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这篇文章讲述,广州一个7岁的小朋友,空腹吃了太多的荔枝之后,出现了昏迷症状。后来送医被诊断为荔枝病,幸好抢救及时,转危为安。
吃个荔枝都会致命?是不是荔枝病?带着种种疑问我们咨询了专家。
7岁小朋友空腹吃了太多荔枝后出现了昏迷是去年发生的事
推文中的死亡案例来自1999年
记者找到医院进行求证
推文中介绍,荔枝病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发生在荔枝成熟的季节,死亡率高。文中选择的案例,除广州那一例男童昏迷外,其他死亡的案例来自于19年前的广西——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刘莹出示了一份《小儿荔枝病71例临床分析》,1999年6月中旬到7月,71例患儿均来自荔枝种植区或收购荔枝区。年龄集中在2-10岁,其中61例抢救成功,10例死亡病例,是由于发病早期未能及时补充浓糖,或反复抽搐10小时以上未能及时就诊,虽经积极抢救,未能挽救生命。
关于荔枝病,也并非仅有此论文,1992年8月28日,《食用儿科临床杂志》曾刊登《小儿荔枝病的诊断及防治的探索》;2015年4月,《临床研究与报道》也曾刊登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荔枝中毒48例急诊救治分析》,荔枝中毒,指的正是“荔枝病”。
6月8日,记者拨通了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电话。
院办一位姓陈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儿科的确有一名叫刘莹的医生,不过目前已经退休。关于论文,是医生的个人行为,具体内容他们也无法考证。“最近医院没有接到类似的病例。”
记者想要刘莹医生的电话,遗憾的是医院方面表示,因为医生退休时间比较久了,暂时没办法要到医生的电话。
浙江临床上暂无吃荔枝致死病例
不过空腹吃荔枝确实不建议
“在浙江,临床上暂时还没有发现过纯粹因为吃荔枝死亡的病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杨任华说,推文中的这个研究是在1999年,而且死亡的病例都是因为抢救不及时。“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中,因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这样的状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记者随后又咨询了杭州市红会医院、省肿瘤医院等,对方都表示印象中浙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案例。
“死亡的病例没有,但是空腹吃荔枝,的确是不建议的。有一部分人吃过之后出现了头晕、不舒服的症状。其实这是餐后低血糖,症状有恶心、乏力,甚至高热、抽搐、昏迷等。这也就是大家所传的‘荔枝病’。”杨任华说。
果糖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
老人小孩系统不完善空腹吃有风险
事实上,这个原理并不难理解。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药房主任杜静解释,荔枝中含有La-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这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另外,众所周知,荔枝中果糖含量丰富,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血糖下降。
人体在空腹的状态下,本来血糖就会比平时低一些。一下子大量食用荔枝,摄入果糖,导致血糖下降,“措手不及”,对身体造成伤害。
“简单点来说,那么多果糖进入人体,按照人体的平衡机制,应该是需要将这些果糖‘打压’下去,就会催促胰岛素‘赶紧工作’,那么胰岛素接到命令就‘加班加点’,分泌量扩大。当人体的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系统都不完善的情况下,就会让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餐后血糖降低,当人体血糖降低到一定值以后,会引起脑细胞损伤。”浙江省肿瘤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宋灵兰解释,脑细胞的营养来源只有一个碳水化合物,它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给细胞进行供能,当胰岛素过量导致血糖过低的时候,脑细胞就没有能量供给,容易造成水肿,最终造成脑细胞的损伤。
“成人的整个内分泌系统相对稳定,而且神经系统也相对完善,所以吃荔枝问题不大。但老人和小孩,尤其是年纪越小的小孩,整体发育不完善,人体的应激反应也不是那么完全,所以对血糖的波动耐受性没有成人好,因此发生这些症状的概率会相对高。老人和孩子以防万一,千万别空腹吃很多荔枝。”宋灵兰提醒。
万一出现了轻度荔枝病的症状,也不是没有办法的,只要及时补充葡萄糖溶液,可以缓解。
建议一次性吃荔枝不超过10颗
吃前可以先盐水浸泡
这样说来,荔枝就不能吃了吗?
不是!只是别空腹、别贪嘴。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药房主任杜静提醒,荔枝含糖量很高,因此,糖尿病人不宜食用。阴虚火旺、咽喉干疼、牙龈肿痛、肝火旺盛的人也不宜食用。“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在吃荔枝前后适当喝点盐水、凉茶或绿豆汤,或者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这样可防虚火,还具有醒脾消滞的功效。用荔枝壳煎水喝,也能解荔枝热。”
在专家看来,一次吃个半斤左右的荔枝,不超过10颗,没有太大问题,如果3斤5斤吃,那是要闯祸的。
“不能多吃荔枝,还有其他因素。产地是广东的荔枝,可食部分占到71%,100克荔枝中糖分占到了14克,福建的荔枝糖分更高,每100克中糖分是18.2克。这可是减肥的人的克星。新鲜桂圆的糖分也高,比如莆田的新鲜桂圆,每100克中糖分有13克,广东桂圆含糖量更是高达18克,和福建的荔枝接近。这也不能贪食。”
“香蕉的甜度也比较高,100g中糖的含量在18-20g之间,但是香蕉容易饱,没人会拿香蕉两斤三斤地吃,所以不会像桂圆荔枝一样吃那么多。”宋灵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