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27阅读
  • 2回复

[猎奇]游巫山,行巫水,逛巫博,探秘上古时期的巫文化[5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613
金币
976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2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27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2-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8-12-28) —

想要去了解一个城市,我们可能需要长期的实地考察,可能还需要积年累月的生活在那里,不花费一定的时日是无法对一个城市、地方、地域有所深入的认知的。而作为游人,我们每到达一个地方,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深入挖掘某一地域的人文与历史,也不能单单只走马观花的欣赏风景,这时候,博物馆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博物,本意是辨识了解各种事物,引申指万物。而博物馆则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现代社会中博物馆是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而这一词汇是源于古希腊语μουσεῖον,翻译过来是“缪斯神殿”之意。缪斯,作为古希腊神话中的一系列神衹,乃是主司艺术、文学与科学等领域九位文艺女神的总称。但最早的博物馆并不是今天的样子,它是由人类最初的炫耀与私欲经过漫长演化后逐渐转为教育学范畴下的实体概念。

走进巫博,就仿佛打开了时空大门,乘坐着由各个展品所搭建成的时空穿梭机来到了那个千百万年前的世界,寻找着关于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历史痕迹,和那些经过岁月长河漫长的涤荡所沉淀下的璀璨文明。

随着讲解员字正腔圆的开嗓,这趟时空旅行便宣告开始。巫山博物馆突出“四好”,即选址好,博物馆临江而建,面迎巫峡峡口,长江和大宁河在此交汇;建筑好,主题为仿汉代“阙”形建筑。(阙是宫殿,陵墓,官衙大门前两侧各位一座建筑,形如门楼中间没有门扇,故称“阙”)外观大气规整,与自然风景完美地融为一体,第三展览好,博物馆有四个展厅,一个临时展厅“巫山奇石”,一个基本陈列展厅“巫山,巫水,巫文化”,两个专题展览“长河遗珍”,“灵山毓秀”;而第四好,则是服务好,每一名讲解员都会在讲解过程中给参观者以良好的感受,并且对参观者提出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便是巨型弧形雕塑墙,在雕塑墙上共分为三个部分,精细的浮雕令人物栩栩如生,再现了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巫山人“茹毛饮血”的生活场景。转而即是五六千年新时期时代的大溪人狩猎、制陶等生活场景,从此便可了解到巫山地区早在20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此外还有神牛授书,大禹治水,和船工拉纤等巫文化场景雕刻。

“大巫山”既是一个空间上的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时间上的文化概念。空间上,“大巫山”以连绵起伏不断的巫山山脉为主体,北起大巴山南麓,南至清江北岸支流上游的分水岭地区,西为四川盆地,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自西向东横切而过,形成著名的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时间上,“大巫山”文化代表了自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形成发展至今的一条深厚的文化沉积带。作为“大巫山”文化的核心分布区域,巫山县不但是人类萌芽期,童年期原始文化的最高峰——龙骨坡文化与巫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长江流域巴文化、蜀文化与楚文化的融汇区、碰撞带。

长江流过四川宜宾之后,经重庆江津到湖北宜昌段被俗称为“川江”,是历史上巴蜀、黔(通过乌江在重庆涪陵注入长江)通往中国东部唯一的水上通道。川江下游江水穿越中国大陆第二阶梯巫山山脉,形成了长江上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因而该区域被合称为“三峡”。由于不同地区的岩性,三峡有峡谷和宽谷之分,峡谷多位于石灰岩地区,其地岩层质地坚硬,抗蚀力较强,因而河流对其两岸侵蚀较弱,但垂直裂隙比较发育,水流趁隙而入,对底部侵蚀。随河床逐渐加深,两岸坡谷岩层逐渐失去平衡,沿垂直裂隙崩落江中,形成悬崖峭壁。而当河流经过比较松软、抗蚀力较差的砂岩和页岩地区时,河流向两旁侵蚀作用加强,便形成宽谷。三峡工程启功以后,老城被淹没在水下,巫山县城整体向上迁移,巫山博物馆建立在两江交汇的地方,这里是大宁河,这里是长江,在炎热的夏天,大宁河的水是特别清澈,而长江的水则是格外的浑浊。

