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社区王阿姨神色匆匆地来到全科门诊跟笔者说:“医生啊,你赶紧给我开点头孢!”笔者忙问王阿姨:“发生了什么事情?抗生素不能随便开具,更不能随便吃。”
王阿姨说:“不随便使用抗生素这个道理我懂,但我刚刚做胃镜,病理报告说我的胃里有幽门螺杆菌(Hp),我这不是细菌感染了嘛!”听到这话,笔者跟王阿姨科普:“Hp不是我们平常说的细菌,而且其治疗也和平常的细菌感染大不一样。”
接下来,就请广大读者们跟着笔者对王阿姨的答疑解惑,来了解一下Hp。
什么是Hp?
Hp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
Hp感染有什么症状?
多数感染者并没有症状或并发症,但由于几乎所有Hp感染患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所以可能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
Hp感染就会得胃癌?
Hp感染的确是胃癌重要的危险因素,1994年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纳入到了Ⅰ类人类致癌物,但有胃癌风险不等于一定会患病。因为胃癌真正出现,不止需要Hp感染作为启动因素,还需要其他基因、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
但是!根除Hp能显著降低患胃癌的风险。所以,所有Hp活动性检测阳性患者,都需要接受治疗。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Hp检测?
既然所有Hp阳性患者都需要进行治疗,那么问题就在于哪些人群需要进行检测。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各国之间并未达成共识。
在欧美国家,只有胃癌的高危人群才被推荐进行检测,而在胃癌发病率较高的日本,则将其列入了成年人的普查项目。
根据我国Hp诊治共识,活动性或既往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强烈推荐进行Hp检测,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或胃黏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手术切除等患者也都推荐进行检测(推荐检测人群详细见表1)。
如何检测Hp?
为了确诊是否感染了Hp,我们需要科学地进行检测。目前的检查方法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
侵入性检测一般指的是胃镜时基于采集的活检标本进行的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染色等。
而非侵入性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13C和14C)、粪便抗原试验和血清学试验(血液Hp抗体检验)。相较侵入性检测,非侵入性检测简单方便、无痛苦,其中又以尿素呼气试验为最受推荐的方法,粪便抗原试验可做备选,血清学试验仅限于一些特定情况(如消化性溃疡出血、胃MALT淋巴瘤、严重胃黏膜萎缩)。
如何治疗Hp感染?
如果感染了Hp,除非有药物禁忌,都推荐接受治疗。目前仍然推荐铋剂四联,即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2种抗生素,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根除Hp治疗方案,也就是同时使用4种药物,连用10~14 d。具体使用哪种药物,要遵医嘱。
治疗后复查时间?
四联治疗后需要停药≥1个月再进行复查,一般使用尿素呼气试验就可以了。如果结果阴性,那就表明根除了;如果仍为阳性,那就表明初次治疗失败,需要调整方案进行补救治疗。
Hp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治疗前停服PPI≥2周,停服抗生素、铋剂等≥4周;如果是补救治疗,建议间隔2~3个月。
无论使用哪种治疗方案,因为涉及多种药物,都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不必过度紧张。常见情况有克拉霉素会引起口苦、轻度腹泻,呋喃唑酮会引起尿液变黄,铋剂会导致粪便呈灰黑色等。
由于过早使用抗生素对儿童健康不利,所以除非直系亲属有胃肠肿瘤病史或自身患有找不到其他原因的反复难治性缺铁性贫血,一般不推荐<14岁儿童进行Hp检查和根除治疗。
如何预防Hp感染?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p是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的,因此,Hp感染也有明显的家庭内聚集现象。
所以,一旦家庭成员中有1人被感染,家庭成员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冷食物注意清洁,集体用餐时使用公筷或采取分餐制,如果有明显症状,也可以检测是否被感染,以便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