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就在清新城区的北面,平时抬眼一望也就看见了,但真要上山,也不是件很轻松的事。清远的山,大都是石头山,山路很窄,很多路段都只有一个车道宽,偶尔路边还能看到从高处落下的石块。山路蜿蜒曲折,远上白云深处。遇到稍微开阔些的地方,便建有一些农庄,也就是游人享受山村美食的地方。我们的车开了有个把小时,随着峰回路转,看到一个大大的招牌,上面写着“山涧渔村”,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招牌不小,村子却不大,只有五、六户人家。四面青山环绕,田舍间两、三缕炊烟升腾,一条小溪在村子和公路间潺潺流过,再加上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人一下车就醉了。跨过一座小石桥,便进入了村子。村名渔村,妙处便是吃鱼,吃瘦身鱼。瘦身鱼原本只是普通的鲩鱼,被山庄主人放养在溪水里,大约经过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由于溪水寡淡,鱼便清瘦了许多,肉质变得脆嫩爽口,味道也更加清甜鲜美,远胜平常。因而,人们便又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瘦身鱼。配上山间的原生食材,经村里大厨的精心烹制,慕名而来的人还真是不少呢,正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鱼鲜不畏山高路远”啊!
渔村的另一个妙处就是那清溪。溪流从群山中迤迤而来,在村前略作顾盼,又施施然地回去了群山之中。溪水清澈,仿佛是挂在山神颈上的一串宝石项链,浅窄处如同那闪光的银链,阔深处则是那翡翠宝石。水流时缓时急,急时潺潺,缓时无声,又仿佛是一曲奏在山间的美妙乐章。趁开餐前还有一段时间,我们沿溪前行。初始,岸边尚有路可寻,随着距离村庄渐远,树木也逐渐丛杂起来,没了路径。记得桃花源不就是在“林尽水源”处吗,于是大家便提了鞋子,溯溪而上。入眼是山林叠翠,迎面是微风习习,脚下则踏着半尺清凉,真是好生惬意。溪流几转,前面依然是山重水复,后望则早已不见了屋舍。谷中天色早暗,虫鸣声也仿佛清晰起来。前方转角过去忽有喧哗传来,似有一些人在戏水纳凉,正犹豫间,恰好电话上来,我们便返转回了村子。虽未寻到那“林尽水源”处,但这个小村庄对于我们又何曾不是个桃花源呢!
题记:
笔架山中落笔难,陶公饮后又无言。鱼瘦几许春滋味,茶浓多少意悲欢。郁郁青山围宴坐,昭昭明月入杯悬。云深应有仙家在,只是青鸟已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