龙骨坡文化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占地约700平方米。发掘于1986年。在这里,发现了古人类门齿和带犬齿的颌骨化石,以及数十件与人类化石同一层次的巨猴、剑齿虎、双角犀等化石。经考证,这些化石属早更新世,距今204万年。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早期人类化石空白,对于人类起源和三河谷发育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专家根据牙齿的冠宽和冠高判定它由猿进化到了人,再通过牙齿的磨损程度分析知道这是一个老年个体,因为母系氏族的血缘关系,认为它是女性,所以被称为“巫山人的老祖母”,它便是两百多万年前“巫山人”在此出现的有力证据。

最开始这里是一块庄稼地,在1985年发现“巫山人”化石之后,才被称作“龙骨坡”,为何叫做龙骨坡呢?是因为当地老百姓把化石称作龙骨,大量变卖,龙骨是一种药材,所以龙骨坡因此得名。而后将化石及石器出土地点称为“龙骨坡遗址”,以石器为代表的各种人类加工制品定为“龙骨坡文化”。龙骨坡文化遗址的发掘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龙骨坡遗址地址年代距今有204万年,是迄今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人类化石点。

石器,为什么称它为石器,而不是石头,因为在这些石器上,有人类思维的呈现,人类通过摔击、锤击、打击等方法,制成具有形状和功能的工具,而红色标记的地方就有明显被敲打后留下的痕迹。石片与石器的分别多在厚度上,石片可以看出十分锋利的刀口,它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的刀片,两百万年前,巫山人就是用它来割肉的。经过四个阶段的发掘,龙骨坡遗址出土石器1000余件。


龙骨坡遗址发现了120种脊椎动物,其中116种哺乳动物,这是目前东亚第四纪研究中在同一地点,相同层位采集到的种类最多的化石地点。两百万年前长江和三峡尚未形成,气候温和,植被繁茂,首先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第二排小种大熊猫的化石,由于它的发现,为专家研究熊猫的进化提供了有力佐证。这些动物它们都是来自四面八方多种类型的动物,其中鬣狗就是北方草原上的动物。


龙骨坡遗址被城墙围拢着,在两百多万年前,龙骨坡遗址是一个山洞,经过剧烈的地壳运动,现在是一个山坡。山头放大看,像一个猿人的头部。这也被称为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之作。


在国际上,旧石器时代分为早期(258-20万年),中期(20-4万年)晚期(4-1万年),在大巫山这个地方早中晚都有分布,发展序列相对完整,由此可以说明人类在大巫山地区繁衍生息从未间断过,现存遗址内就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化石。


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到目前为止,巫山发现了十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这些遗址,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具有年代早,文化错综复杂的特点。石器要比旧石期的石器精细一些,这一时期用的是磨制石器而不再是粗狂的石头,陶器的诞生,(以粘土为胚,通过手工、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摄氏度高温下焙烧而形成的一种器具)可以看出人类已经熟练掌握用火技术,吃上了熟食,陶器就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这也说明人类在意识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

新石器时代大溪人生活场景图向我们展示了大巫山地区大溪人生活、捕猎、劳动的情景。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生产,自己制陶。不再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而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大巫山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分布着大溪文化,大溪文化是以巫山县大溪乡大溪遗址命名的距今约6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大溪文化时期,所展示的文化面貌极具观赏性,在大溪文化的墓葬中形式多样,葬式有直肢葬、俯身葬、屈肢葬,跪屈葬等葬式。人数有单人葬、双人葬、五人葬;次数有一次葬和二次葬。其中在大溪文化中期最具特色的葬式就是屈肢葬。

这里展出的2001年从大溪遗址整体切割而来的屈肢葬,有学者认为,屈肢葬是非正常死亡者的葬式,也有人认为是让死者的灵魂不再危害活人,也有人认为是仿照胎儿在母腹中的姿势,以便投胎转世等。还有人认为是仿睡眠姿势让死者安息,这些说法与当时人们的某种信仰有关,但无论哪一种观点,似乎都有站不住脚的地方,这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大溪文化时期,人们不但注重器物的使用功能,也非常注重器物的装饰性,彩陶就是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在器物上添加各种装饰是非常流行的,大溪是以红陶为主,这里展示的就是在大溪遗址出土的部分彩陶,我们可以从造型上看它是多种多样的,是多圜底器形,底部是圆形,花边深斧。其中在展柜里展示的陶豆,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盘子,当时的人是席地而坐,所以它的盘子底部比较高,从这些彩陶的纹样上就体现了仰韶文化的影响,因为中原仰韶文化比较盛行水波纹,在大溪文化中水波纹也是非常普遍的。

