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14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14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19-03-03)
—
2019年1月27日,历经近一年时间的保护性修缮,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恢复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一天,也是宋庆龄诞辰126周年的纪念日。恢复开放当天,纪念馆采取“鲜花代门票”的方式,参观者凭在售票处购买的鲜花走进故居,以表达对伟人的敬仰和缅怀之情。这幢矗立了近一个世纪的建筑是宋庆龄从事国务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她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宋庆龄迎来了上海解放。
宋庆龄波澜壮阔的一生,与上海紧密相连。在寓居淮海中路1843号之前,她和孙中山先生一起居住在香山路7号。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在1945年将住宅移赠国民政府,以作为孙中山的永久性纪念地。在淮海中路上还留存着一座建筑,那就是淮海中路650弄3号的孙中山行宫。孙中山上海行宫与孙中山故居好比“姊妹”。行宫是百年辛亥的见证地,故居则是中山先生著书立说、推动国共合作的所在。这两栋建筑也是目前上海保存最完好的两处中山寓所。行宫是孙中山在上海的第一个寓所,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两人唯一的共同寓所。
淮海中路1843号: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淮海中路兴国路口的淮海中路1843号,绿树掩映处坐落着一幢近代欧洲独院式建筑,建筑为红瓦四坡顶,卵石墙面。一眼望去,绿色的大块草坪掩映着这幢漂亮的小洋房,仿佛停泊在绿波中的一艘巨轮。绿色木百叶窗上刻有小巧精致的帆船,屋顶烟囱好似迎风傲立的桅杆,上面还有一条仿佛在游动着的鱼,和整幢楼的船型结构相呼应。这就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宋庆龄生前的寓所。
这幢假三层小洋楼建于1920年代,原是希腊籍船主鲍尔的私人别墅,看来房主人是为了纪念自己劈波斩浪的航运生涯,所以把这幢住宅也设计成了船型模样。不过,他好像并没有住多久,这幢房子后来归在上海开了一家诊所的德籍医生菲尔西里。菲尔西里后来因事向银行借钱,到期后无力赎回,房子遂成了银行的房产。那时出任上海银行公会会长的是著名金融专家朱博泉先生,他觉得此屋不错,于1940年斥资买了下来。抗战胜利后,该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成为中央信托局的招待所,蒋纬国、沈士华以及时任美国经济合作总署驻华代表赖普汉,来上海时都曾入住此地。1948年3月起这里成为宋庆龄宅邸,宋庆龄长期居住在这里。全国解放后,宋庆龄在上海领导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福利会工作,为保证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了不朽功勋。1963年宋庆龄迁往北京醇亲王府后,大多住在北京,但宋庆龄每年还要回到这里居住一段时间。她称自己去北京是“上班”,到上海寓所是回家。直到1981年5月病逝,在这里居住时间长达30余年。
这幢坐北朝南的小楼坐落在院子中央,楼前正门口现安放着汉白玉的宋庆龄塑像。长方形的院子以小楼为界,南面是花园,北面是草坪。故居主楼四周环绕着20多株百年香樟树以及夹竹桃、广玉兰、雪松等,显得十分清幽。尤其是百年香樟群被誉为活的文物,终年枝繁叶茂,浓荫匝地,将整个故居掩映在葱翠之中,现已成为故居环境的一大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主楼上下共有八间房。正门前有一个小小的门廊,进门是个小门厅,门厅壁上置两面整衣镜,门厅里陈设着林伯渠赠送的“百鸟朝凤”石刻、徐悲鸿赠送的国画《双马》以及1957年宋庆龄访问苏联时买回的油画《冬日》,一座L型楼梯通往二楼的办公室和两间卧室。门厅里面是客厅,客厅有拉门,通至餐厅,客厅东面是藏书室,有许多中、英、法、俄等文字的书籍。每间房里都有壁炉,布置得雅致朴素。客厅北墙正中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有毛泽 东主席1961年来看望宋庆龄的照片。北面陈列着一台当年上海市政府赠送的中国第一代组合音响。