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英尺的敏贡塔的基座
写在前面:
1、 建一座160英尺高的砖结构的敏贡塔,为了从百公里外的贡榜王朝发源地瑞波镇就能看到;
2、 一尊九十吨重的铜钟,本是计划安放在敏贡塔上的;是现在世界上能使用的最重的钟;
3、 一座优美的的白色蛋糕型佛塔,是缅甸罕见的精美佛塔;
美丽的辛比梅佛塔
兄长好战他爱和平
上面所提到的,都是离缅甸最后一个王朝首都曼德勒11公里、伊洛瓦底江上游西岸的敏贡古城,180年前建造的、目标为150米高敏贡塔的遗址。
公元1819年6月5日,在阿玛拉普拉的王宫里,贡榜王朝的第六任国王波道帕耶安详地阖上了眼睛,享年七十五岁。
敏贡古城的砖结构大象遗存
去世的白象王与当时大清最大的瓜葛是:乾隆五十三年,波道帕耶派使臣主动修好与清朝的关系,回归东亚朝贡体系,现在看来,对缅甸和大清都无疑是个英明的举动(当年乾隆收复台湾)。
正是由于波道帕耶的主动示好,迎来了贡榜王朝130多年中经济最为昌盛的30年。
一对尼姑走过敏贡塔遗址
相形对照,本朝勇武的国王辛标信、也是波道帕耶的兄长,灭了暹罗(今泰国)之后马上与大清军队交手。尽管四次作战的结果都让清军损兵折将,但暹罗却乘此机会复国了。同时来自北方大清的压力也有增无减。
波道帕耶明白:与强大的中国为敌的后果是可怕的。不如宗主国,天 朝不仅不干涉内政,给的赏赐往往比上贡的东西还多。从波道帕耶开始,清缅之间的关系得到大大改善。
一到码头,就看到头已经坠入江里的巨型大象
经济繁荣了开始嘚瑟
波道帕耶当政时期,缅甸迎回了佛祖的真身佛像、以及曾经属于自己的数尊高棉铜像,国土进一步扩大。之后,贡榜王朝进入了一段难得的休养生息阶段,国力迅速增强。波道帕耶无疑是缅甸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最起码,这位拥有两百多妃子、六十二个儿子和五十八个女儿的国王自己是这样想的。
于是,他们家族不作不行的脾气又犯了:波道帕耶为了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决定在距曼德勒十一公里、伊洛瓦底江上游西岸的敏贡,建造一座高过曼德勒山的佛塔。
敏贡塔遗址的正面
很快,敏贡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砖瓦工地。据说,波道帕耶本人为了监督工程进度,干脆在伊洛瓦底江上的小岛上居住以现场督促。但直到他去世,这座312英尺长的巨大佛塔的塔基才建了五十英尺高,仅是计划高度的三分之一。
国内舞狮子、缅甸是舞象
塔基的高度超过王宫
一八三九年,摧毁都城阿瓦的大地震最终让所有的工程停止下来,现在能看到的就是仅存巨大的塔基。江边码头耸立着巨大两只石狮的后半部分,其头部在大地震中断裂并落入江中。这对用以镇守巨大佛塔的石狮目测应该有4-5个人那么高,残存部分可以看出其整体是砖砌而成,外表的石灰层带有精美的花样纹饰。
即便现在去看残存的暗红色塔基依然大得变态,它甚至远远超过缅甸任何王宫的高度。 即便只完成了1/3,也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结构建筑的遗址。
大钟边的老外有1.8米
塔基北侧的一个小殿里,有一尊九十吨重的铜钟,本来计划安放在敏贡塔上的。一八零八年铸成后,建了个亭子挂了起来。大地震把悬挂大钟的木梁震断,铜钟在地上趴了五十多年,直到一八九六年才竖立铁架重新挂起来。
铜钟离地半米高,大人也可以钻到里面去感受它的巨大,其内壁画满了一百多年来不同时期、不同文字的各种涂鸦。
钻进大铜钟的肚子里,各种笔法的文字
敏贡铜钟历史上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最大的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沙皇钟,重达二百十六吨,但在1737年的大火中破损,再也不能发声了。故而,敏贡铜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能够使用的钟。
纪念爱情的“蛋糕塔”
当船快到码头的时候,你会看到一座纯白色的佛塔:很显然它是敏贡最显眼的建筑,通体为纯白色,远远望去如同一个洁白的奶油蛋糕。