精美的装饰与完美的形态,很难想象这是出自古代人类之手,而这竟是早期玩具的雏形。


三峡地区本是不产玉的,而这里却出土了大量的玉器,专家研究当时可能出现了石器,骨器的手工作坊,于是人们就大量的生产,并用以物换物的方式,与三峡以外地区存在着贸易往来。今天我们看上去这些石器骨器简单粗糙,但在当时没有机械工具的年代却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大溪文化阶段,祭祀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战争、丰收,及重大节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原始宗教至少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有所萌芽,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原始宗教迅速发展,处于万物有灵的泛灵信仰阶段。当时人们会通过各种巫术参与宗教活动,社会组织和管理大多都落在巫师身上,又有“巫权时代”之称。大溪遗址、人民医院遗址都发现了一些和早期宗教活动有关迹象。大溪文化的墓葬区普遍发现祭祀坑,包括器物坑、狗坑、龟坑、鱼骨坑、牛坑等等,可能和人们对死者的祭祀或山川祭祀有关。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巫山是土家族的分布区域,至今保留延续祖先传统习俗,如祭鬼神,跳端公,演傩戏等文化。在巫山县志中有记载,每逢正月初九,当地百姓就会举行叫做乡人傩的文化活动,这就与傩戏面具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巫文化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原始宗教中“巫”内涵十分风度,它有着占卜、治病、祈祷、驱邪的意思。巫山地名的由来就与巫文化密切相关。走道两旁呈现的带有巫字字根,由早期巫师活动演变而来的各式书写体,巫字,可以这样解读,上一横为天,下一横为地,中间是神柱,两边是巫师,通过做法和天上的神灵沟通;灵字,下面是巫师,巫师通过嘴巴向上苍祈求降雨,在古代巫师是人灵魂掌管者,也是人神沟通的中介者;舞字,中间是个人拿着道具在跳舞。巫师就是以跳舞的方式来做法;(用鱼骨占卜和祭祀是三峡地区人们就地取材的特有习俗,这就是鱼。)噬字,噬草是巫师占卜所使用的工具。(灵、舞、噬。第一排是甲骨文,第二排是经文,第三排是篆体)

悬棺和栈道是巫文化的重要载体。世居在此的巴人,将逝去亲人的棺材放在悬崖高处,他们认为“弥高者以为至孝”,意思就是葬的越高,表示自己越孝顺。在当时是没有任何机械条件下,棺材如何放上去的,至今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汉代绿釉双耳陶釜,巫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出土于巫山土城坡墓地。专家对它的评价是:目前为止,长江三峡库区保存最古老,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釉陶釜。由于长期埋在地下,所以它的釉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绿色变成了银白色。在当时,它是用于烹饪的器具。

虎钮錞于,巫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战国巴人对虎的崇拜达到了顶峰造极的地步,我们可以看出它顶部是白虎的造型,它的使用方法是用绳子穿过老虎的肚子,上面悬挂起来,由于腹部是空心的,用木槌敲击会发出浑厚的声音,是当时鸣金收兵的军乐器,只有部落头领等有身份的人才可以陪葬。

鎏金铜牌饰,巫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鎏金铜牌饰是汉代流行于巫山的一种独特的棺椁装饰物,质地为薄铜片,表面鎏金或银,鎏金铜牌饰是巫山的一大特色,因为巫山出土的鎏金铜牌饰数量多,形制独特,具有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铜牌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别坐镇四方,西王母以至尊主神的身份端坐于仙山之上,山间有天梯,反映墓主渴望登之成仙的心愿。

雁形尊,1997年出土于巫山县水泥厂。入选过国家国宝档案节目,长39厘米,高45厘米,大雁是卧姿造型,脖子很长,身上的羽毛是用阴线刻画出来的,表面鎏金,十分精美。雁形尊后背上有一个盖,打开后盖,大雁的腹部是空心,它是当时人们盛酒的器具。从精美造型和实用功能,反映了巴人高超的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

殉葬陶俑在古代美术雕塑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巫山出土的两汉时期的陶人俑数量多,在风格造型上展现出川渝地区独有的人文精神。)这些陶人俑面带微笑,说明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幸福指数是很高的。(俸食女俑,形象的刻画出一位女婢形象,发髻和服饰反映了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高贵,是汉代妇女审美情趣和衣着装扮的真实再现。再细看俸食女俑怡然自得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舞俑头戴高哲,身穿抚地长裙,纤细而饱满的身材,生动传神的表情,将女性阴柔之美刻画的淋漓尽致。