客厅西面是餐厅,墙上挂着宋庆龄母亲倪桂珍的油画像。客厅东面是书房,里面完整地保存着宋庆龄珍藏和阅读过的各类中外文书籍4000余册,有中英法俄等19种版本。二楼是卧室和工作室,布置得简朴雅致。宋庆龄卧室内摆放着一套老式的柚木家具,还是当年父母送给她的嫁妆。卧室中的一只老式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使用过的。壁炉上放着孙中山用过的时钟,如今这只钟定格在宋庆龄去世时的20点18分。卧室东侧是工作室,墙上挂着宋庆龄和毛泽 东、周恩来、陈毅、张闻天于1956年在中南海的合影。小桌上摆放着宋庆龄生前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大写字台上放着笔、墨、砚台和文件、信笺等。多少年来宋庆龄在这里埋头疾书,写下了《向中国共 产党致敬》《呼吁联合国成立国际儿童基金会》等文章。从工作室走过内阳台,就是和她相守了五十余年且终身未嫁的保姆李燕娥的卧室,李燕娥18岁就来到宋庆龄身边照顾她的生活,直至1981年去世。宋庆龄和李燕娥亲如姐妹,平时,宋庆龄尊称她“李妈”,一起用餐时,指定李妈要坐上位。在李燕娥的卧室里挂着一幅1920年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合影,照片有宋庆龄的亲笔题词:“送给李燕娥同志纪念。”二楼走廊挂着一幅宋庆龄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的照片,当时宋庆龄把10万卢布奖金捐献给国家,创办了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在宋庆龄故居的客厅、餐厅、办公室以及楼梯走廊上,都铺着梅花图案的羊毛地毯,这些地毯都是毛泽 东赠送的,因为晚年宋庆龄有一次不小心摔倒过,毛泽 东知道后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将宋庆龄在北京和上海的寓所全部铺上地毯,并作为毛泽 东赠送的礼物。现在人们在故居脚下踩着的地毯是复制品,原物存放在上海档案馆。在宋庆龄寓所的每一间房内都有她亲手布置的珍贵文物,大多是各国领导人赠送的富有本国民族特色的礼品。如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赠送的表现巴厘岛风俗的水彩画、铜剑和挂盘,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来访时赠送的刺绣作品《春香传》、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赠送的金银器摆件等等,还有毛泽 东等领导人及著名艺术家赠送的礼物等。现故居中陈列的都是原物,而且完全按照她生前的布置安放。 在故居的庭院右侧的车库里存放着两辆黑色轿车,一辆是吉姆牌轿车,那是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赠送给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宋庆龄使用的,车牌号为08-0145;另一辆红旗牌轿车则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长春一汽生产的中国第一批高级红旗牌轿车,基本上是由手工打造而成,它是周恩来总理专门拨给宋庆龄使用的,车牌号为08-01680。它和吉姆牌轿车的号码都是当年使用的老车牌号码。这两辆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苏两国的友好交往史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解放后,宋庆龄在上海外出参加重要活动和办事,都是乘坐这两辆轿车。这里是宋庆龄从事国务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她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正是在这里,宋庆龄迎来了上海解放,同样是在这里,宋庆龄欣然接受中国共 产党的邀请,北上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宋庆龄在上海时一直住在淮海中路的这幢住宅里,因此这里也成了她在上海从事国务活动和开展国际友好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宋庆龄会见过毛泽 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陈毅、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接待过金日成、西哈努克、苏加诺和班达拉奈克夫人、苏联的伏罗希洛夫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和中国福利会的许多重大活动都曾在这里举行。