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77阅读
  • 0回复

[养生保健]区别看待中西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25
金币
37402
道行
18937
原创
750
奖券
354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7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1-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9-21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19-09-27) —
在我国,自西方文化大规模传入以来,民族传统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裂变和震荡,余波至今未息。围绕中西文化的特质、优劣,传统文化的出路和改造等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人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在近代,“五四“前后,许多民族精英殚精竭虑,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果实。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共和国成立后一度沉寂了的东西文化比较研究重新唤起了学者们的热情。根据目前的势头判断,用比较的方法深刻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科学分析西方文化,将是一个际会风云、令人瞩目的学术领域,将为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建产生积极影响。中医学属三大”国粹“之一,本身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西医学则根植于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闭,极端的君主专制,及中国人民和学者的杰出智慧和勤劳,为中医的独立发展和繁荣昌盛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正是这样特殊的环境,为中国医学提供了一条与西方医学完全不同的道路。在鸦片战争后,虽然西方用炮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但中医此时已经有了自己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方法,足以抵御西流的侵蚀。所以,在中国从基础研究之物理学、化学乃至民生实业之工业、农业纷纷为西方所同化或浸染时,中医却能保持其独立的姿态生存下来,这首先在保持民族独立性上就应当说是难能可贵的。

       尤其是在世界后工业化潮流以来,人们开始反观文化,反思西方哲学赖以生存的理性主义,这时,中国哲学的魅力再一次彰显出来,中国哲学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医学领域,中医则越来越受世人瞩目,虽然许多理论无法为西医解释,但事实却证明,很多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中医却能游刃有余,取得令人瞩目的神奇疗效。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学科背景,而目的又同时指向人类健康状况的改造,两者的比较就显得格外有趣而意义重大。本文将对中西医差别作一简要对比,因为中西医比较是一门意义深远而博大精深的学问,在这里不可能对其囊括,叙述错误和不及之处请老师指正。

      1、中医与西医学科起源不同

      在引言中已经反复指出中医和西医的起源背景不同,而正是这一不同,促使中西医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也才有了两者以后的诸多不同之处。简言之,西医起源和发展于科学技术的分析时代,也就是为了深入研究事物,把事物分析成为其组成部分,一个一个认识,这有好处,便于认识;但也有坏处,把本来整体的东西分割了。西医的毛病也在于此。

      中医中药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其起源可上溯原始社会。中国的先民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分受到刺激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的治疗方法,并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可见,西医起源于逻辑,而中医更多起源于人们医疗和解毒的实用过程中。而这也导致了两者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实验方法不同。

      2、科学方法结构论不同

        中医实用性的实验忽略了临床与实验的自然分工:临床以实用为主,实验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以尝试和经验为主的中医不注重实验的受控性,从而影响了中医实验的说服力。在思想基础上,中医人尊物卑的思想固然妨碍了动物实验的开展,但即使是"人禽(畜)一理"的思想也无法对动物实验做出较具科学性的说明和指导。因此,在动物实验上,中、西医古代动物实验有了两种不同的前途:西医形成高度发达的动物实验科学,而中医在几千年间动物实验一直是零星的、简单的,没有呈现逐步进展的趋势。中医动物实验的优势基本上没有得到展示和发挥,故其存在价值不高。而西医古代实验发挥了基础研究的特长,不断为临床提供新的理论解释,故其存在、发展得到承认和重视。中医古代动物实验的另一特点是主要用于证实已知,往往是已经了解了药物的临床功用后,"恐不信,以鸡试之","何以验之,曰:请试以鸡犬。"所以生命力十分微弱。西医古代动物实验则专重于研究新事物,以其新来求得有用,以其有用而产生勃勃生机。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医古代对动物实验的认识上的缺陷是阻碍其自身发展的根本原因。

      从另一方面讲,西方医学起源于18世纪自然科学和理化技术的发展,注重实验和对人体的无限细分,甚至到达细胞、亚细胞与分子水平。从本质上说,这种方法是机械的,而非有机的;是局限的,而非整体的。中医虽然不注重动物实验,但对人体的动态变化和情志活动有深入的理论研究。这便是西医的还原论与中医的整体论之争。

