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953340
-
- 注册时间2010-10-06
- 最后登录2024-11-15
- 在线时间74096小时
-
- 发帖11652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8746
- 道行5233
- 原创76
- 奖券1733
- 斑龄0
- 道券172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53340
- 发帖
- 116520
- 金币
- 8746
- 道行
- 5233
- 原创
- 76
- 奖券
- 1733
- 斑龄
- 0
- 道券
- 172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740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15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19-08-23)
—
伊莎贝拉·韦廉臣是近代著名入华传教士韦廉臣先生的夫人,1863年来华,协助其夫从事传教活动并多次在中国旅行。1881年,她随韦廉臣从烟台到北京,并记录了沿途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展现了一幅在时代变迁的历史大视野中,十九世纪末中国北方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卷。作者随丈夫在中国生活多年,能熟练使用中文,交际广泛、处世圆融,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协助韦廉臣之余,她用自己独特的西方女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力,书写中国下层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中国社会的世态风俗,为读者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珍贵记忆。本文记录了她初登泰山以及前往曲阜孔庙参观的情景。登临泰山在这一天的下午时分,我们远远地看到了泰山。泰山是这一地区一系列山脉的最高峰,在山东,泰山被认为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很多中国人都会来这里朝拜。在午后的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远远的泰山山顶上的那些寺庙,寺庙屋顶上红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辉,院墙也是红色的,在满山苍翠的映衬之下,非常的突兀和显眼。我们好像就是围绕着泰山在转圈,总是能看到那些寺庙,但就是走不到它的近前。终于,我们来到了泰山的脚下,这里也是泰安府的所在地,是一座因泰山而兴的城市。在每年朝拜泰山的季节,这座城市变得非常的繁华和热闹,城中到处都是前来朝拜的人流,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还有不少的小孩子。显然,我们到达的这个时间,不是朝拜泰山最好的时期,因而在我们进入泰安城的时候,整个城市非常的安静,就这样,我们几乎悄无声息地抵达了我们住宿的旅店。这家旅店的院子非常平整整洁,也很大,院子中不规则地零星分布着几栋客房。旅店老板非常的友善和客气,但他好像对我们自己烹调食物有一些不太满意,不得已,我们只能在旅店的饭厅买晚饭吃。饭菜虽然可口,但价格却是高得离谱,几乎赶得上我们在英国的一流餐厅吃一顿大餐了。中国市场上的弹唱者当天晚上的天气非常之好,晚饭之后天色尚早,我们决定前往城中那座最大的庙宇去参观。这座庙宇被称之为“岱庙”或“东岳庙”,就是为了祭拜泰山而专门修建的,而泰山则被中国人称为“五岳之首”,也就是在中国的5座重要山峰中,地位最最崇高的一座。对泰山的崇拜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据说早在公元前2255年就开始了。根据记载,在此后的4000多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前来泰山拜祭。不管是王室贵族,还是普通百姓,对泰山都怀有深深的敬意。有意思的是,每一个时代,人们对泰山的祭拜都有不一样的形式和对象。