宋庆龄还在这里写下了《向中国共 产党致敬》《新上海的诞生》《致联合国的信》等重要文章。主楼南部的草坪是宋庆龄经常散步的地方,也是为招待来访的国际友人和少年儿童举行茶话会的地方。在院子里的汽车间旁还专门设有鸽子棚,漆着绿色油漆的鸽子棚里面饲养着许多鸽子,一生热爱和平的宋庆龄非常喜欢这些象征和平的鸽子,只要住在上海,她每天都亲自为它们喂食。1956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来访时,宋庆龄还精心挑选了一羽鸽子相赠。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宋庆龄的外表像一朵柔美的花,内心是一头雄师。”宋庆龄故居记录了她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也留存了她人生非凡的足迹,让我们看到了这位非凡女性的家国情怀。
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
香山路是一条很短的路,这条路原名莫利爱路,梧桐满街地隐在城市深处。在思南路口的香山路7号坐落着一幢典雅的欧洲乡村式样的两层楼灰褐色花园小洋房,是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自1918年6月26日至1924年11月22日间在上海的寓所。
1916年,已与宋庆龄结婚的孙中山自日本到上海。夫妇俩租下环龙路63号,即今南昌路59号的二层楼房居住。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第二年,受到桂系军阀的挟制,又被迫去职,遂携夫人宋庆龄来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时候,孙中山在政治上“孑然无助”,经济上十分拮据。一次,几位旅居加拿大的华侨,到孙中山在环龙路的临时寓所看望孙中山,见住宅已陈旧,墙壁斑驳陆离,觉得这与正在从事惊天动地大事业的孙中山先生实在太不相称。华侨便集资捐款买下了位于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即今香山路7号的一幢房子赠送给孙中山。孙中山极力推辞,最后被华侨的真诚所感动,收下了这份贵重的礼物。1918年8月,孙中山和宋庆龄就迁进了香山路上这幢住宅,后来这里便成为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一生中唯一一处属于他们的私宅。孙中山在这里度过了他晚年光辉的岁月,就在这所房子里,他作出了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重大决策。
孙中山故居坐北朝南,朝北的一面靠着香山路,外墙饰以深灰色卵石,屋顶铺着洋红色的鸡心瓦。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最早曾 是草地网球场,大约半个篮球场大小。东西南三面环绕着冬青、香樟、广玉兰、松柏及其他四季常青的树木。近主楼是一条整洁雅致的石板小径。底层南面是餐厅和会客室,外面有一长廊。二层南面是书房和卧室,外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内阳台。现室内的陈设是1956年宋庆龄按当时原样布置的,绝大部分是原物,里面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和手稿。
推开故居的两扇大铁门,迎面是一个小庭院,正前方是汽车库,靠右边是进出故居的正门,正门朝东,门洞呈拱形,上是半圆形窗子,下是一扇水曲柳木门。踏上三级台阶,向右转身便来到正门前。打开门,里面是厨房,铸铁的煤气灶、铸铁的烧煤炉以及双水斗和龙头等皆是当年原物,地坪是磨光石子铺设,墙上漆着银白色油漆。穿过厨房,再经过一扇厚重的门,便是故居底楼走廊。走廊左边第一间是会客厅。会客厅中间围着壁炉摆放着一只三人沙发和一对单人沙发,圆形红木茶几上放着镶银边的紫檀木雪茄烟盒和搪瓷烟灰缸。客厅东墙的右侧是孙先生和夫人宋庆龄为纪念“永丰舰”蒙难一周年时重登永丰舰慰问海军将士时在甲板上拍摄的纪念照片,这艘军舰现改名为“中山舰”。1922年5月16日,军阀陈炯明叛变,四千余叛军围攻广州总统府,并用火炮轰击孙中山在广州的住所观音山粤秀楼。孙中山冒着枪林弹雨登上这艘军舰,坚持战斗了40多天。客厅里还陈列着友人赠送的名家书画和象牙雕刻等,墙边放着六把红木椅子,四个墙角放着红木高茶几,铜质套盆里有鲜花盛开。与客厅相通的西面餐厅里,中间放着一套广式的红木圆桌和鼓形圆凳,桌面凳面都镶嵌着大理石。