       3、自然观不同

        中西医在经验和实验严重不断发展成熟,其标志之一就在于各自自然观的形成,可以说,到这里,就决定了两者走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医是整体论的观点。中医基础是《内经》。《内经》强调:“天人合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突出地强调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有一种共生的关系。这种“整体观念”构成了中医“人与自然”观的核心。这里有两个层面。其一是指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人体割裂起来看待,人的脏腑、气血和经络各有不同的功能而又互相关联。从医生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人是一个“天然人”或“自然人”,是呈现在医生面前的一个自然研究对象。“自然人”内部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但它们在“自然法则”的指导下分工协作,井井有条。其二是指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人类的繁衍和生存是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和机体进行自我更新的结果。作为人类目前唯一的家园,地球与人类的关系是最直接最密切的。地表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条件,对人体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人类必须适应和顺应自然界的地理、环境、季节与气候,必须和自然融为一体,才能正常地生活和繁衍。这两个层面集中地反映了中医“人与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它广泛体现在中医的病因、病机和理法方药诸方面,并由此产生了辨证施治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与之相比,西医是还原论观点。西医学是在西方哲学及科学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按照西方的主导观点,任何生物学问题是必须在物理化学的层次加以阐明才算是得到根本解释的,也就是必须还原为物理化学问题。这种观点可称为还原论。而根据这种观点,整体由局部组成,高级运动由低级运动组成,可一直追溯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因此,自然就会重局部而轻整体,重分析而轻综合,重微细结构而轻相互关联。

      文艺复兴后,西方从教会的影响下解放出来,并导致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语言的科学理论。由于力学和物理学的巨大成功,仿佛任何科学问题都可以还原为物理问题而得到解释,还原论就是如此产生的。热力学可以还原为统计力学,电磁现象可以还原为带电粒子的运动,化学可以还原为原子物理学,典型的化学现象可以用原子的属性来加以解释。那么,生物学的问题似乎也就必须还原为物理化学问题而得到阐明才能够令人满意。西医特别强调“对症治疗”,实际上就是还原论的一种体现。

       4、诊疗手段不同

        中西医基础不同,在内就表现为哲学思想和自然观不同,在外则表现为诊疗技术不同。《内经》十分强调人要适应自然,“应之则平,不应则病”。这里隐含着祖国医学诊疗的两个原则:
    第一,人要适应自然,同自然保持整体相连的顺应关系。
    第二,人要主动地适应自然,未雨绸缪能使机体有充足的应变期。精神的主导作用在这里就表现得十分突出。首先,它是一个心智问题,主观意志引导人去做该做的事,从而使人体事先、提前或循序渐进调整到理想状态。其次,它是一个情志问题,适宜的情志使机体处于完好状态,能以不变应万变,尽管这个过程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

所以,在诊断上,中医习惯于从环境和人体的关系上寻找病因,所以望闻问切中的望闻问是最重要的,而切则放在最后。因为通过望闻问可以体察出人体与环境的异动,从而找到病因,而切则是看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回应。
    在治疗上,中医很早就明确提出了司七情和神、魂、魄、意、志等活动的五神脏精神情志活动,并从多种致病因素着眼应用调理气机的方法达到治病的目的,这显然得益于中医的“人与自然”观。值得注意的是,情志因素在中医体系中不是单纯指人的感情状态(很多人误以为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它包括的范围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思维活动和潜意识等。思虑过度而积劳成疾是中医常见的病因之一,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西医则较强调用现代化的理疗手段,如医学影像、医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及检验技术、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病理学及检验技术、临床基础检验学、血液医学及血液学检验等方面对病人的各方面理化特性加以定量的描述和剖析,进而找出病因。在治疗上,强调清除病灶,杜绝传染,制止蔓延。

不同诊断方法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着眼点不同。中医重在人体与环境的关系,而西医重在病本身。中医中很少辩症,而西医则强调对症治疗。

但在近几年,由于受西医潮流的影响,有些观点认为:中医应当加强临床成果转化,甚至认为目前的中医临床实践所应用的诊疗技术没有攻克一批对中医现代化发展带动性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影响了中医学术的创新和发展,影响了中医优势和特色的发挥,影响中医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中医在中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中作用的发挥。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我国中医确实应当加强中医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加强古方和传统诊疗技术的整理工作,加强中医诊疗技术行业认可和推广,但从另一方面讲,我认为相比西医的诊疗技术,中医诊疗技术的优势正在于其成本低,易操作,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性强。看一种诊疗技术是否可取,应当看其可推广性和有效性,而不应一昧向国际靠拢,追求高技术含量,高成本。总之,两种诊断手段应当是各有千秋的。中医好在防,在慢性病和制止病灶扩张方面也有好的疗效。而西医在清除病灶方面的见效比中医快而且效果较好。

