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06阅读
  • 1回复

[猎奇]广西最大的湿地公园,现在正是最好看的时候[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0303
金币
18222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5791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05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4-09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7-04-13) —




说起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会仙湿地,还有湿地里秋风中摇曳的芦苇、晨光里嬉戏的水鸟,或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绰约风姿,还有那些小桥流水人家,还有,一个多彩的梦里水乡。

初见睦洞

会仙湿地的特色是相思埭,而最具代表性的风光则在睦洞湖。睦洞湖位于桂柳运河中段,是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素有“聚仙泽”之称。睦洞湖很小巧,面积只有2000余亩,由近千个大大小小的塘汊串联构成。这里是候鸟理想的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大量白鹭在此停留、觅食,叽叽的求偶声常常飘荡在湖面上。



睦洞的农民这一两年来开始了自发的“旅游产业”——给游人划船,做农家饭。而所谓的游人,也大多是来自桂林市内,因为这种自助旅游形式的小范围传播而慕名前来。“我去年春天的时候去那里的,当时的感觉是‘惊为天人’,真的很难想象就在这个城市里面会有一个这么淳朴原始的地方,就过去那么点路,就会完全忘记是在桂林了”,这是一位市里女孩的说辞。来到睦洞,就能体会会仙湿地的惊艳,可能首先是来自这种“大隐隐于市”的气质,独守美景而浑不自知,对于这里的原住民来说,湿地的更大意义是让他们养殖鱼虾,赖以生存。



沿岸记忆

兜载我们游览湿地的是一艘红漆的铁皮船,这种船一次能搭5、6个人。船划动起来的时候,在睦洞的水气里,闷热的暑气开始消退。要在湿地里划一圈,全程耗时一个半小时左右,随着水波荡漾,50多岁的撑船女人作为睦洞的原住民,开始了沿岸的记忆。



事实上,对于这片湿地的住户来说,船是最家常的交通工具。“划一个船,哪里都能到,在我们这里,船的作用就跟自行车差不多,每家都有船,大船小船都有。”撑船女人告诉我们,她十一二岁就开始划船,已经划了三十多年了,以前是纯粹当作交通工具,划着船去地里干活、河里捕鱼,替游客划船还是这一两年的事。

在会仙湿地的水域里,在两岸水草的摇曳和树木的绿荫之中摇晃船桨,穿梭来去,这种看上去颇像电影场景的画面就是睦洞居民诗意的生活方式,更多人是直接临水而居的,水面上四处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水景房”。



“前面那段有鸟,你们要抓拍。”;“这棵树我们小时候就在这儿的。”……一路深入睦洞腹地,女人熟悉这里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像她这样的原住民来说,睦洞湖是从小到大烂熟于心的四季风光,也是能让她靠水吃水,赖以生存的地方。女人告诉我们,以前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一块薄田种些稻谷,主要是靠养鱼为生,现在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就剩下他们这样的老人了。“我儿子媳妇都在市里打工,我就管着孙子和家里的鱼塘,星期六、星期天游客来得多的时候就划划船,日子也还可以。”

船行湿地

水面时而狭窄蜿蜒,时而豁然开朗,杨柳树青翠,各种水鸟则因为天气太热而躲在了水草深处憩息,要在一早一晚才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清澈的湖水下,透亮的蓝思草、灯笼草随水流而动。在密密的水草上,依附着田螺和大量石螺,随手一捞就是一大把。女人说,农闲的时候,她们用长长的竹筢捞石螺,清晨拿到睦洞路口去卖。



小船在曲折的水域里七拐八弯,撑船的女人手法纯熟,视若等闲,还一路上在水域里跟熟人打招呼。她的熟人们往往是单人驾驶着比我们的“游船”规格小一些的船只,看上去也颇为悠哉游哉。水面上有时会游过几只鸭子,还有一只不怕热的白鹭冒出头来,在水草和树木间忽高忽低地掠过,等我们试图靠近它的时候,它又缩回头去,倏忽不见了。