四周墙上挂着孙中山的画像和一些照片,其中有一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于1923年8月视察广州机场时在中国第一架自己装配的飞机前的留影,这架飞机后来以宋庆龄在美国读书时用过的英文名字罗莎蒙德命名。餐厅的壁炉架上陈列着孙中山1917年北伐时使用过的一把指挥刀。壁炉左侧的长桌上,陈列着一把大元帅指挥刀,是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被国会非常会议选为护法军政府大元帅时佩带过的。在指挥刀上方的墙上,挂着4幅福建漆屏,餐厅壁炉右侧的橱上放着一只刻有“统一先声”的银杯,银杯顶部还铸有一只飞鹰,是孙先生1924年北上离开广州时总商会送的。在银杯前,有一块白色大理石,石上的天然黑纹俨然是一头昂首屹立的雄狮。孙先生生前十分喜爱这块大理石,玩赏之余,为其取名“醒狮”,并把这两个字刻在大理石上。餐厅的北墙,开有小窗,原为厨房送菜用的窗口,现凹入墙壁的木窗台上放着河南建国豫军总司令樊钟秀将军赠送给先生的礼品。餐厅东墙边还陈列着一架1906年制造的美制“胜利”牌手摇留声机,在其上方的墙上挂着我国著名画家司徒乔创作的油画,油画再现了1925年3月孙中山灵柩移往北京香山碧云寺时万众步送的情景。
走出餐厅是底楼走道。走道尽头门旁边的墙上挂着1924年11月欢送孙中山北上时广州岭南派画家张坤仪为孙先生画的国画《仁风披丹冈》。底楼走道上放着两只书橱,里面摆满了孙中山珍贵的藏书。有不少是英文版的。沿靠墙楼梯拾级而上,向左穿过走廊,便是书房。书房南面窗边放着红木书箱,中央摆着一张六角桌,桌子四周放着两把木椅和一只双人沙发。这里不仅是孙中山读书和写作的地方,还是他会见重要客人的场所。书房正中偏南,放着一张红木书桌,桌上放置文房四宝,以及放大镜、绘图板等。书桌旁还放着一只活动方形木书架。墙上挂着大小不同的12幅地图,其中一张《上海吴淞间水陆交通图附军队配备地点》和另一张用毛笔画的军事示意图,都是孙中山亲自绘制的。另外10张地图上,都有孙中山用毛笔或铅笔做的许多记号。书房壁炉上方的墙壁上,有一张宋庆龄穿着旗袍俯身看书的半身照,清丽优雅,非同凡俗。书房的东北西三面和室外走廊上,整齐地排着几个书橱,里面藏有各类中外文图书5400册,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和法律等。西邻书房的卧室里陈设简单朴素,西墙边放着一只双门衣橱,东南角放着一只梳妆台,在衣橱和梳妆台旁各有一只单背沙发椅,衣橱旁的那只是孙先生经常坐的。房间的北部正中放着一个由单人床拼成的对床。在对床的右侧,靠墙放着一张斜板写字台,宋庆龄经常在上面用英文打字机纪录孙先生的谈话,打印文件和书稿。在书房和卧室前,有一间长方形的内阳台,内阳台的西侧放着一张圆桌,桌上放着日本友人赠送的一副围棋,其中白色棋子是用贝壳磨制而成,黑色棋子是用石头磨成的。在内阳台紧靠书房 的墙上挂着一幅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于1915年在日本东京结婚后的合影。内阳台的东侧放着一张小憩用的沙发床。近卧室门口陈列着一架收音、留声两用机,其上还安放着一座印尼华侨赠送给宋庆龄铁木雕塑艺术品“力的象征”。从卧室出来,经过走廊,西北角的那间房间是小会客厅。正中放着一张红木圆桌,周围散放着四把红木靠背椅子,西南角窗下是一张单人小沙发。西北墙壁炉上方挂着一幅宋庆龄1958年拍摄的半身像,她右手夹着的书是那一年出版的孙中山所著的《建国大纲》影印线装本,南墙上挂着的是一幅苏联领事馆赠送给宋庆龄的苏联版画《第聂伯河上的建设者》。在故居东侧,还有一幢两层小楼,楼上是孙中山的警卫和副官住所,楼下是汽车库。花园东北角还有一座木制鸽亭,是当年宋庆龄养鸽子用的。
香山路上的这间房子承载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风云。这里是孙中山生前在上海最后居住的寓所,也是他从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转变的见证。1918年至1920年间,孙中山经常是整天躲在故居的书房里伏案写作,而宋庆龄则默默地协助他收集书籍、整理资料,《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等重要著作就是在这所幽静的住宅里写成的。在这里,孙中山会见了中国共 产党和苏俄代表,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完成了他思想上的巨大飞跃。1922年,孙中山在这里会晤了共 产党人李大钊和林伯渠,经过多次交谈,于当年9月4日,在住宅的花园草坪上召开了有中国共 产党人参加的研究中国国民党改组方案的历史性会议,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廖仲恺等53人参加会议。