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26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26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3-02-04)
—
人生中有无数的“那天那事”,而我的“那天那事”,与《劳动报》相连且持续了25年。 记忆中与《劳动报》相连的“那天那事”可谓多矣,唯独这一个“那天那事”,仿佛还历历在目,让我记住到今天。 2005年8月7日,“麦莎”台风正面袭击申城,风力达12级,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豆大的暴雨从天空倾泻而下,如雷怒吼的狂风声不绝于耳。本市组织实施了一线海塘外施工作业人员和危旧房屋、工棚临房、茅屋棚舍内人员达16万人的避险大撤离,当时这在本市防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没有见过这么密集的雨,也没有见过这么凶猛的风,更没有见过这么黑暗无光的天地。什么叫狂风暴雨,什么叫倾盆大雨,什么叫昏天黑地,凑在一块扑来,感觉真切且震撼。 那天下午,我在外采访完后顶着暴风雨急急赶到报社,准备发稿。此时,报社领导安排我做编辑,以整版的篇幅专题报道上海职工抗台风的奉献精神和英勇气概。无疑,这是一次重大新闻报道。部主任不在报社,而且还“无米下锅”,困难重重。这是一次我从未有过的既要自己采写编,又要协调同事采写的经历。我二话不说,接受了任务。 与部主任通过电话后,我便筹划起采写计划提纲。凭借平时的采访工作积累,我花了15分钟的时间,完成了采写提纲,并报告给值班副总编辑。 采写计划提纲确定后,在报社总编室的指挥下,我马上开始联系同事,沟通采访对象、主题、重点等,请他们采写申城各个行业职工抗击强台风的特色新闻。我的同事毫不犹豫地走进暴风雨中,采访在强台风下坚持工作的环卫、电力、绿化等行业的一线职工,记录他们在城市处于非正常情况下保障正常运转的奉献精神和克服重重困难的英勇气概。我也抓紧时间,采写了一篇以劳模司机为代表的公交公司职工艰苦奋战保障公交车正常运营的报道。 3个小时后,同事们陆续将各个行业职工抗击强台风的报道发回来。在收到第一篇报道稿后,我就静下心来,立即投入编辑工作。收到最后一篇报道稿已是21点40分了,我全神贯注地逐字逐句看稿、修改、补充、做标题。 今天的新闻,将会是明天的历史。为此,凡语焉不详的地方,我都不厌其烦地与采写的同事通电话给予明确。深夜里,在狂风声嘶力竭怒吼和暴雨“轰轰”猛击窗玻璃声中,又开始紧张地拼版面、校对、改样……待到版面编完、三审签好,已是凌晨近2点了。 人们进入了梦乡,我踏上了回家的路。这台风桀骜不驯地肆虐着,毫无收敛的迹象。回到小区,把一大摊子的水带进了家,我朝家中墙壁上的挂钟一瞥:3时15分。 第二天,我又一如既往地早早出门去采访。《劳动报》给我一个舞台,我的无数个“那天那事”给《劳动报》增一份精彩。 在日常,我坐公交车,搭地铁,乘长途汽车,在申城穿行,一天在路途上颠簸三四个小时,是平常的事儿。我每天都在路上跑,采写反映职工岗位创造的风采和工会工作创新的经验。25年来,我到过烈日下的洋山集装箱码头,到过高温熔炼炉的车间,到过重大工程建设工地,到过海上施工的大型工程船,到过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与生产一线的职工交朋友,与工会干部交流探讨。就这样,鲜活的新闻素材源源不绝,使我的新闻一篇又一篇见报。 在2006年至2008年的3年时间里,我采写的工会创新工作经验和职工建设上海“四个中心”的精神风貌报道就刊发了676篇,平均每三天采写刊发两篇。同时,获得上海新闻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上海五一新闻奖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 新中国走过了创造辉煌的70年,《劳动报》见证了上海工人阶级砥砺奋进的70年。回眸与《劳动报》同行25年的足迹,我的许多个“那天那事”都记录着新中国新上海巨变过程中发生的许多精彩故事和重大事件,这是十分幸运的。而且,这种幸运不是每个人所能拥有的,唯赋予与《劳动报》并肩战斗的人。 我作为《劳动报》曾经的一员,与《劳动报》紧密相伴,走过共同发展的风雨历程,拥有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我为与《劳动报》深深的缘分为荣,为与《劳动报》紧紧地携手为傲。
作者 范国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