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一位叫David Ghysels的比利时人突发奇想,如果能让客人在百米高空中吃大餐,岂不是既浪漫又刺激。然而当时大多数人对他的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嗤之以鼻,对安全性的质疑尤为强烈。
没想到David的创意得到一位建筑公司老板的肯定,这位老板还是知名的起重机专家,两人联手创造出可以供22名顾客同时在空中用餐的平台,通过精密的技术计算,用平时盖楼的起重机将平台吊起到50米高空,实现了空中大餐的梦想。
这两个人还颇有商业头脑,他们将这不同凡响的空中大餐命名为Dinner in the Sky,10几年来到访过巴黎、拉斯维加斯、迪拜、开普敦等45个国家的标志性城市,在全球都被热烈追捧,5000多场惊心动魄的空中豪华盛宴无一失手,关于安全的议论从此烟消云散。2014年Dinner in the Sky曾来到上海,每位4999人民币可以面对东方明珠吃个大餐,虽然价格不菲,却供不应求,需要走后门才能预定到。
今年Dinner in the Sky重返故乡比利时,我们碰巧在比利时那穆尔偶遇了这场盛宴,而且只要285欧元,还不到上海的一半,真是太超值,当然不能放过。但当看到那高耸入云还有点单薄的起重机时,还真是有点肝颤。。。
还好Dinner in the Sky的主办方的“前戏”做得很足,上车前可以在下面休息区吃吃喝喝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也就舒缓了。
别说这休息区的餐前小菜颜值还真是不错,蜗牛配黑鱼仔,看起来蛮有腔调的,口味也好精致。
考验胆量的时候终于到了,工作人员将就餐平台收拾停当,一切就绪。这个平台表面看就是一个普通的大长桌,四周围着22个座椅,上面的玻璃顶表面乍看是防风雨的,但谁会下着雨上去吃饭呀,用来固定绳索可能才是真正的作用。
最厉害的就是这上面的座椅了,过山车同款,工作人员会用几道安全带把你固定在座椅上,这样想掉下去还真不容易,可以说万无一失,双脚呢则是悬空的,连个踏板都没有,惊不惊喜,刺不刺激。
干了这杯神奇的鸡蛋酒就准备升空了!难道是比利时人也懂中国的网络语言,鼓励我们要蛋定,蛋定吗?
别看只有22个食客,平台上算主厨一共有四五个服务人员,可以说比例是很高的,服务生都青春靓丽特别能活跃气氛,经常自己跟着音乐就能high起来。
随着起重机慢慢吊起平台,开始时会晃动比较明显,像颠簸摇曳的小船,脱离地面的无助感会突然涌现,甚至有些人发出了惊呼,不过升到半空就平稳了下来,从空中鸟瞰比利时瓦隆大区的首府那穆尔还是很惬意的。
服务生们开始忙前忙后,有的给客人倒酒有的在准备食材。在这个平台上其实大多数时间还是很平稳的,直到一阵阵大风吹来,才会真正感觉到原来我在空中啊,所以不要带容易被吹走的帽子围巾,拿好你的手机相机,我的一只叉子就不小心从空中掉了下去,还好这个项目永远都是在一片封闭的空地上进行,下面绝对不会有一个人。
最后平台会停在50米高空,差不多20层楼那么高吧,命都豁出去了,当然要吃点好的!Dinner in the sky的厨师全部都是米其林星厨,厨师和菜品每日轮换,今天赶上了应季的比利时国菜白芦笋,配上比利时葡萄酒,真是太幸运。
讲真,在空中做菜绝对是高难度技术活,平台摇摇晃晃再加上风吹日晒,别说做菜,拍照都拿不稳相机,拍出来10张有9张都是虚的斜的,这些美食包括主菜和前菜甚至汤都是现场烹制,真是佩服厨师的高超技艺。
我们的大厨是米其林二星厨师,不仅厨艺好,颜值高,还非常能演,属于逗逼型的技术专家,一有镜头对准就飞眉眼,几位女生都被电晕了。
可以负责任的说这空中大餐不仅仅吃的刺激,还真是色香味俱全,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味道棒棒的,前菜、主菜、甜品一道都不能少,对得起米其林的称号。
当然在50米高空吃饭,美食真的是次要的, 风景呢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刺激的感觉和新奇的体验。拿好手机、相机、gopro等各种自拍设备,记录下高空中难忘的精彩瞬间,如果胆子足够大,还可以把座椅向后倾斜45度,突然悬空躺倒的眩晕感实在是太刺激了。
这样的体验活动对恐高症的童鞋们还是蛮有挑战的,像我身边这位朋友在吃饭之余,大部分时间都双手紧扣小桌板,哈哈。其实完全不必担心,升得再高风再大也都是有惊无险,就算桌面上的杯子盘子都掉下去,人也会被安全带绑的死死的,想转个身都很困难。
每上一道菜主厨都会介绍这菜的特点,看他像雕琢艺术品一样的工作真是一种享受。平台缓缓下降时,动感的音乐响起,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最后一道甜品也上桌了,不知不觉近3个小时的时间匆匆而过,惊险、刺激、有趣就是我对Dinner in the Sky的评价。
Dinner in the Sky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十大奇特餐厅,最近还会在比利时停留一段时间,现在不仅有晚餐,还推出了午餐和早餐,只用不到晚餐285欧元一半的价格就能享受上海土豪4999人民币相同的待遇,那些没有预定上的同学可要抓紧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