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2阅读
  • 0回复

[猎奇]强烈怀疑开封人是强迫症患者 我有证据[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656
金币
9621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21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280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09-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9-18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9-09-20) —

开封建城历史有2700年。
先后有战国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定都在这里,素有“七朝古都”的美誉。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辉煌的都城历史,仅存留于史书中,缺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证。
作为北宋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如果你想真切感受北宋的荣光时刻,开封大地上的历史存留,恐怕会让你失望。
地面上,真正属于北宋的古迹,屈指可数的不过是铁塔的开宝寺,再有就是《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
至于旅游地标大相国寺、包公祠和御街等,都是后来重修的,宋朝风韵已打了折扣。

因铺设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被称为 “铁塔” 。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 15次水患,依然巍然屹立。
然而,开封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话:“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潘杨湖底深藏几座宫。”
这座古都地下,真有宝藏古城?
还是仅仅一个传说?
1981年,开封市区龙亭湖底清淤,明代周王府遗址突然重现人间。
按照历史书的记载,这座规模宏大的王府,是在宋、金皇宫的遗址上修建。
当时人们充满好奇:周王府的下面,真的藏着一座皇城?
考古学家们拿起洛阳铲,继续一层层挖下去,掀开了开封“城叠城”的神秘面纱。

龙亭大殿。当年的明代周王府,就在殿前的湖底发现。


大量考古勘探发现,开封地下,叠压着6座城池,犹如巨大的层层叠玩具。
按年代早晚,自下而上分别是:地下12米,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地下10米,唐代的汴州城、地下8米,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地下6米,金代的汴京城、地下5米,明代的开封城、地下3米,清代的开封城。

城叠城示意图。
它们有的是国都,有的是省城,面积大小会有不同,但总有一些叠压方式,能让强迫症患者极度舒适。
城叠城、墙叠墙、路叠路、门叠门、马道叠马道……在这里,一座城的点线面,全都能找到完美叠合的案例。

马道叠马道。
在开封新郑门遗址博物馆里,从明清地面到宋代地层一目了然,千年历史自带3D效果。
在西安、商丘、洛阳、徐州、扬州等地,其实都有发现类似的城叠城现象。
对比这些古城的叠压层次和规模,开封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

新郑门博物馆内的展示。
从唐代以来,开封的城市核心区没大变动,仍然是龙亭公园一带。
老城中轴线“御街—中山路”,形成于唐代,历经五代、宋、元、明、清,也没有过任何的改动。
中山路北段的州桥遗址,是宋代东京城的水陆交通节点,《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故事就设在这。
桥的基础是宋代建的,桥面是明代的,清代和今天的中山路就修在州桥上方。
这样看来,开封人民轴起来,跨过山和大海,越过历朝历代。

开封御街。


“城叠城”的奇观怎么形成的?
这跟一条河脱不开关系。开封人两千多年来,跟黄河相依相伴,也相爱相杀。
开封距离柳园口黄河大堤约10公里。中学地理老师说,黄河是一条地上悬河,开封段水面比铁塔底部还高。
站在黄河堤上看两边,河水比另一边田地还高,你能直观感受黄河到底有多“悬”。

悬河示意图。
穿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后,黄河进入平坦的华北平原,放缓了水流的脚步。
把巨量泥沙当作旅行纪念品,悄悄搁开封城边上。每年3亿吨泥沙淤积,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一旦决堤,大洪水泛滥,开封古城几乎注定被淹。难得的是,遇到这样货真价实的“土豪”,开封人并没有认怂。

利用黄河的水脉,开封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
早在战国时期,一心称霸中原的魏惠王定都开封,组织大量人力开凿了一条运河,成功连通黄河、济水,使大梁一跃成为水陆都会。
这条运河叫鸿沟,就是现在的汴河。

隋运河示意图。
自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汴河与黄河、淮河相连。
唐朝,汴州城占据漕运C位,迅速崛起。
到北宋,汴河成为东京城的大动脉,源源不断为首都输送物资,养活城内150多万人口。
作为当时全球最富庶国家的都城,张择端一幅《清明上河图》的长卷,凝固的不过是开封昔日繁华的一角。

这座都城的勃勃生机,一天都离不开汴河。
北宋政府非常注重维护汴河航道,每年都修水门、清淤泥。
只是北宋中后期,政治腐败,运河管理随之瘫痪,开封发展也迷茫起来。
到明朝,都城不再,海运兴起,政府花在汴河上面的心思近乎零,河道不畅,繁华难续。


在中国江河圈里,黄河是以任性闻名的“土豪”。
两千五百年内,黄河大的改道出现26次,平均每百年一次。
一言不合,黄河就淹掉沿岸城市。
除了开封,还有商丘、徐州等遭受过灭顶之灾。
公元1128年至1855的清咸丰年间,黄河改道范围在现行河道以南,一再吞灭开封,淤塞汴河。
失去了“土豪”的撑腰,开封的枢纽地位付诸东流,迅速从世界都市,滑落至地方城市。
开封,兴也黄河,衰也黄河。

黄河下游改道示意图。
既然黄河这么不好相处,开封人为什么还要死守?
为什么在同一地方屡淹屡建,而不是另外选地方重建?
主要因为这里气候确实舒适。
地面平坦,四季分明,适宜耕种。
黄河偶然发大水,但大多数时候,它是取之不竭的灌溉水源。
古代城池在水灾后,通常不会片瓦无存。
像宫殿、城墙等建筑,地基足够高,洗刷刷后还能继续用。
以“城叠城”的方式搞重建,也算是循环利用,大大节省成本。

开封北郊的水稻丰收。
除了环境和建筑因素外,另一个原因在于古人的观念。
中国古人深信“得中原者得天下”,让开封成为“帝都”选址的大热门。
明末华北平原发生特大水灾,开封城几乎成平地。
有人提议将省会从开封迁到许昌,但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应允。
就因为开封的地位和名气,当时没有一个中原城市能取代,对清政府的维稳至关重要。只是,此时的开封,早已不是北宋的东京都了。

开封市中心鼓楼。图虫
那种舍我其谁的“王气”,在开封城里厚积千年,如今在闹市街巷中仍能感受到。
尽管不再是叱咤风云的“东京”,但开封并没有自暴自弃。
这些年,她积极经营和黄河的关系,加高加固河岸,积极清理淤泥,在堤内、堤岸和堤外建防护林。
同时,努力发展周边旅游业,当然重要的还有一样,潜心把开(K)封(F)菜(C)发扬光大,让大家都吃上鲜美的黄河鲤鱼焙面。
1条评分金币+12
xgch 金币 +12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9-09-2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