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夏季闷热潮湿,“小满”之际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这使人体内湿气逐步加重。且随着气温升高,人们更偏爱小满时节冷饮消暑降温,加上早晚仍较凉,昼夜温差较大,脾和胃肠道功能更显不利。专家表示,小满节气应预防湿邪致病,适当的养生汤可达防病功效。
小满节气饮食宜清热祛湿
此时早晚仍较凉,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过湿对脾不利,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
另外,小满后不但天气炎热,汗出较多,雨水也较多,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当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理,还可以常饮些生脉饮以益气生津。
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多食甘凉或甘寒。但应注意,因苦味食物能泻能燥能坚,所以不宜多食。否则人体时期过大或进食生冷饮食易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
推荐三款去湿汤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以下推荐三款小满节气清热祛湿养生汤:
1、土茯苓双豆猪瘦肉
材料:土茯苓30克、祛湿豆50克、赤小豆30克、陈皮14个、猪瘦肉300克、生姜3片。
做法:土茯苓、祛湿豆、赤小豆均浸泡、洗净,陈皮去瓤;猪瘦肉洗净,切块,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一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有清热、祛湿、解毒的功效,同时亦是暮春时家庭祛湿健脾的养生汤水,且男女老少皆宜。
2、红菜头薯仔番茄汤
材料:红菜头300克、薯仔200~250克、番茄2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红菜头取其叶茎;薯仔去皮,切块;番茄切块;瘦肉切块。在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姜和薯仔、瘦肉,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个小时,下红菜头叶茎和番茄,继续煲10分钟,下盐便可。为3~4人量。
功效:每年3月至5月间,正是吃红菜头的最佳时节,以红菜头配薯仔番茄煲猪瘦肉为汤,气味醇香平和可口,有健脾益气、养肝暖胃的功效,为初夏时家庭养生靓汤。
3、冬瓜汤
材料:冬瓜、葱花、姜米、盐、食用油。
做法:冬瓜洗净切片备用。 姜米和葱花入冷水烧开,放入冬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2分钟。调入食盐,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功效:冬瓜性寒味甘,清热生津,僻暑除烦,在夏日服食尤为适宜。维生素C较多,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较低,高血压、肾脏病、浮肿病等患者食之,可达到消肿而不伤正气的作用。
每年5月20日至22日,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小满节气气温将进一步升高,人们应该如何养生?
注意预防湿疹 皮肤感染等疾病
每年随着小满节气的来临,气温持续升高、湿气逐步加大,在这种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下,湿疹、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开始高发,部分人群皮肤表层还易受到外部感染,长出疖子。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易在脖子后方长疖子。
东直门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刘敏说:“用野菜熬水、用蒲公英泡茶饮用,或者用藿香正气水清洗皮肤,这些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皮肤受到外部感染,如果有些人发现皮肤表层已经长了疖子,那么在治疗时应以清热解毒为主。”
刘敏提示称,疖子可能长在人们身体表层皮肤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腰部、臀部、大腿根部等易出汗的隐蔽部位。另外,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千万不要选择油状膏体类药物,因为这种质地的药物涂抹在皮肤表层不透气,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还会阻滞病情缓解。
饮食以苦味为主
自小满节气起,人们可以开始适当食用茶、苦瓜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苦味食物。
《本草纲目》一书中称: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可见,在人们容易心火旺盛的夏天,苦味食物不仅能够起到安神清心的作用,而且还能抗疲劳。
需要注意的是,苦味食物不宜过多食用,多食以后易伤害心阳、脾阳。“在食用之前人们应该先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身体体质,该食物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群。”刘敏直言,脾胃虚寒的人群应谨慎食用苦味食物。
另外,随着夏季的到来,食物的腐烂速度开始加快、细菌开始繁殖,肠道类疾病开始高发。人们在饮食上务必注意卫生,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例如黄瓜、西红柿、草莓、樱桃等应季的蔬菜、水果),饮食不要过分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