眼前渐渐出现了一大片荷花。荷花开在这里,并不像公园的荷,有着万众瞩目的明媚,却是羞涩质朴的风味。这时候女人很热心地说要给我们摘个新鲜莲蓬吃,然后把船划过去,荷叶擦着船身发出声响,很有一种浪漫主义作派。女人让我们在船上等着,挽起裤脚就出发了。等她再出现的时候,斗笠里已经满满一堆莲蓬了。船重新划起来,我们一边谈笑,一边剥开个莲蓬,莲子果然个大饱满,鲜嫩甘甜。

水气弥漫,桨声摇荡,一时间,种种情形都带着不真实的美感,让我们直到离开,都没想起来问问女人姓什么。

会仙的桥

有水就有桥。会仙除了水乡风情,桥也是极其动人的。

会仙的古石拱桥古色古香,小巧精致,造型颇有地方特色,桥分为单孔、双孔或五孔,桥面平铺石板或垒石阶,现保存完整,又便于参观游览的有大河头村的铜桥、廖家村的五孔桥(兴隆桥)。



关于铜桥,我印象很深的是漓江出版社滕彬编写的《桂林风光摄影指南》里的一张照片:远景是一片朦胧的烟雾和很桂林的几座山;中景是一座破落而安静的小桥,一个戴斗笠的农夫正赶着两头牛上桥;近景是几缕嫩绿的柳枝,有已经舒展的柳叶,还有鼓鼓的柳芽儿。作者写到,“作品名称:会仙铜桥,最佳拍摄季节:3-5月”。

虽然是按图索骥,但当见到实景时,还是颇为震憾。用“小桥流水人家”,用来描绘会仙的景致最恰当不过,不但具有诗境之美,更有结构美,人家——房屋,有面之美,流水,有线之美,桥就是连结这面和线的纽带,连出了诗的意境,更连成了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卷。



铜桥由东向西跨过会仙河,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6.5米,桥面宽5.2米,拱跨度9米,水面至拱顶3.5米左右,用大粗料石错缝迭砌而成。经历了近300年风雨的铜桥,目前,除部分料石稍有倾斜外,基本保存完好。

在会仙,坐着舟楫看桥是一种风情,远远地看桥是一种风情,站在凌波的小桥上纵目又是另一种风情。临水的驳岸,贴水的老宅,杨柳迎风拂水,民宅白墙黑瓦,一切都是那样的悠闲淡然,恬静自得。会仙的桥像专注写生的学子笔下的一幅画,像品茶小憩的老者手中的一壶茶,更像思乡游子梦里的一个情。

寻访下庄

来到会仙,除了湿地和古石桥,值得看一看的还有开凿于唐代长寿元年(公元632年)的古桂柳运河,它沟通了漓江和柳江,促进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经济与文化交流,还在运河两岸的村落间,积淀了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明清时期的守陡人在运河畔扎下根,后代繁衍成了睦洞、陡门、上高桥、下高桥、下庄等村落。听说下庄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我们决定去那一探究竟。



下庄,得水陆交通之便,历史上较为富庶,整个村庄有着较好的规划。沿村外的石板路穿过广门进寨,便是下庄的主巷道,也是村子中轴线,两旁房屋和支巷沿山势弧线伸展,整个村庄似蝶形布局。走进下庄,抬头触目的全是依山势而上的青石巷道。下庄的石材来源方便,全部取自后山侧面,古时用钢筋钻洞,合力撬开,便可得到大块的片状青石板。房屋的入户阶梯、门槛、天池、屋檐石都由大块青石铺成,墙上部多为泥砖结构,青砖房不多,下方都是经过雕琢的大块料石砌成的高腰墙裙。当年下庄的房屋设计者独具匠心,利用高腰石墙裙来做基础,一是平整坡形地势,二是有效抵御暴雨时后山冲刷下来的洪水,因而几百年来鲜有泥砖房倒塌。有些人家房子的排水洞、家里的石舂和石磨也是用大块青石精心雕成。



下庄的建筑元素都较为美观,处处透着审美情趣,跟下庄半个村子的人家都是木工世家有关,所以,在下庄,至今还能看到木匠制作的龙骨水车,这种世世代代沿用的抽水灌溉工具。
1条评分金币+12
xgch 金币 +12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7-04-1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7463
金币
45477
道行
38014
原创
108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28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4-09
湿地公园要乘船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