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一表人才,风度翩翩;
他戎马一生,总管国政26年,巨细靡遗,罔有疏失;
他坚持和平共处、进退有节,外交风度倾倒世人无数;
对待爱情,他忠贞不渝,“纸短情长,吻你千遍”;
“为人民服务”,他穷尽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一生无儿无女,却被每位国民都视为家人;
离去时,他魂归大地,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
他,便是我们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2018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2周年的日子,纪念,缅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0年,年少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北上求学,在奉天东关模范学堂读书,一天老师提问“为什么而读书”,大家的回答都离不开升官发财。
唯有时年12岁的周恩来从容对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看来,他终其一生都在践行这最初的誓言。
▲1912年,东关模范学校成立两周年师生合影,前排中为周恩来
15岁那年,周恩来进入天津南开学校学习,因表现优异而为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张伯苓所器重,视之为“宰相之才”,特别免除其学杂费,这也是南开当时唯一的一个免费生。
▲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少年周恩来学习成绩优异,但却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他喜欢话剧,尤其擅长表演,他也是南开成立最早的新剧业余演出团体“南开新剧团”的主要成员。
▲“南开新剧团”主要演员合影,后排左一为周恩来
因为南开是男校,浓眉大眼斯文俊秀的周恩来,总是被请去客串女角“救场”,传神的扮相和演技总是惊艳四座,在南开一时传为趣谈。
▲周恩来(左二)在《仇大娘》中饰演女主角范慧娘
如果你认为周恩来演话剧只是自娱自乐,那你就错了。在他眼中,戏剧能“开民智,进民德”。
不仅自己演,他还亲自参与编写过多部新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新式文化和民主思想。
▲周恩来(前排左一)与老师伉乃如及同学在天津南开学校合影
周恩来还写得一手好字,在学生时代就出版过自己的字帖,行书楷书苍劲雄浑各有章法,书生意气力透纸背,字里行间尽显文人风骨。
▲周恩来赠予同窗的题字
印象中,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式的人物,如同诸葛亮“羽扇纶巾”。但其实,他可是难得一见的“武林高手”。
在天津读书时,周恩来曾拜入武师韩纂侠门下,专门研习“形意八卦”。
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被选派日本留学,临行前,为同学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立志报国济世,重整河山。
▲留日学生合影 周恩来(后排右一)
在日本,周恩来广交朋友,不断汲取科学民主的新思潮,逐渐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彼时的神州风云变幻,气象初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19年周恩来毅然归国,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时期的周恩来
1920年,周恩来怀着对真理的渴望,搭乘法国波尔多斯号邮轮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旅居英、法、德。
▲周恩来与李福景、常策欧伦敦合影
周恩来从年少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求学南开,留学日本,旅居欧洲……一切,都像是在为一场伟大的革命铺平道路。
为中国的明天而奋斗
尼克松曾说:“中国如果没有毛 泽 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周恩来指挥工人运动,发动南昌起义,实施战略大转移,处置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赴国统区与蒋介石斗智斗勇……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一个新的黎明。
▲1937年,毛 泽 东(左二)、周恩来(左一)、博古(右一)在延安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所有人都穿着庄重笔挺的礼服,唯有周恩来穿着一件旧卡其布中山装。忙于政治协商会议工作的他,已经四天四夜没合眼。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继承的是旧中国屈辱的外交遗产,政治上的不承认、军事上的“遏制”,经济上的封锁,在外交方面可算是山穷水尽,困难重重。
1949年,周恩来开始亲自运筹新中国外交。作为外交部长的周恩来 ,在外交场合经常要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敌视和挑衅,但总能被他睿智的化解。
▲周恩来设宴为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饯行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
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面对西方记者的试探和嘲笑,以幽默的回答避其锋芒,赢得赞誉。
日内瓦会议,周恩来代表新中国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他步履坚定,神情沉稳,舌战以杜勒斯为代表的“十六国”,让西方世界为之震动。
▲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万隆会议(首次亚非会议),周恩来以“求同存异”的发言征服全场,树立新中国真诚友好的形象。
▲万隆会议
1960年4月20日,周恩来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访问印度并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在西藏是中国领土的问题上表达了强硬的态度。
1971年,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问:“中国现在四亿人,要修多少厕所?”他轻轻一笑回答:“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周总理的回答柔中带刚,在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的场合下,隐喻地回击了对方的有意羞辱,却语出惊人,让对方自取其辱。
尼克松曾在访华后说:“他(周恩来)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有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
▲1972年北京,尼克松知道周恩来一只手臂受过伤,主动为其脱下大衣
1975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抱病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伊利耶·维尔德茨。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周总理绝对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舌战群国,万隆立威,求同存异,中美建交,智答记者……通过他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新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而世界则透过周恩来,看到了不一样的新中国。
择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
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一辈子忠于自己的爱情,与邓颖超不弃不离,共度一生。
他们在“五四”运动中相识,并非一见钟情,却在一生的相伴中逐渐积淀成深沉的爱。
1925年,周恩来27岁,邓颖超21岁,他们结婚了,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满座的高朋。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走了,忙于指挥省港大罢工。
那一年,邓颖超为了做好地下工作偷偷打掉了孩子,让周恩来火冒三丈。
▲1926年广东汕头,两人结婚1周年纪念
1927年,再度怀孕的邓颖超因难产,孩子一生下来就夭折了,此后,邓颖超再没有怀上过孩子。
▲1950年,两人结婚二十五周年留影
▲1955年,邓颖超和周恩来游八达岭
▲1970年,两人45周年结婚纪念照
那个年代,没有鲜花,没有钻戒,没有誓言,但牵了手就是一辈子,他们的爱情,战火纷飞,时光荏苒,一点一滴白了头。
周总理去世后,她住在西花厅的总理故居,再也没有变动过居所,那里有他的影子,有属于他们共同的回忆。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邓颖超
▲邓颖超在总理生前最爱的海棠花树下留影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周恩来虽身居高位,却永远那么让人容易亲近,仿佛只为人民而来。
▲1958年,周恩来视察怀柔水库建设工地
▲周恩来到广东省新会县农村视察
新中国百废待兴,他上山下田入矿井,哪里有需要,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
▲周恩来在唐山开滦唐家庄矿井与矿工在一起
来自全国各地的繁杂事务堆满案头,他勤勤恳恳,不辞辛劳,一直到生命最后那段时期,仍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
目睹群众贫困,他会禁不住落泪,即使病重,依然抱病操劳国事……
▲1962年,周恩来视察国营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
他总对身边的人说:比起在革命中牺牲的战友同志,我们仅仅是幸存者,没有权利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的第二天,周恩来到震灾区视察并慰问群众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因病逝世,一时间,举国上下一片哀恸,首都百万群众自发来到天安门广场,泪洒十里长街,为敬爱的总理送别最后一程。
年少时,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长大后,您为中国的明天而奋斗。
曾经,开国大典的时候飞机不够,您说那就飞两遍;现在,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我们有了自己的大飞机,而且要多少有多少。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有了世界顶尖的量子计算机,我们能用大桥连接起香港澳门珠海三地,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高速列车“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敬爱的周总理,您看到了吗?
当年送您的十里长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
这盛世,如您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