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是秋季的时令主气,医学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最多的词。
秋燥有哪些表现
人病归根究底有六因,即风、寒、暑、湿、燥、火,而秋燥便是六因中的“燥”,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中的“望”可知,“燥”会使人“舌质红,苔光剥”。秋燥的体感反应就是口干、身体起皮、手足皲裂、口腔溃疡、流鼻血等。
在秋燥反应中,首当其冲会受伤的就是肺部。“肺喜润恶燥”,因此秋燥侵袭人体极易伤肺,口鼻为肺之门户,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干痛等症状,有些人会干咳,声哑气喘不停,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很多女孩子,一到秋天就容易掉头发,这其实也是秋燥所引起的。这是由于秋天干燥,人体血液循环变差所致。
预防秋燥的方法
1、调节心情谨防秋燥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
2、早卧早起少辛多酸
提起养生,日常起居和饮食自然是重中之重。立秋后,大家应在饮食起居上进行调整,夏季的饮食结构和起居时间已经不适合这个节气的养生了。立秋之际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做到“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敛太过。
3、少吃冷饮多喝热粥
立秋后虽有了凉意,但还有些“暑气”没散,暑热中人的毛孔是张开的,皮肤的纹理比较疏松,容易受外界的邪气侵袭,出现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
4、防秋燥的饮食方法
梨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对儿童肺热咳嗽、麻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柑橘
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等症状。
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解烦渴的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等症状,可作食疗极品。石榴捣汁或熬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咳等。
葡萄
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蜜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经常食用,对体质虚弱和过度疲劳者均有补益。葡萄干,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体弱血虚者的滋补佳品。
秋季以“燥”贯穿整个季节,人体各种燥症随之而来,让人混身不舒服;另外秋分过后夜渐长而日渐短,日照时间变短容易让人产生悲秋情绪而心情好。这个季节调和肝肺就成了养生的重点,小编推荐几款秋季润燥养生茶,让您平安度秋燥,心情愉悦。
1、西洋参麦冬饮
材料:西洋参5克,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滤汁,加蜂蜜适量代茶饮。
功效:养阴润肺、生津止渴。
适宜人群:阴虚内热、久咳、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疼痛、口干口渴者。
禁忌证:风寒感冒咳嗽及肺寒白痰多者不宜。
2、胖大海枸杞茶
材料:胖大海5克,枸杞子10克,麦冬10克泡茶。
功效:滋阴益肾、明目、解毒利咽。
适宜人群:阴虚内热伴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咽喉肿痛、视物模糊者。
禁忌证:外感发热、消化不良者不宜。
3、雪梨甘蔗汁
材料:雪梨2只,荸荠、甘蔗去皮各300克,榨汁同服。
功效:润肺生津、利尿通淋。
适宜人群:肺阴不足,伴咳嗽、咽痛、口干、小便淋涩不畅者。
禁忌证:脾胃虚弱、腹泻、便溏者不宜。
4、疏肝解郁代茶饮-玫瑰菊花饮
菊花有舒肝气的作用,玫瑰花有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的作用。
用法:玫瑰10克,菊花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5、疏肝开胃代茶饮-山楂麦芽茶
用法:山楂50克,麦芽20克,菊花2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缓解心情不好会导致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