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人力资源专家曾这样讲,“发现并用好一个人的优点,你只能得60分;如果你想得100分的话,就必须容忍一个人的缺点,发现并合理利用他的缺点和不足。”这告诉我们:选人用人不仅要用其所长,而且要看到尺短寸长,善于化短为长。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实,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都不是绝对的,在不同条件下,长处和短处可以互相转换,而这种长短互换的辩证关系,正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比如,有的人性格倔强,但可能做事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有的人办事缓慢,却可能工作认真细致,不会出现大的纰漏。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科学选人用人的关键在于尽量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促使其发挥最大潜能。
化短为长是一种选人用人的胆识。唐朝的宰相韩滉有一次在家中接待一个前来求职的年轻人,此人看上去不善言谈、不懂世故,脾气还有些古怪。连一旁的介绍人都感到非常尴尬,觉得他不会被看中。不料,韩滉却留下了这个年轻人。因为韩滉从这个年轻人不通人情世故的短处中,看到了他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长处,于是任命他为“监库门”。年轻人上任后,果然不出其所料,恪尽职守,库亏之事极少发生。由此可见,韩滉用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从他人的短处中看到长处,并为其提供合适的岗位,实现化短为长、才尽其用。古人尚能如此,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方面更应懂得尺短寸长的道理,在干部任用中既用其长,又善于化短为长。
现实生活中,化短为长的事例还有很多。美国一家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中工作。可是,视力正常的人一旦进入暗室就会失去方向感,工作时常常手足无措。因此,有人建议雇佣盲人来从事这项工作,因为在暗室中工作盲人往往会胜过常人。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接受了这一建议,将在暗室工作的人员全部调整为盲人,结果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我国深圳的一家高新技术公司在对员工进行综合测评后,除了根据个人的专长与优点分工,还按照每个人的缺点来编排岗位,使其短处在合适的岗位上变为长处。比如,让吹毛求疵的人当产品质量管理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斤斤计较的人参加财务管理,让性情急躁、争强好胜的年轻人当青年突击队长,等等。这样,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效益。
在选人用人中怎样才能做到化短为长?就领导干部而言,既要了解下属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缺点如何才能转化为优点;又要精准掌握本单位的整体状况,清楚哪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下属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其身上通常情况下的缺点在特定岗位上成为优点,实现化短为长。当然,化短为长的前提是不违反 党纪国法,如果发现下属的短处有可能触碰纪律红线,就必须及时批评与纠正。
唐朝政论家陆贽有言:“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身为领导干部善于用人所长固然值得肯定,但如果能从人的短处中发现并挖掘长处,由善用人长发展到善用人短,做到化短为长,更值得称赞。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应当有这样的自信与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