5、概念语言不同

任何一门学科在发展的成熟时,都是以其特有的行业内语汇为基础的。最后,我想通过对中西医语言的剖析,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中西医差别。简言之,西医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的逻辑语言为基础。而中医以“易”为基础。

    中国古代对这样两种语言的不同有一较明显的区别和阐述:那就是“名”和“道”的区分。“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当人们面对事物时,他首先描述此与彼之间静止存在的区别,此所谓“名之”。而当他描述相关的情绪感受时,则用比喻,象形的方式喻见内心的评判,则谓“道之”。例如“娓娓道来”,“名状道物”等。但遗憾的是,古学者自此而后,更注意“道之”的发挥。“名之”被冷落了。中医理论概念的模糊和承接的艰难自此留下了“伏因”。形容词就这样在人们面对事物时,对人类被动情绪的描摹和分辩来区别和认识有关事物的某些内容。所以中医的语言常常是以形容词为核心的,描述的是一种感觉。这样的“感知能力”也同样存在于使用形容词的东方学术以及艺术语言之中,他们详细记录着它的存在,并力图使其日益精确。每一次的“形容”都似乎是人类对“事物”以“情绪”为测量仪而进行的认知活动的证明。而整个学术发展史则象以“情绪”和“事物的生动性”为依据的对自然及外在事物的一次分类认知过程。
    与之相反的是自然科技语言,在主谓宾结构的句子中,形容词是修饰名词的,它的存在使语句“生动”,而没有它仍可使句子在逻辑上完整存在,复杂的科技用语中,强调逻辑严密的名词概念和步骤清晰的“动作方程”,因而简洁明了的语言环境是它的需要。常常需要假设一些更单纯的语言背景。因此修饰性的形容词逐渐被拒绝。一同被拒绝的是语句的“生动”,自然科技时常认为在人类认知之中,对“生动性”的认识不是必需的。
  这就是西医与中医语言的差别之处。中医学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其中涌现许多学识渊博的医家。他们都通晓“易学”、“阴阳五行学”、“五运六气学“等。这是一个与中医基础理论息息相关的概念和语言体系,而此体系同自然科学语言近百年来针芒相向、艰于会通。西方科技的传播过程中对中医的现代研究得到较广泛的开展,但结论却总是对其理论的解释和对其治疗的“求证”。自然科学语言在对中医学深层理论的演绎中始终力不从心,二者的对话有如隔膜,然而在一名老中医和他的弟子之间的交流,却没有任何“隔膜”。在他们共同的视线中,“肾水”和“脾土”如同牛羊和青草一样形象鲜明。这也许提示现代学者须先退后一步,首先要描述有关传统医学中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角度,即构架理论的语言概念和描述对象的问题。并力图中医学基本的研究立场才能相互理解和沟通。

6、结语

        中西医学汇通学派的历史悲剧,近代中西医学论争的不愉快回忆和试图消灭中医的逆流,乃至把中西医结合当作我国医学发展的唯一方向等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近、现代中医发展中历历在目的事实告诉人们:中西医学体系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忽视这些差异,人为地以一方取代另一方,或强拉硬扯地去融合,结局必然是悲剧性。
    中西医学比较的目的不是武断地评判它们的是与非、功与过,不是简单地论证谁优谁劣,谁胜谁负;更不能凭主观情感之好恶,有意无意拔高或贬抑某一对象,或出于“古已有之“的陈腐信念而专意发现我们的”世界第一“,争所谓发明权,而是通过沟通相互理解,从而为人类健康谋求一份更坚实的保障。从事比较研究时,可比性和客观性始终是两大原则。

