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怕out,就怕out后不微博不度娘。我赶紧微博上搜搜,度娘上问问。霍……地道赞,原来就是家餐厅嘛!问题是,一家餐厅还没开业,就在厦门美食圈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个就厉害了!
我就好奇了,地道赞,你凭啥还没开就那么火?!
B哥带着我,我带着好奇,就趁着它还没开业,独家探访,去看看它究竟有什么魅力!
一进店,才坐下,我就问了老板一个问题。
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后,差点泪奔。
我问老板什么?
我问老板的是,这些餐具有送吗?有送吗?送吗!?
席间,我无数次按捺下想把这些偷偷打包带走的心!
老板你拿那么有feel的餐具上桌
你这不是撩拨人嘛?
小时候,总喜欢去鼓浪屿,总喜欢在船尾上看着追逐轮船卷起海浪的白海豚。那时候白海豚的起起伏伏,像是咯咯大笑开关,乘着碧波住进心里。现在的船只渐多,轮渡与鼓浪屿已再难看到白海豚的身影,就如同记忆里的古早厦门,再难寻见,可思绪却犹如海浪带起的浪花,翻涌。
八卦八角的中国风,却带着些许西方画风的茶壶、茶杯,晕染不尽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东情西韵。这似乎才是古早的厦门,带着东方的情怀,西方的韵味的厦门,这才是渐渐被现代化冲击渐渐在记忆里被抹去的厦门。
——图片来源网络
就像网上看到的这张仿佛香港街头的所在,这竟然是早年的老厦门,早年的中山路。
餐巾纸淡淡的水彩画风,停着渔船的沙坡尾仿佛还在。
八角勺上的白鹭栩栩欲飞。只是在游客中谁还知晓鹭岛的称呼,而又有多少厦门年轻人还记得鹭岛那关于白鹭的美丽传说?
有人曾问我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只发发九宫格
却对美食没有太多的评价
其实原因简单
每个人的口味不同
对美食的评断也不尽相同
就像川味重麻湘味重辣
就像北方的口味重咸南方的口味却显清淡
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谁也说不清楚,海蛎炸究竟是地瓜粉还是米汤带来记忆中的味道;就如同谁也说不清,五香究竟是加马蹄粒还是加洋葱来得好吃又或者正宗。可味蕾上的回忆,总会有某些你熟悉的味道等待被唤醒。就像在触及萝卜酸的一瞬,时光回转,回到那个青涩甚至懵懂的厦门古早时。
在那个青涩懵懂的年代,肉骨茶也还不是很多现今95后认知的,是属于港粤的特色。纷乱的年代,远赴南洋的人们,肉骨茶的派别众多,都氤氲思乡之情的肉骨茶,在华侨的口中是怎么样的想念,仿若汤里淡雅却又霸道的古龙味,就有着厦门独特的印记。
又是否记得
海的碧蓝
与虾面鲜美的红汤
诉说着这座海岛上
渔村渔民过往的点点滴滴
吃着吃着我和B哥说
或许我们已经不是在吃厦门的小吃了
看着碟子上鼓浪屿红顶白墙的图案
嘴里的食物更像是一种情怀
一种关于老厦门东情西韵的情怀
好似芋包的外甜内咸
却完美的融合
有些时候有些东西
说不清道不明
尤其对于生我养我的城
那份感觉总会化作街头巷尾的吆喝声
或豆花、或茯苓糕
又或者加了蜜透明石花
化作一缕清甜的风
拂过脸庞
进入梦乡
我们带着微醺的梦
就算改名换姓也躲不开
回到古早
淡淡的高粱香
就宛若盛开在白瓷上的三角梅
用“俗搁吾力”的姿态
不忘厦门
一家店一餐饭
竟似一场轮回
我们曾几何时在都市的高楼林里迷失
可即使时间如同橡皮
一点一点的擦拭昨天
让我们渐渐淡忘记忆
却抹不去镌刻在灵魂深处的感觉
直到蓦然回首那一刻才发现
脑海里的碎片又像电影一般回放
就如记忆里的旖旎
回到儿时的海滨公园
简单的傍晚
芬达汽水在味蕾上串起的气泡
染黄了舌尖
扬起了笑意
亦或夕阳泛暖的沙坡尾
静静的渔船
静静的天
弥漫在空气中淡淡的咸腥
也不过只能是回忆中的些许涟漪
那一年两季
凤凰依旧红艳
轮回之间
已追不回久远的红砖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