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孙悟空的出身,无疑是一只妖精。
占山为王时,起初他是很享受的。也交集了许多江湖上颇有名望的妖精,譬如《西游记》有述,“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日逐讲文论武,走摐传觞”。
这些妖王组合,在当时妖界颇为有名,又合称“七大圣”。与此同时,周遭一些小规模的妖精部落,便来自发地前来投诚,“满山怪兽,都是些狼虫虎豹、騃麂獐犬、狐狸獾狢、狮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儿神獒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来参拜猴王为尊。”
这些,就是孙悟空最初的圈子,一个以妖精为主体的草根圈子。
不过,随着实力的扩张以及视野的开拓,孙悟空似乎便不太满足现状了。于是乎,他将目光投向了九天之上,那儿住着一群高高在上的神仙。
【二】
妖精有妖精的圈子,神仙当然有神仙的圈子。
孙悟空想方设法要挤进的,自然是神仙社交圈。他的套路,无疑同历史上诸多造反者类似,先行捣乱,再寻求招安。终于,得到了玉帝的响应,送上一组“糖衣炮弹”,并册封了“齐天大圣”一职。
孙悟空乐坏了,且看当时表现,“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
从表面上看,孙悟空似乎很快便融入神仙圈子,并借着这个平台,很好地拓宽了自己的人脉,下至河汉群神,上至三清四御,均同他有不同程度的交集。但这个圈子,显然是不够稳固的,甚至没人将他当作其中的一员。譬如一年一度的蟠桃会,根本就没人想起他,名单上自然也不会有名字了。
诚如吴承恩先生在文本旁白里,就曾揶揄他的身份,“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试想,妖猴又怎能同神仙为伍呢?
【三】
有意思的是,神仙有大圈子,也有他们的小圈子。
大圈子是浮于表面的、形式上的圈子。我们熟悉的蟠桃盛会、安天大会等,就属于大圈子的聚会。熟的不熟的神仙,你一桌我一桌坐在一起,说一些客套话。但日常尤为紧密联系的,更多的是小圈子。
譬如二十六回,孙悟空因一时之忿,打砸了人参果树,倒霉的唐僧,自然得负连带责任,遭镇元大仙扣为人质。无奈之下,只好游历诸岛求方,到了瀛洲一处,“只见那丹崖珠树之下,有几个皓发皤髯之辈,童颜鹤鬓之仙,在那里着棋饮酒,谈笑讴歌。”这几位逍遥于世外的仙翁,便是瀛洲九老。
这瀛洲九老,自然便属于“海外散仙”这个小圈子。遇见孙悟空,他们还不忘打趣,“大圣当年若存正,不闹天宫,比我们还自在哩。”客套之后,悟空说明来意,瀛洲九老便忙着送客道,“你也忒惹祸,惹祸,我等实是无方。”
九老表面客套,实为推脱,原因很简单,孙悟空非他们圈中人,自然不比费心帮忙。
【四】
若说瀛洲九老的圈子,属于与世无争的性质,那么,另一些神仙小圈子,就颇有危害性了。
原著三十七回,就有这样一则故事。取经线上有一乌鸡国,国王大概得罪了文殊菩萨,被其手下狮猁怪推入井中。但毕竟受了冤屈,阴魂不散,恰逢取经人到来,便趁夜寻到唐僧,请求帮助。唐僧起初不解,忙问道,若有冤屈,大可到阴司阎王处具告啊。
只见那国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道出原委,“他(狮猁怪)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
由此可见,神仙或因某些利益链,形成看不见的小圈子。甚至,可能会将一些背景比较大的妖精,拉进这个圈子,其目的则是达成某种利益共荣。譬如狮猁怪因为有着西方背景,便和同龙王、阎罗等称兄道弟。又如深居碧渊潭的老龙王,就常常请颇有江湖地位的牛魔王吃饭,以便联络感情,甚至自己的乘龙快婿,也是一只长着九颗脑袋的妖精。
当然,这样的案例,尤以处于权力链下端的神仙为甚。上层神仙,他们是不屑同妖精为伍的。
【五】
有趣的是,世间却无一成不变的圈子。
譬如孙悟空尚未犯事之前,仙、妖两界似乎表面上都混得开,同牛魔王等共结七大圣,又和一众神仙称兄道弟。只是遭玉帝羁押之后,逾五百年时间,竟无一位相知前来探望。
圈子其实依旧存在,它根本没有消失。只是,孙悟空身份的转变,圈子已经自动将他除名。或许,这就是人际圈的现实,圈内人只接纳同等身份的人。
一时风光无两的牛魔王,同样感受到孙悟空当年的绝望。随着火焰山产业“爆雷”,牛魔王遭到多方势力围剿,走投无路之际,昔日了称兄道弟的各路朋友,仿佛同时吃了隐身药一般,人间蒸发了。
反观经过五百年炼狱的孙悟空,心智已然成熟不少,获得佛祖假释之后,他很明白,要做的便是重拾遗落的尊严,挤进一个能给自己身份的圈子。于是,便有了西天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