是大家手笔,非一般作者所能比拟。
通过一曲《弹词》,我们可以想象后红楼后四十回之结局:贾家败落,昔日的贵公子、千金小姐流落民间,或成乞丐(贾宝玉),或流落烟花巷(贾巧、史湘云),原本赫赫扬扬的贾府,最终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徒留下贾宝玉(曹公)写下这部《红楼梦》,倾诉一个家族当年的繁荣和灭亡之路。
更令人心惊的是王熙凤这句话:“再唱完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是什么时候了?王夫人回应大家应该散了,让贾珍、尤氏好好歇歇,可见王熙凤口中的:“是时候了”,其实指的是大家散了,各回各的地方去了,其实散的何尝只是这场戏,散的是整个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