在船上,就能看到辛比梅塔
圆形的佛塔仿照佛教须弥山的形式而建,塔身分为三层,第二和第三层是普通佛塔的形制,三层平台上有座供奉佛像的小型佛塔。
最独特的是第一层底座,四周从下至上有多组象征高山的七层小塔,一直延伸到第二层的宽大平台。小塔之间再以波浪形的护栏相连,总体象征围绕世界的七座大山和海洋,即便是在“千塔之国”缅甸也是相当罕见的。
这样的波浪纹,在佛塔中少见
此塔名为辛比梅塔。1808年,波道帕耶所立的太子吴波死了;九天之后,波道帕耶立吴波的儿子、廿三岁的巴籍多为王位继承人。4年后,巴籍多的王妃辛比梅(Hsinbyume)在敏贡因难产去世,为纪念辛比梅,巴籍多在敏贡建造了这座漂亮的白色佛塔。
辛比梅也是波道帕耶的孙女,与王储丈夫不是表兄妹就是堂兄妹。
这一座寺庙,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总体结构布局和北京故宫很像,人称“小故宫”。
到达的时候,已是午后四点,阳光斜斜的洒下。香炉内青烟四起,脱世之感迎面而来。没有别的游客,只有我们三五个。
这是乐都南山地区最大的寺院,位于青海省乐都区曲坛镇,距乐都城南约21公里,以宏伟建筑,珍贵文物,精美壁画而著名。
如果不是真实的站在这,真的想不到,在这山凹凹里,居然有如此雄伟的一座寺庙。
这座寺庙,始建于明洪二十五年(1392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了。这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全寺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并在一条中轴线上。
回来后一直后悔没有航拍一下,光顾着静静地欣赏和驻足了。如果航拍,能清晰的看清瞿昙寺的建筑结构。
静静地寺庙,没有游客是意料之中,见不到几个僧人是意料之外。
推开两扇厚重的木门,仿佛推开了600多年的往事。有多少故事在这里发生,然后在岁月里被淡忘。
偶尔有僧人的一袭红衣,消失在白塔的拐角,仿佛没有出现过。天很蓝,那些被岁月沉淀后的墙和瓦,和我静对。
从山门起的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等大型宫殿式建筑,两侧则对称地建有御碑亭、小钟鼓楼、回廊、宝塔、配殿、经堂、大钟鼓楼等。
不用方向感,不用怕迷路,随心走走。
隆国殿是全寺最高大壮观的建筑物,那块久经沧桑匾,写满了时光的印记。
重檐庑殿顶,面积912平方米,建在2米多高的花岗岩台基上,整个大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高大雄伟,富丽堂皇。
望着那蓝天映衬的一个屋角,放空自己。
然后问问自己,你还有什么愿望呢?除了家人健康快乐,还有那些心中的目的地,余下的,大概是,还想在再见某些人一面吧。
有风吹过。青海的夏天气温只有20度左右,确实是避暑胜地。
金黄的阳光让建筑有了鲜明的对比,红衣的小女孩跑过,消失在长廊的镜头。视线里,那一座青铜巨钟,大概是许久没有发出声音了,如我般沉默。
瞿昙寺是中华民族古建艺术之瑰宝,它的建筑、石雕、木刻、版画、砖雕、瓦当都是具有极高的保存和观赏价值。
寺内现存明代汉藏文对照御制碑,明清匾额、明宣德二年铸造的青铜巨钟、香炉、明钹、象牙佛珠、檀香木佛珠、石雕米拉日巴像以及明清统治者所赐金印、象牙印、景泰蓝花瓶等许多珍贵文物。
我用长焦把那只屋檐下停留的鸽子留在画面里,视线却落在那些精美古朴的瓦当上。
瞿昙寺厢廊壁画即所谓“七十二间走水厅”,面积约400平方米,堪称为该寺艺术之最。壁画所绘,多为佛教传说故事。
只是那些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了原来光鲜的颜色。历经六百余年,能保持那些色彩,实属不易。
这里的几条长廊,阳光把细格子窗户的影子,投射到那些深深浅浅的木色上,看了很久,不舍离去。
让人流连忘返的瞿昙寺,直到管钥匙的僧人再三催促,才不甘心的离开。
那个屋角,那些壁画,那只鸽子...还有那夕阳里的白塔和青烟,僧人的红衣,都被那条弯曲的山路甩在身后。
如此与世无争的地儿,多想可以停留再久一些。只是生在俗世,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