另一方面,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在叙述中西医的差别时,我们可以意外地发现,中西医这两门看似迥异的学问原来有如此之多的可以沟通的地方。对中西医的差异比较的另一个侧面作用是它使我们意外地看到了在中医和西医各自体系内都看不到的这两门医学的相对优势和相对不足。当代美国数学家哥德尔的研究表明:每个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间存在自我相关性,自然和社会中的环节系统都是有层次的,身处一定系统层次之中的个体,不可能对该系统的一切性质和特征(尤其是总体或带根本性的物质)获得完全清晰的认识,只有跳出原来系统到另一个更高层上,才可望解决原有系统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某些重大疑团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了识破中国传统医学和西医学的“真面目”,除分别可以从中西医学本身进行科学的考察外,还需要寻找一个宏观,全新的视角,通过与别的异质医学体系的比较来达到,而这,应当是中西医学比较在医学之外的更为深远和广泛的意义。

      中医学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特的理论体系,卓越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中医的现代发展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中医该如何发展?该怎样看待中医?怎样研究中医?本文通过探讨个人对中西医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的理解,与同行共同切磋中医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西医早期差异的形成

    中西医形成初期,两种医学受到了不同学术思想的影响。中医学吸收了周易、道家、儒家等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并把它们转化为医学伦理,以此为基础来阐述和理解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和规律。西医学吸收了古希腊的元素论、原子论,并把它转化为医学理论,以此为基础来理解和阐明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和规律。由于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人们无法突破整体,进行微观或部分的研究,因此医学也是注重整体研究、临床研究的。但即使在此时,中西医整体观的内涵仍然不同。

    中医学以元气论为基本,强调整体的分化性及由此决定的不可分解性。一方面,人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人是自然之气演化的产物,从而提出了天人相应、五运六气、外邪六淫等理论。另一方面,人体自身是整体的、不可分解的,人体内部的结构与功能是由混沌未分的整体分化而成的,人的整体性具有原发的、先天的性质,中医学从这种整体性来理解人的生理、病理,并由此提出了藏象、经络等理论。

    西医学以元素论和原子论为基础,认为整体性是组合的、可分的。一方面,把人理解为由元素或原子组合而成的,没有把人看作是自然宇宙分化的产物,也不认为人与环境存在母子关系;另一方面,按组合观点理解人的整体,认为人体是可分解的。因此,解剖、分解、还原成为其必然的研究途径,从而为近代西医学分解还原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中西医差异的扩大

    从公元5世纪至公元17世纪,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同时在社会政治、经济的推动下,中医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中医理论沿着《内经》和《伤寒论》所开辟的道路,进一步贯彻和发挥了元气论为核心的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以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体系走向成熟,脉学、病因学、病机学、证候学、针灸学等理论日益健全。逐步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了朴素的系统论思维,学术思想上的中医特色正式形成。

    此时的西方,以欧洲为代表进入了政教合一的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受到教会的严格控制和禁锢,哲学及科学都成了宗教神学的婢女。西医学开始背弃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唯物主义传统,否定元素论、原子论,走上了宗教神学的道路。

    在这一时期中西方间的差异就由唯物论内部的元气论与元素论、原子论的差异,转变为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差异、元气论与神创论的差异。两种医学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三、近代中西医差异的加深

    17世纪以来,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及科技革命实现了思想的解放,复兴了古希腊的唯物主义思想,并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西医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了还原研究,形成了医学还原论。打破了古代仅限于整体水平的研究,开始把人体分解,向部分及微观深入;打破了古代研究方法中的方法的直观、模糊、思辨等局限,开始应用分解方法、还原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冲破了古代单纯依靠临床经验总结的局限,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从经验医学阶段转向实验医学阶段。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之中,没有类似欧洲那样的文艺复兴、科学技术革命,这种社会环境,不用说使中医得到发展,相反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和障碍。此时西医学逐渐传入我国,从此在中国形成中西医并存的局面。

    四、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即西医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思维,而中医的思维方式是传统的系统论思维,为更好的理解中西医间的差别,让我们来看一下两种思维方式间的差异。

    1.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中国传统系统论思维认为世界的物质本原是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从《周易》的“太极”、道家的“道”和“一”、儒家的“太一”到元气论的“元气”,都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世界和万物是由这个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产生出来的。而西方原子论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组合而成的,复杂的高层次是由简单的低层次组合而成的,最终都是由最小的、作为本原的“原子”、“元素”组合而成的。

    2.发生机制不同。中国传统系统论思维认为世界和事物是“分化”发生的,是由混沌未分的统一体分化而成。《易传》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老子》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明白无误地道出了与西方原子论完全相反的世界观。而西方原子论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组合而成的,复杂的高层次是由简单的低层次组合而成的,最终都是由最小的、作为本原的“原子”、“元素”组合而成的。