作为传说中泰山的主宰,泰山神有时候是位男神东岳大帝,有时候则是位女神碧霞元君,甚至经常被交替祭拜。许多来此祭拜的君王,在这里都留下了他们活动的记载,在很多石碑上,就记载着他们来此祭拜的经历。直到现在,对泰山神的祭拜每年还在进行,只是人们祭拜的目的,有些模糊不清。进入岱庙的大门,我们看到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几个大字,意思是“祭拜泰山,可以保佑幸福平安”。看起来,东西方是一样的,对于幸福和平安的追求,总是共同的愿望。可是,怎么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平安呢?人们在内心深处总有努力获取幸福和平安的强烈愿望。正如《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11章中所讲的:“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岱庙精美的大门面朝正南,大门前面是一条东西向的大街叫“天街”。在岱庙的入口,有一座精致的石牌坊,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这种牌坊在中国还是比较常见的,但精致程度各不相同。因为牌坊的顶部是方的,因而看起来比它的实际高度更显得高大。在牌坊的下面,是一条石条铺设的、略带点向上的缓坡的小道,一直通到里面。顺着这条小道,正前方直对着一座造型别致、漂亮的亭子,在那里,我们被告知,如果官员们实在是因为公务太过繁忙,而没有时间爬到泰山顶上祭拜,就会在这里举行简单仪式,向着泰山山顶祭拜,因此这个亭子就被起名为“遥参亭”,也是非常形象。再往前,还是一座牌坊,名为“岱庙坊”,也是横跨整个道路,岱庙坊总体略呈方形,造型端正,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下面的四根石柱,将道路分成了五个部分:中间的门洞,只有皇室成员才能通行;两边的两个门洞,是各级官员们通行的;最外面两旁的小路,才是普通百姓可以通行的。整个岱庙的占地面积很大,周围有围墙环绕,整个围墙的长度达3.5里,也就是说,围墙的长度几乎有1英里。岱庙是一组非常精致的建筑群,其主殿是天祝殿,大殿的屋顶是由共计90根柱子支撑起来的,有大概40英尺(约12.19米)高,整个大殿的外部,都刷着富丽堂皇的朱红色的油漆。岱庙建筑群的设计、色彩、建造都具有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典型的中式建筑。要想认真欣赏岱庙中绘制在建筑上的精美绘画和散布在周围的匾额刻石,恐怕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大自然对这里真是太厚爱了,院子中种植的柏树造型优美,院子中、小道上也长满了柔软的青草。在岱庙院子的一些地方,还摆放着一些小桌凳,这是小贩的茶摊,供游人喝茶休息之用。这时,正好有几个貌似读书人的游客,一边在那喝茶,一边在高谈阔论不知什么大事。有人告诉我,在祭拜泰山的季节,就在岱庙的这个院子里,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届时这里会成为一个贩卖各色货物的大市场,还要唱大戏,非常的热闹。传统戏剧表演在第二天凌晨太阳升起之前,我们雇的两乘专门用来登山的轻便轿子就在门口等着我们了。抬轿子的轿夫们带了不少炒熟的面粉当干粮,我们开始了向这座中国圣山的山顶攀登。泰山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朝圣之山,沿途遍布各个时期的历史遗迹。大大小小的庙宇星罗棋布,各种样式的亭阁点缀其中,方便游人观景休憩。途中还有许多的摩崖刻石,记录着历史上的帝王们来泰山祭拜的经过,不过有些摩崖石刻,就我看来,是对周边环境的一种破坏。途中还可见到不少的小桥、石窟、石碑。其中有一块硕大的石碑,引起了我的莫大兴趣,这是一块体量很大的石碑,其造型有点像著名的方尖碑,但是在石碑的表面,没有镌刻一个字,是一块真正的无字碑。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有人很严肃地给我解释,这是为秦始皇建造的纪念碑,也就是那位在历史上曾经焚书坑儒的暴君,为了谴责他的无知,所以在石碑上没有镌刻一个文字。这一讽刺方式,倒也是恰如其分。中国悠久的历史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中国历史上的几乎每一位君主圣贤、伟人豪杰都在这里被提起、褒扬、纪念或留下其他或多或少的痕迹。沿着凿刻在山石上的5640级台阶,我们缓缓地向着山顶进发,沿途中的许多地名都有着非常诗意化的名字。