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99阅读
  • 1回复

[纯水]深邃的文学目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703
金币
2501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2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30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3-08
         近年来我国文学创作呈现个性化与多样化交融的风貌,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扩展艺术版图:主题的深化与提升,题材的拓展与丰盈,形式的创制与灵变,态势的平稳与沉实,风格的炫丽与奇瑰,彰显出当代作家籍借独特文本讲述中国真实故事、重构文学连接现实并以此获取强大人文精神支持的不懈努力。

本文仅以部分长篇小说为例,面对时代嬗变与生活调整,这些作品或拂去历史尘埃,袒露先辈们守望桑梓的家国情怀;或切入现实生活,摹绘当下人的生存境状。



历史是现实的根脉和基元,对历史进行打量、抉发、思度与呈现,是当代作家价值认知的重要客体,也是艺术表达的重要方面。作家正在将回望目光投放得更为深彻更为阔远,这一美学症候在近年长篇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近年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其所呈具的历史想象、文学观念和写作手法,为当代文学谱系注入了崭新内涵。格非的《望春风》以从容平静的叙述,描写了一座清幽简朴的江南小镇,作品贯注着一种淡淡忧伤和浓浓乡愁,而这种一唱三叹式的情感旋律成为统摄全篇的基调与主线。

邱华栋的《时间的囚徒》,描绘的三代法国人“菲利普”与中国命运的耦合与交集,构成了整个故事的三条脉络,探寻和破译中西方近百年错综复杂的关系,既体现出作者对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独特理解,也表明了作者试图将文化理论中的“东方主义”转化为文学创作中“东方主义”的艺术追求。

葛亮的《北鸢》以细密扎实、静水深流般的文字,将藏匿在历史深层的国人特有的文化情怀和精神气质提挈出来,让人们感受时代条件下的“常情”分量,也让人们重新寓目维系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民心”力度。

张炜的《独药师》以更为简洁内敛而富有张力的语势,勾勒了第六代独药师传人季昨非由抵触革命到同情革命、再到援助革命和参加革命的渐变过程,书写了胶东半岛一户养生世家的旷世传奇,一方面展现了历史潮流的壮彻与浩荡,另一方面体现了儒、释、道等文化形态在齐鲁大地上的碰撞与融合,进而揭示了中华文化各种质素多元互通、互补共进的历史必然。

莫美的《墨雨》用简练传奇的笔触,追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湖南农民运动,作者以深邃目光检视百年前那段历史,以艺术形式再现腥风血雨中的农民革命,期冀读者珍惜过往、珍视当下、珍重未来。作品中人物命运的起伏辗转,故事情节的繁复多变,如同那场墨雨滋生出的枝枝蔓蔓,最终被岁月分解为铭心刻骨的历史记忆。

路内的《慈悲》以极为节制和颇为冷静的笔调,刻画了以水生为代表的一代产业工人勤勉笃奋的精神状态,营构出时光短促但世事骤变的氛围。作品所建构和阐释的平等互爱、安然若世的中国民间式“慈悲”,源于世道人心的期盼;这种“慈悲”所蕴含的体面与尊严,正是国人生命情感逻辑之所在。作品所创制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不仅颠覆了人们此前阅读同类题材小说的审美感受与经验,而且为历史题材小说拓展了新的路径和空间。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雷内·韦勒克在《批评的概念》一书中写到:“艺术避免不了与社会现实打交道,无论如何艺术都是当下现实的一种反应。”状绘时代的社会生活,确认其新生内质和厘清多方的关联,从中透析研判时代的流转迁变和脉象走势,依然是近年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维度。

王安忆继2012年出版《天香》后于2016年发表了长篇新作《匿名》,作品继续秉持王安忆特有的夹叙夹议创作风格,成为又一部极具叙事特色和思辨意味的长篇佳作。《匿名》几乎抛弃了小说惯有的众多元素,以隐喻、象征手法另辟蹊径地创建了一个新的艺术文本:主人公在城市里从有到无,在山坳里从无到有,然后在回返路途中戛然死去,作者对主人公在山野中的进化予以重新命名,并对与山村中奇异人物接触后重建的自我世界加以铺陈,展示了人类个体本能由退化而进化的涅槃再生,这是对人物精神向度和生存环境的深度关切与理性思考:即文明总体进程可能逾百世而不易,但社会具体变动却可以常说常新。作品把叙事重心指向匿名者,表明这是一次对生命常识的科普式恢复,也是一次对人类前生今世的考古式问询,更是王安忆在文学创作40周年之际对职业习性所做的一次重要突破。

“70后”作家中颇具实力与影响力的徐则臣,在《王城如海》中以感性姿态和复调结构,将众生以及他们千差万别的来路去向,共同聚拢到形式感与思想质地兼优的文本中,组构成多组突兀意象并幻化为大都市的表情,这种表情提醒人们认识到在都市繁华富丽的光鲜表象之外,还顽强地存在着绵长久远的“乡土根基”。

被誉为“一路风景”的作家付秀莹,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陌上》中,采用散点透视的结构,以舒缓节奏和细腻笔触,将华北平原上芳村里姐妹婆媳间的家长里短、恩爱情仇,编织成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图谱,展露“芳村”村民独特的生命体验,揭示年轻一代农民的心灵密码,表征着作者对乡村传统伦理的依恋和坚守。



日新月异的中国,仅有乡土社会显然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伴随国家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推进,城市社会结构、生活理念、生存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些作家与时俱进、适时尚变,纷纷聚焦锁定城市生活热点,于是近年来关于都市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呈强劲之势,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公开发表的城市题材长篇小说达20余部,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当属赵德发的《人类世》、吴亮的《朝霞》和王承志的《同和里》等。

赵德发作为一位兼具现实关怀、历史胸怀和人文情怀的作家,在《人类世》中融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表现技法于一炉,将当代现实生活、神话和人类学中的“时间简史”有机结合,把沿海城市建设置于全球化背景下加以观照和裁断,借用地质学的最新概念“人类世”来探究城市生态与环保问题,通过叙说主人公焦石矢志从事环境保护的故事,告诫人们应敬畏自然、珍视自然和爱惜自然。

吴亮是沪上资深文艺评论家,他在第一部长篇小说《朝霞》中,以蒙太奇式手法和思絮体风格,对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历史片段、以及生活在这座大都市里居民的生长方式进行了追叙、反思和叩问。编辑出身的知名作家王承志在《同和里》中,以睿智语言和幽默表达,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上海弄堂市井生活的陈年旧事,这些陈年旧事与表征城市文化特色的石库门等,共同构成了上海市的风俗与风情,作者对老上海的风俗风情寄予了深深留恋,而这种留恋无疑与当下诸多上海人的文化记忆是高度契合的。

平心而论,近年长篇小说在艺术上的确实绩不菲:作家对叙事策略的专注与偏爱,使长篇小说形式的发展更趋成熟稳定;对文本结构的在意与探究,使长篇小说文体越来越独特卓异;对细节情节的后现代化处理,也使长篇小说的容量更加殷实厚重。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只要作家们“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着力追踪和记录改革发展的实践,着力构建和固守艺术链接生活的桥梁,就能够不断涵育出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新特质新气象。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8
金币
49765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90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2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5-01-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3-08
耐得住寂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