这件疱厨俑为巫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走近仔细看,不难发觉案板上是一条鱼,巫山美食中的“巫山烤鱼”驰名中外,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在当时就已经流传烤鱼了,这也为巫山烤鱼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佐证。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伟长先生,在巫山博物馆参观时,仅在参观不到十分之一的文物时,就写下了“巫山文物,国之瑰宝”的题词。这是他当时在视察整个长江沿线文物的保护工作时,唯一留下的八个字。可见巫山博物馆内馆藏文物具有的极高价值。

在博物馆5层,定期会有不同的非遗节目展演,此行恰巧遇到非遗厅内正在表演皮影戏。只见在两尺见方的帷幕内,又是打斗奔跑跳跃,又是喜笑颜开悲痛哭泣,又是吹拉弹唱讲说评理,百把来件皮影饰件,在十余来种音乐器材的配合下表演的惟妙惟肖,出神入化。而这一切效果的呈现就在当场5个人的表演下便实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皮影由剪纸衍生而来,它起源于初唐,后经逐渐演变,到宋初传入三峡地区成为民间喜庆娱乐的一种重要表演,并流传至今。“三峡地区的皮影戏剧本多从南剧移植,唱腔与地方戏曲相互影响,其说唱词有比较固定的本子,俗称“杠子”(故事梗概),演出时曲艺人临场发挥。内容多为前朝后汉历代古人的活动及神话故事和脂粉风流之类,从盘古开天辟地唱到乾隆下江南,以唐朝薛家将和北宋杨家将等剧目最受欢迎。”何仕红说,他们经常演的剧目有《薛刚反唐》、《宝莲灯》、《走洪关》、《二虎山》、《紫阳山》、《九华山》、《四状元》等80余种。
滔滔长江水,巍巍大巫山,二百万年前的“巫山人”在这里高扬起亚洲人类的旗帜;五千年前的大溪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巫山神女守望着这片热土,留下了人世间大美传奇。这里奇峰叠嶂,云雾飘渺;宁河透迤,古迹绵延。这里是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这里是“巫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古人云:行到巫山必有诗。巫山以他那神奇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以他那热情的双手,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
湖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独特的韵味,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因此又有“芙蓉国”之称。湖南省共有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小编想给大家介绍的八个地方,都是出自于湖南,这些地名听着就能让你感觉走进了诗里,想立刻去感受一下那里的美。

凤凰——位于湖南省湘西的西南部,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而声名远扬,家喻户晓,古城依山傍水,走在古城内的青石板街道、看着沱江边的吊脚楼、感受着浓厚的苗族风情,湘西韵味十足。


桃源——是1600多年前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实景,从古以来陶渊明、李白、刘禹锡、陆游、苏轼等文人都在这里留下了经典的诗文。桃花源前面有沅江,后面是武陵群峰,境内参天古树,溪水清澈见底,真是非常符合桃源这个名字。


芙蓉——人们常说“清水出芙蓉”,这是一座“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你可以来看一看充满当地特色的土家吊脚楼,芙蓉镇因电影出名,而影片中“豆腐西施”刘晓庆卖的米豆腐,在这随处可见,你可以停下来,品尝一番。


韶山——是湘潭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这里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乡,每到主席诞辰日,都会有许多人前来游玩,怀念毛主席。


雨花——是湖南长沙的一个区,区名来源自长沙古佛道圣地-雨花亭,“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马上浮现在眼前,顿时感觉这个城市,充满了文艺范。


岳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大家熟悉的《岳阳楼记》,便是出自于此地,岳阳楼下的洞庭湖,是非常有名的鱼米之乡,物产极为丰富。


永顺——看名字就知道,祝福着人们永远平安顺利,这里风景优美,还有著名的不二门野溪温泉, 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是湖南省内的佛教胜地之一。


永兴——寓意着永远兴旺,这里是中国的印银都,有着一座用银打造的楼阁,墙上是银,摆件是银,所有东西都是银打造,置身于银的世界,感受银都的魅力。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8-12-2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清水河畔

UID: 1454392

发帖
12170
金币
1335
道行
500
原创
0
奖券
327
斑龄
0
道券
6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一般相机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67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24
最后登录: 2024-12-3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12-22
有机会去旅游一下。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6993
金币
267
道行
12566
原创
907
奖券
1380
斑龄
0
道券
1220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32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5-01-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12-22
那年登岳阳楼游洞庭湖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