在我们快要接近山顶的时候,因为山路极其陡峭,我根本不敢向山下看。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的一处平台处,在左右两座山峰的低洼处,建有一座像桥一样的大门,此地是如此的高峻,感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蓝天,在这座大门上,形象地镌刻着它的名字:“南天门。”我们在这里休息了一段时间,轿夫们用手指着一个地方给我看,那是在悬崖绝壁间的最险峻的一条路,从远处来看,几乎就无路可走。因为太过险峻,在路口修了一堵墙,以阻止游客前往。但是据说有些来此拜祭的香客,他们在此向泰山神许下承诺,如果泰山神能让他们生命垂危的父母得以康复,他们将再次返回这里,并从这里跳下去,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以此来作为牺牲来感谢泰山神的保佑,也体现作为儿女的孝道。据说,有个阶段这一残酷的风俗是如此的流行,以至于当地官府也不得不出面干涉,加以制止,甚至还惊动了某位皇帝,是他下令修建了那堵墙,以阻止再有此类悲剧的发生。辛苦的攀登也给予了我们丰厚的回报,从此处四望,风景绝佳。在我们的头顶上,天空湛蓝,没有一丝的白云和其他任何痕迹,是那么的纯粹和清澈。在我们的北面,脚下是绵延的群山,真是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南面、东面和西面,则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山东大平原,肥沃的农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在这样的高度,我们几乎看不到我们所经过的波光粼粼、蜿蜒而行、流淌着清澈河水的环河了,也看不到像银色的丝带一样的环河的许多大大小小的支流了。泰安城就在我们的左前方,就静静地伏身在泰山的脚下,也失去了它宏伟的气势,从这里来看,城市是那么的渺小,城中的岱庙深红色的围墙和庙宇,也仅仅是依稀可辨。在泰山祭拜的日子里,也就是中国农历的每个月的十五,即月圆的那天,经常会有上万的香客来登山祭拜。下山的时候,我们的速度很快,有那么几次,还差点发生危险。其中一次,一名抬轿子的轿夫差点摔倒,幸亏他的同伴及时抓住了台阶边护栏上的铁链,才没有摔倒在台阶上,否则,我将被扔到三四十个花岗岩的台阶下面。从他们吓得煞白的脸和恐惧的惊叫声中,我看到他们也被刚才危险的一幕吓坏了。参观孔庙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有完全亮,我们就离开了泰安城,向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圣贤—孔子的家乡进发。孔子是如此的伟大,以至于在中国历史上,你找不出另一个人能有他如此强大深远的影响力,几千年来,他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最伟大的精神导师。而这种影响力并不是来源于某种权力,而是完全来源于他的智慧。他也从来没有通过某种不光彩的方式来施加他的影响,没有假借上天的权威,也没有采用迷信和幻觉愚弄大众,而是通过坦荡、务实和真诚,揭示了生命的意义。他的智慧就在于:他不虚妄和装腔作势,而是在他所能掌握和理解的知识范围内,来教导大众。他所揭示的诸多人生问题,经过他系统缜密的思考,将其归纳为五种关系,即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和朋友关系。迎亲队伍我这次前往这位孔圣人的家乡曲阜去拜访,是不是也是一次相当的冒险行为呢?那些孔圣人的后代,能容许我这么一个外国女人去拜谒孔圣人的墓地和庙堂吗?你可要知道,孔圣人可是中国人的“万代宗师”呀!在我们行走在前往曲阜县城的大道上的时候,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从泰安府前往曲阜县城的大道,有一段是沿着泗水河前行的,这是这一地区的另一条著名河流,早在亚伯拉罕的时代之前,在上古时期的中国文献《禹贡》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在这条小河的附近,有一座小山,据说这座小山和孔圣人的母亲有密切关系。圣人的母亲,自然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因此在山上,有一座著名的庙宇,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抵达了这个被称为“中国的麦加”的小城—曲阜。