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埃菲尔铁塔建成130周年。1889年,当高达300米的铁塔在巴黎正式落成时,正值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这座“象征19世纪技术成果的作品”荣登当时世界最高建筑的宝座,也在此后一个多世纪时间里成为法国的象征。
1.8万个锻造铁件,250万个铆钉,总重量达1万吨。如今,钢铁结构的建筑物在生活中并不鲜见。但追溯历史,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像一台大功率马达,将世界工业发展推入“钢铁时代”——全球钢铁产量大幅提升,铁路、钢结构桥梁不断延伸,技术的发展为建造一座史无前例的高大铁塔带来了可能。
5000多张图纸,仅用26个月时间一次性建成,桥梁工程师出身的建筑师埃菲尔功不可没。他将桥梁建筑业的最新材料和技术应用于铁塔的设计和建造,而埃菲尔铁塔由水泥和钢材筑成的4个底座,也为日后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奏响了序章。尽管在建造之初由于人们的担忧而颇受非议,这座庞然大物呈现在世人面前仍旧轰动一时,并理所当然跃升为法国新地标。现在,它每年迎接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700万人次。
设计合理、计算精确、体态轻盈,埃菲尔铁塔是当之无愧的19世纪先进技术集大成者。但是,能够让埃菲尔铁塔长久屹立于塞纳河畔的,不仅仅因为它的时代意义和新的美学概念,更重要的是它作为法国历史见证者和参与者的特殊身份。
法国当时建塔的初衷只是为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提供观景台,而且计划在使用20年后拆除。时至1914年,法国人仍在争论要不要拆除已经“超期服役”的铁塔。但一战爆发改变了铁塔的命运,埃菲尔铁塔被安装上无线电天线和发射器,并在著名的马恩河战役中借助“新功能”阻挡德国的进攻而立下赫赫军功。从此,拆除之事再也没有提上日程。不仅如此,埃菲尔铁塔还曾被用作气象观测站、航空通信台、电台和电视信号发射站,并频繁出现在小说、电影、各种国际会议的标志以及世界各国游人的相机里。如今,埃菲尔铁塔估算价值超过4000亿欧元,接近法国经济总量的1/5,成为欧洲“最值钱”的文化地标。
在急速转型的世界中,新材料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埃菲尔铁塔之所以能够矗立130年,在于它是一个缩影,代表着如何实现技术、艺术和实用性的统一。历史不断向前,时代需要推陈出新。全钢结构的建筑很快被钢筋混凝土替代,但新旧交替大浪淘沙之中,埃菲尔铁塔如同每一个革新性的历史注脚一样,或许可以启迪人们用怎样的精神去创新,用怎样的勇气去面对质疑,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新事物,又用怎样的智慧掌控新技术。如此,面对未来层出不穷的技术变革,或许可以不那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