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19阅读
  • 1回复

地方国资驰援,能否拆掉“双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cg112233

UID: 318653

 

发帖
49750
金币
104983
道行
1736
原创
6
奖券
1120
斑龄
51
道券
55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0
最后登录: 2023-03-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7
— 本帖被 wang007878 执行加亮操作(2018-10-21) —

深圳国资数百亿资金“拆雷”股权质押的消息,让深圳本地股集体暴动。地方国资接盘民营企业股权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迄今为止,包括深圳在内,山东、福建、四川、河南等十余个省市的国资,均已下场接手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提供流动性支持。


目前A股市场可以说有两只显而易见的黑天鹅,就是过度股权质押和债务违约潮。这两颗“雷”已经显化,已经不是隐性的灰犀牛了。先来看一下过度股权质押,截至10月12日, 市场质押股数6361亿股,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接近10%,市场质押市值5万亿元。其中大股东质押将近6000亿股,占所持有股份的7%。9月以来,已有16家公司发布了25份关于股权质押的风险公告。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共有近160起,截至9月27日,共有24家将部分股权转让国企。


债券违约潮可说是目前A股的第二颗雷。自7月份以来,债券违约呈高发态势,到9月26日,三季度单季已有22家企业的48只债券违约,涉及的债券余额约491亿元。


可以说,地方国资接盘民营企业股权对当前市场来说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流动性支持,一些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可能马上变成僵尸企业,影响市场稳定。但地方国资并非救世主,很多情况下也没有托盘、救市的能力。正像媒体报道的,国资入股后,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危机暂时解除。但相对于股东股权质押风险,从维持经营稳定的角度,如何化解上市公司本身的流动性压力和风险,显得更为重要。部分债务危机已暴露的上市公司计划引入国资之后,其债务问题至今仍未能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从根本上拆掉股权质押和债务违约“双雷”?


治理过度股权质押,治本之策是抓紧时间重新修订股权质押规则。其一,应“去杠杆”,禁止高杠杆循环股权质押。其二,给高比例股权质押划定红线,将大股东、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限制在一定幅度内,将上市公司的整体股权质押设定在一定限度内,防止出现大股东近乎100%质押、上市公司股权几乎全部质押的赌博式、自杀式融资。其三,对轻资产高估值、无主营忽悠式重组的公司,设定特殊的质押率。其四,防止大股东恶意股权质押来变相套现。


化解民营企业债务违约潮,应找出债务违约的根源对症下药,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有的人将矛头指向去杠杆政策,认为去杠杆太猛导致民企资金链断裂。其实,债务违约潮并不能怪罪去杠杆政策,民营企业如果踏踏实实做实业,不借杠杆不扩大自己的债务,活下去是没有问题的。很多坚持主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上市公司,业绩也大幅增长。出现问题的民企,大部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务正业,疯狂跨界并购,意图依靠重组来做大业绩。这些民企头脑发热,过度放大杠杆过度扩大自己的债务跨界经营。这些企业过度依靠举债驱动规模增长,但经营效率、现金流没有改善,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借新还旧无法继续,债务问题必然爆发。


在一定程度上说,民营企业债务违约潮也是为并购后遗症买单。前几年的“中国式并购”,主要表现为跟风式热门题材并购、忽悠式重组、业绩承诺对赌、高溢价收购、盲目跨界并购。当这些因素混合为一体,并购后遗症的爆发就成为必然。


因此,治理债务违约潮应严格并购重组政策,对忽悠式重组、几十亿买微信公众号之类的高溢价并购等严格监管。鼓励督促上市公司行并购之正道,想方设法谋求企业战略升级与产业链的整合,而不是胡乱借债、增发最终导致债务危机。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wsjordan

UID: 426163

发帖
870
金币
2706
道行
601
原创
1
奖券
24
斑龄
0
道券
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cannon
摄影级
初级
在线时间: 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4-25
最后登录: 2024-12-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10-18
也只是选择性的拆雷,现在局部塌方依然存在,还得熬呐。
1条评分金币+1
wcg112233 金币 +1 鼓励讨论 2018-10-1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