在我们刚刚抵达旅店(旅店的条件可以说是非常之差,地面是泥土地,墙面也仅仅是用草泥抹了一下),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卸下我们的行李,就有两个来自孔府的家人来到旅店找到我们,他们想确定一下将要拜访孔府的客人的名单。我丈夫将自己的名帖交给了这两个家人。大概仅仅半个小时之后,这两个家人又回来了,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四个仆人,这次他们带来了许多丰盛的食物,还带来了孔府的主人,也就是孔圣人的嫡传子孙、世代被封为衍圣公的一封信。在信中,这位衍圣公非常的客气,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因为在此之前,我的丈夫就曾经很正式地拜访过他,他们之间也算是老朋友了。这位衍圣公在信中还说,他依然非常清楚地记着我的丈夫最初来拜访他时的情景,非常高兴能和他再次见面。但是,非常不巧的是,现在孔府上下正沉浸在老夫人生命垂危的悲痛之中,很可能不用多长时间,老夫人就会驾鹤西归,孔府上下在悲痛之余,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老夫人的丧事了。可想而知,现在的孔府上下一定是一片忙乱了,但他们依然非常乐意安排在孔庙的“讲书堂”来接待我们。因为我的关系,孔府中的几名女眷也将在那儿等着接待我。孔庙的大门也会交代好给我们打开。这位衍圣公的回信非常实在、得体和诚恳,我们接受了他的邀请,答应将前往“讲书堂”拜访。我们步行走出旅店,渴望着好好参观一下这座县城。县城不是很大,但是非常的热闹和繁华。我们下榻的旅店,在曲阜县城的南门附近。我们发现,曲阜县城,除了一般每个城池都有的南门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南城门,据说这是专门为皇帝的驾临而特别修建的。这座特殊的城门就修建在孔庙的正对面,从城门到孔庙大门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大道相通。县城的西面几乎整个就被孔庙及其广场所占据,这里据说就是孔子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以孔子及其嫡系子孙所组成的这个家族,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家族,直到现在,已经是第79代了,这79代可都是孔圣人的嫡传。这些一直承袭的一代一代孔子后裔,生于斯,长于斯,死后也埋葬于斯。让人非常奇怪的是,这些孔子的嫡系子孙,他们的长相、体型,依然和雕刻在此地的一块石碑上的、被认为就是几千年前的孔子雕像,依然有几分的相似,看来这真是嫡系子孙的明显证据。一位个子高大、相貌英俊,年龄在32岁左右的男子,引起了我们的特别注意,他也是孔夫子的子孙之一,不过不是嫡传子孙,我在那儿猜想,孔圣人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应该也是这么高大英俊的吧。他看上去是那么的彬彬有礼、谦和宽厚,一看就是出生、成长于非常有教养的书香门第。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他告诉我们,他的家族中现在已经有不少人不再热衷于探究学术了,他们家族多少年来一直所秉承的“诗书传家”的家风,到他们这一代,已经大不如前,呈现出衰败的迹象。在我们经过他家的时候,看到他的宅子已经有些破旧了,但是从他身上来看,依然保持着高贵的气质。他走进他的房子,将他的两个儿子以及他们的母亲叫了出来,来和我们这两个外国人见面。我从随身带的提包中,拿出了一些外国货送给他们,他们显得非常的高兴。其中一件东西,就是一轴白线,他们尤其喜欢,拿在手里端详了半天。他的妻子告诉我,她以后就可以用这些白线给她的丈夫做黑丝绒鞋面的鞋了,这些线可以用好几年。第二天,是一个稍显潮湿的早晨,根据和衍圣公的约定,我们如约前往孔庙拜访。孔庙位于曲阜县城的西门附近,一进入孔庙,就看到在大门的西面、大殿的屋檐下面,站立着一群贵妇人模样的女性及其她们的随从。其中两位年龄稍大一些的,应该就是孔府的女眷,她们各带着两名女仆。这两名女性就是衍圣公的亲属,她们是遵照衍圣公的安排,专程从孔府来孔庙等候接待我,并陪同我参观孔庙的。我们交谈的非常投机,整个早晨过的都很愉快。我感觉她们谈话非常得体,也很有修养与学识。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有趣故事,她们也向我询问了许多关于英国的问题,其中,关于维多利亚女王的话题,她们尤其感兴趣。