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南少林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伫立着两株高20余米、树冠伸展达30多米的古榕树。两棵榕树一雄一雌,左榕有须,右榕无须,恰合“男左女右”之说。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因乾隆皇帝担心南少林武僧与郑成功的部下联手抗清,遂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秋诏焚少林寺……从兹无复敢修者。”当地人相传,南少林被焚毁后,千年的香火灵气氤氲不散,化生出这两棵大榕树,荫佑着这一方禅宗圣土。
这已是泉州南少林第三次被毁了。一般认为,泉州少林寺是由因解救唐王李世民而名扬天下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和尚所建。史料记载,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前后,“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后传十二门徒,有力能擒虎、善挟千斤之鼎者,有能执千斤之弩、能舞百节链锤、飞行迅速者……《闽中记》载称:唐天佑元年(公元907年),“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南宋进士施梦说的《东鲁诗集》也称:“少林寺宇筑清源,十进山门万丈垣。百亩田园三岭地,千僧技击反王藩。”诗中所说的“王藩”,即指闽王王审知。王审知毁泉州少林寺,是该寺的第一次被毁。
《西山杂志》载,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诏修泉州少林寺,此为泉州少林寺的第二次兴起。北宋刘昌言诗:“遗迹清源兴国建,泉南到处少林风。”不难看出,泉州因有少林寺的存在,而使得练武之风盛行。《西山杂志·统志》又载:“宋景炎元年(即元至元13年,公元1276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之降元。……(元兵)追至少林寺……先行奇握温斯也,凶残成性,挥令冲少林寺,激起千僧之愤也。刀光剑影,(寺僧)以一当十,元兵尸横清源城东,枕骸遍野。唆都至,发矢,千僧毙焉,存者百人……亡入德化(戴云寺)。”此为泉州少林寺第二次被毁。
又据《少林寺内传》载,嵩山少林寺有垣然和尚,因武功超群,受到明朝嘉靖皇帝的嘉奖。垣然和尚的高足月空法师曾受命,带领30多位打出山门的武僧,到泉州复建了少林寺,后来少林僧众平倭立功,又留下一段“五百罗汉靖海氛”的佳话。此为泉州少林寺的第三次兴起。
历经“三兴三焚”之后,泉州南少林的故事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一指禅、水上漂、铁头功……这些少林绝学,也慢慢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江湖传说。斗转星移,桑田沧海,转眼又是250个春秋。1992年10月,泉州少林寺在清源山左侧凤山之麓的原址复建。红砖燕脊下,再闻晨钟暮鼓;绿树浓荫里,又见虎跃龙腾。势已参天的两棵古榕树,终于迎来了南少林武僧的回归,也见证了南少林武僧释理亮“一指禅”神功的重震江湖。
南少林武术融入了闽南人的尚武之风,它以正义气节为内核,崇尚诚信、坚忍、刚韧,爱国家、爱民族、爱乡里,以武悟道、以武载道,修身强魄、弘扬国粹,地域特色浓郁,饱含人文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文化内涵,所以每当国家有难之际、民族危亡之时,南少林武僧总能挺身而出、舍己赴义。
如今,跟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以南少林武术为载体的南少林文化,又一次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播海内外。11月24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庆祝成立28周年暨新届执行主席就职典礼”上,来自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近千名海内外武术界人士共话五祖拳发展,泉州少林寺方丈释常定当选为第十五届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主席。用常定方丈的话来说:“新一届联谊总会将沿着先辈们的奋斗足迹,继续谱写南少林五祖拳的传奇,推动五祖拳这一优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成为海外侨胞联系侨乡的感情纽带,成为世界各国同仁以武会友的桥梁,为促进各国家、地区、城市的民间往来、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作出更大贡献。”
□ 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