1923年1月18日,在李大钊陪同下,列宁的特使越飞也在这里与孙中山会晤,讨论中国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从下午5时50分一直谈到夜里10点,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此地诞生的。孙中山还在这里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向国人发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号召。毛泽 东、邓中华、恽代英、向警予等曾在这所房子里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就任非常大总统三周年庆祝活动,并在门前的草坪上合影留念。
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翻当时的曹琨军阀政府,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讨时局,11月17日孙中山从广州到上海,停留五天旋即北上,而这一次在香山路上的小住却是诀别,翌年的3月12日上午9时25分,59岁的孙中山因操劳过度,在北京溘然长逝。孙中山逝世后,32岁的宋庆龄于4月11日回到上海,继续居住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她在这里先后会见了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埃德加·斯诺和英国作家萧伯纳。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宋庆龄撤退到香港。抗日战争胜利后,宋庆龄回到上海,把分散的物品重新集中起来,照孙中山先生在此居住时的原样布置。1945年,宋庆龄将这幢住宅移赠国民政府,以作为孙中山的永久性纪念地,成为瞻仰、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圣地。
淮海中路650弄3号:孙中山行宫
相比孙中山故居,孙中山行宫的知名度不高。原因在于这里从未作为孙中山纪念馆对外开放,藏在弄堂里的地理位置更进一步造就了其“养在深阁人未知”的处境。不过,它的历史地位却一点都不低。
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上海相继光复后,孙中山于是年12月25日从海外回国,下榻在宝昌路408号即今淮海中路650弄3号,房子是沪军都督府为他备下的,距如今的思南路只有二、三十米。这是一幢三层外廊式住宅建筑,房屋的主人原属法国人屠榭。每层有拱门式结构的房间八个,都带内阳台。南立面底层为连续的砖砌券廊,二三层均为红砖弧形券窗,清水灰砖外墙。窗楣、壁柱皆以红砖砌筑,二层窗间设柯林斯双柱,置券心石,三层科林斯单柱,无券心石。西立面底层两侧券门,中间三扇矩形长窗,并列4根方形壁柱。内饰庄重典雅,配色温暖的彩色玻璃、木制百叶窗、柚木地板、实木整体护墙,暗藏着一种讲究但又不奢华的气质。小洋楼前院和左右两侧都是几何形状的碧绿草坪,四周绕以绿叶丛和梧桐小树,充满了法式花园的味道。
这幢房子现名孙中山行宫旧址。当年孙中山居住期间,曾在这里筹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频繁约见各地政要,会见记者等。1911年12月26日,孙中山与黄兴等在这里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研究临时政府组织形式等重大问题。12月30日,这里召开同盟会本部临时会议,改订同盟会《暂行章程》,发表宣言,批评“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言论。31日,与日本友人宫崎滔天商议借款事项。1912年元旦上午,由此启程赴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这并非永久的离开,从1911年12月25日海外归来到1913年8月2日讨伐袁世凯失败逃亡日本,孙中山都以此地为主要的工作和生活场所。这座孙中山行宫旧址,可谓是百年辛亥的见证地,昔日门前车水马龙,名流出入众多。当年报章曾评价称,登堂入室可谓“一刻千金”。“我未携金钱来,所携来者革命之精神耳!”关于辛亥革命,孙中山留下了这样一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而他发表这句话的地方,正是在这幢房子里。
在2018年12月18日-2019年1月18日期间,孙中山行宫旧址举办了“情迁淮海路”展览,市民们兴致勃勃地前往参观,除了观展,还仔细地阅读了这幢有着特殊意义的老建筑。人们行走在楼房的回廊,站在露台上眺望风景时,身旁就是百年前“历史发生的房间”,顿时会有一种穿越之感。
作者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