她们的第一个问题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脚有多大?”我的回答是:“我觉得应该和现在你们的皇后的脚一样大吧。”她们惊呼:“天哪,皇后陛下可是大脚呀,因为她是满族人。”她们俩争先恐后地给我介绍发生在这里的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她们告诉我,在孔庙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被称之为“鲁壁”的地方,曾经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儒学经典就是从那个墙壁中被发现的,那是古代的儒生藏在那里的,是为了躲避被秦始皇焚烧,因为在秦始皇的时代,这个无知的皇帝曾下令在孔子曾经住过的地方到处搜查书籍,然后将它们全部烧毁。当我告诉她们,维多利亚女王曾经也撰写过书籍的时候,引起了她们极大的好奇心。在孔庙的一角,陈设着一些乐器,她们对此特别地感兴趣。其中那个年龄稍小一点的孔府女眷,甚至亲自弹奏着一种近似于竖琴的乐器,随着音乐节奏唱起了一首在中国非常流行的歌曲《茉莉花》。在她们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孔庙的主殿。雄伟的孔庙主殿的屋顶上,铺设着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金灿灿的光芒。主殿的大理石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盘龙图案。主殿被维护和保养的非常之好,在每个屋角的屋檐下面,还专门设置了纱网,以防止野鸟在其中筑巢。那两名妇女对孔庙的主殿非常地骄傲,用自豪的口气提醒我欣赏里面精美的丝绸垂幔。主殿里面的孔子塑像非常高大,按照中国的长度单位,应该有18尺(6米)高,模仿真人的样子,衣服、面容都是彩绘。对她们来说,除了塑像,另一个非常神圣的物品,就是供奉在孔子塑像前面的牌位,根据传统,牌位是承载着孔子精神的圣物,是孔子的灵魂之所在。最后,我们来到了孔庙的“讲书堂”,在那里,她们特地安排了一桌精美可口的小吃,作为午餐来招待我们。有清香的茶水,各种点心、水果,一些香甜精美的甜点外面有一层酥皮,在每一种点心上,都用朱砂打着一个印戳,印戳上是一个汉字“孔”,这表明,这些点心是专为孔府制作的,或者是孔府自己特制的。简单用过午餐之后,我们又参观了分别供奉孔子的父亲、母亲的殿堂,在孔庙的后面,还建有一座殿堂,这是供奉孔子妻子的地方。来自孔府的这两位女眷恳求我答应,如果病危中的老夫人病情有所缓解,一定要去孔府做客,以便让孔府中的所有女眷都能见到我,她们会非常高兴。之后,我们相互告别,彼此依依不舍,很是留恋在一起的这段时光。当天晚上,孔府又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的点心和水果,以便我们路上食用,并且诚挚地祝我们一路顺利,我们也很珍视和她们之间的友谊,不会忘记她们的热情接待。和礼物一起送给我们的,还有衍圣公的一封信,信中说,他的母亲依然处于生命垂危之际,但回天无力,恐怕已经没有希望能熬到明天早上了。在当天下午,衍圣公又安排了一个家人,陪同我们前去瞻仰孔林,也就是孔圣人的陵园。孔林直对着县城的北门,在一条笔直的大道的尽头,大道两旁生长着茂盛的柏树。孔林的占地面积很大,但只是在孔圣人的墓地周围,才有高高的围墙围绕,其他地方都是对外敞开的。环绕着孔子的坟丘,周围生长着一些造型非常漂亮的古树,这些树木可能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几百上千年了。还有一些灌木,修剪的也非常的精致、整齐,生长的时间也不短了。所谓的孔林,除了孔子的墓地,也是孔氏家族的墓地。陪同我们瞻仰孔林的那位孔府派来的家人,指着一块地方告诉我们,这里就曾经是孔子的弟子们为孔子守灵的地方,当时他们在邻近孔子坟丘的周围盖了草屋,住在里面,悼念他们的老师,住了有3年的时间,甚至他的一位弟子,在这里住了6年时间,一直为孔子守墓。孔氏家族后人的墓地,围绕着孔子的坟丘,散布在孔林的周围。因为孔林占据了很大的一片地区,因此,虽然历经几千年,孔林中依然还有很多的地方是空闲着的。从一些坟丘前面竖立的墓碑来看,这里已经埋葬着孔子之后的几十代后裔。我们看到有一块墓碑上记载着,这是孔子第76代后裔的坟丘。那位家人还指着在旁边一个小广场上玩耍的小孩子说,那是孔子的第79代孙。本文摘录自《中国古道——1881韦廉臣夫人从烟台到北京行纪》,[英]伊莎贝拉·韦廉臣著,刘惠琴/陈海涛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