    3.对事物整体性的认识不同。中国传统系统论思维认为世界和事物的本原是个统一体,事物从本原上就是不可分解的,部分始终是作为整体内的部分而存在,不可分解性是事物整体性的本质。人的组和特性决定了其可分解性。西方原子论的“组合”观认为人的整体可分为部分,再把各部分分解为更加细小的部分,直至分解到其本原--“原子”。

    4.运动的源泉不同。与西方原子论强调原子不可分、没有内部矛盾相反,中国传统系统论思维认为事物运动的动力源泉在本原的内部,内在矛盾决定着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阴阳交而生物”,由此构成了内源的矛盾运动和事物的千变万化。

    5.还原观不同。“还原”的本质是把事物或现象“还”到其“还原”来认识或说明,西医贯彻着还原论的“实体”观,按照原子论,是要“还”到“原子”来认识;按照中国的系统论,是要“还”到“混沌未分的统一体”来认识,“整体”才是本源性的最终说明。

    总之,中医在中国传统系统思维的指导下形成了现有的中医学系统观,其内容包括:整体观、联系观、稳态观、自组织观。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其特有的系统方法:整体观指导下的全身调节,联系观指导下的矛盾调节,稳态观指导下的功能调节等。这些都是中医的魅力所在。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西医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应用西医的思维方式去研究解释中医问题必然会遇到困难。

    五、中西医的现状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历程,西方的医学思想和医疗模式也开始输入中国,由于西方医学在治疗技术上的方便性,使人们在医疗实践中能够较容易地接受西医的治疗方式,但正是这种实用主义和“全盘西化”思潮对中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以西医的医学模式判释中医学以比较两者的优劣成了这个时代的中医学研究的重要特点。

    由于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产生的“全盘西化”西体西用的理性进路,目前中医学的研究几乎全都是以西方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及科学模式对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及科学模式进行西化式的推定。从而脱离了自身的中国文化基础,成为西方和西医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异化。很多研究表明,以我们熟悉并习以为常西医思维进行中医学的研究,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如国内外对经络的研究进行了很大的投入,当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至今却无法揭示其本质内涵。其症结在于人们试图应用西医的思维模式,研究中医问题,即把经络的本质归结为解剖形态,或以解剖学为基础来阐明其本质,因此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经络是一个文学概念。研究经络如果抛开中国文化背景、抛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只从现代科学入手,是很难找到经络的实质的。西医遵循古希腊哲学“原子论”的传统,任何事物都要从物质实体上去分析,以寻找事物的最基本单位为目的。中医遵循“元气论”的传统,认为事物的本原是“气”。“气”是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统一体。“气”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是一种关系实在。而经络是气的通道。如用西医的“原子论”来研究,企图找到“气”、“经络”的物质实体、物质结构,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经络是以气的运行为客观基础的,经络是气的存在。按西方思维的方式,有该“结构”就一定是“物质结构”,就一定可以用实验、实测的方法找到。但按照中国传统思维的方式,“结构”不一定都是“物质结构”,更多的是“关系结构”,“物质”不一定都是物质实体而更可能是关系实体。经络就是一个关系结构、关系实在,它绝对不是某一种已知的物质结构如神经、血管、肌肉,而更可能是神经、血管、肌肉、体液等众多物质的关系结构,使人体众多物质结构的关系组合、关系实在、整体作用。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西医两种思维方式间的巨大差异,可以看到应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概念、方法、模式来研究解释中医势必会遇到困难。时至今日,随着对西方科学文化产生的一系列误区的深入认识,中医学在医学实践中的特殊的、基本的疗效被肯定,中医学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对中医的肯定还停留在经验论的层次上,人们总是应用西医的观点、思维方式去衡量中医,这势必会对中医产生误解,而在研究中医问题时应用西医的思维方式去研究中医,势必会遇到困难,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目前中医界这种研究中医的方式究竟会对中医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这大概应该是我们都应该反思的问题。

    总之,中西医间思维方式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仅仅应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方法去衡量中医是行不通的,中医现代化应该借鉴现代文明,同时也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这大概是我们在研究中医时应注意的问题吧。同时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中医目前的现状,去认识中医独有的魅力,深入挖掘、发展中医,使中医在今天更好地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1条评分金币+12
妞妞乐乐 金币 +12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9-09-2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