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25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25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中国自古是一个饮食大国,过节吃什么一般是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何况还是被称为“大如年”的冬至。冬至,古称“日短”或“日短至”,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日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日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清嘉录》中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古时候,漂泊在外的游子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这一天,北方有“冬至到,吃水饺”的风俗,而许多上海人也会在冬至吃汤圆。说起来,无论是饺子,还是汤圆,都是我喜欢的食物。 在中国,饺子是和节庆分割不清的食物,凡是影视作品里要表现逢年过节的喜庆,爆竹和饺子总是要露把脸。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没有受到饺子代表过节的习俗影响,但赞同“好吃不如饺子”的说法,我喜欢饺子的美味。 我外婆是个点心师傅,以前经常会在家里做些面点,所以我从小就喜欢上了各种面点,其中尤以开春时的荠菜肉馅饺子最为喜欢。每逢开春野菜冒芽的时节,外婆就会让我挎个竹篮去野外挖荠菜。等我中午把荠菜带回家,外婆已赶好了手工饺子皮,把荠菜洗净切碎,再加入肉馅拌上香油,熟练地包好一个个圆圆胖胖的饺子。 外婆包的饺子最神奇的是有汤汁,虽然不多,但却鲜美。我曾经为此研究了很久,是放了肉冻?还是因为拌入的肉汁和香油?似乎都不像,饺子馅里的汤汁不油腻,只有清香。最后还是外婆解开了谜底,原来在包边的时候故意留下一个小口,煮饺子的时候,沸水渗入饺子和肉馅混合,留下了汤汁。这其中关键在于口子的大小,大了,水太多,饺子馅的鲜味都被冲淡了,小了,水渗不进来,饺子馅就会干巴巴。 在我的青少年时期,虽然身边有不少点心店,但偏偏没有卖饺子,所以我对饺子的认识,全部来自外婆。等到成年后,上海也出现了不少饺子店,喜欢吃饺子的我也曾吃过不少,甚至每次去北方,也会尝尝饺子,可惜对我来说,大部分饺子或者太干或者太油腻了些,尝鲜可以,吃多了会有些腻。看来,我爱的是饺子和大部分人的口感并不一致。 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南方,冬至则有着吃汤圆的习俗。“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陈志岁的《汤圆》一诗就反映了冬至节汤圆制作和人们过节的感受:“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拌云慢舀银缸水,抟雪轻摩玉掌肤。推入汤锅驱白鸭,捞来糖碗滚黄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 说起来也巧,和饺子一样,汤圆也是我从小爱吃的点心。我奶奶是宁波人,新年前都会提前做好准备包宁波汤圆,大年夜下午全家坐在一起包汤圆是我童年的新年记忆之一。可惜,虽然身为宁波人后代,我却不喜欢甜口味的宁波汤圆,作为肉食者,我更喜欢鲜肉汤圆。记得幼时,家门口就有家老字号的汤圆店。周日早餐,父亲会给我两毛钱作为周末福利,让我去买四个汤圆打牙祭。记忆中的汤圆个头不小,四个就有一大碗,每次我都需要先咬开一个小口子,吮吸滚烫的肉汁,有时吃得急,被肉汁烫得舌头发麻,仍然觉得非常美味。 可惜,幼年时有太多诱惑,为了买书,我经常得“挪用”这笔汤圆钱,很难吃个畅快。有一年冬至来临,我央求外婆多包些鲜肉汤圆。包汤圆前一天,外婆买了几大块肉皮,反复蒸煮搅成碎粒,再放在室外冷冻一晚凝成肉冻,拌入肉馅后,成了汤圆中肉汁的由来。汤圆很好吃,但肉冻做起来实在麻烦,虽然是上海土著,但我们家仍然多吃饺子少包汤圆。 如今,上海的习俗也在发生缓慢的变化,几乎每个街区都会有一两家小店卖北方水饺。比如上周末,我家附近的一家专门卖现包饺子的店前排起了长队,不少本地阿姨听到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后,也纷纷停步排队,一出手就是两三斤,让队伍越发得长了。反倒是卖汤圆的点心店比前两年更少了些,如果不想吃速冻汤圆,还真不容易找到。虽然冬至那天,朋友圈里有不少人在转发“上海人冬至不吃饺子”,然而在这个前行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风俗和口味的加速融合已是必然趋势。
作者 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