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夺冠,朱婷成为焦点人物。老家有同学说,这是河南的骄傲,河南这次唯一的金牌吧?高中同学说,这是郸城的骄傲,郸城历史上第一块金牌。初中同学则说,这是秋渠的骄傲……秋渠是一个乡。我的老家与朱婷的老家,相距3公里。
女排决赛的时候,周口市体育局的领导到朱婷家看比赛。新修的院子里坐满了乡亲,太阳下不是看电视的好地方,但是没人在乎这一点。在一个贫穷的村庄,人们为在里约发生的事情发出一阵阵欢呼,这场景充满了奇幻的感觉。我读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村里还没通电,有人买了黑白电视回来,用电瓶来看。很多人坐在院子里,盯着随时可能变成雪花的屏幕。人与世界,就发生了神奇的联系。
郸城县有个“牛校”第一高中,那里,每年要考上几十名北大、清华,但朱婷没条件走上“清华北大”的路,只读到初中,家里本来希望她辍学出去打工,那是绝大多数女孩应该走的道路。只是因为个子特别高,才被好心的体育老师推荐到周口市体校,否则,朱婷将成为众多打工妹中的一员。
我倒是希望朱婷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回到县城,像普通女孩一样在县城转悠。要知道,这县城和外地的城市一样让她感到陌生,在她读体校之前,县城都很少来呢。自从她到体校那一刻起,她就被生生拔离了老家这片土地。
如果我们相信有命运这种神秘的力量,那就不得不承认,朱婷并不属于这片土地,她只是非常偶然地出生在这里而已。她就读的初中,没有排球场,也没有正规的排球教师。排球、篮球和铅球,都由一个老师来教,甚至都没有教。操场没有塑胶跑道,如果碰到阴雨天气,可能连续几周都会充满泥泞。长久以来,这所中学流行的运动都是篮球,当然,篮球是属于男孩子的,没有姑娘们什么事。
在这种环境下,竟然走出了当今世界最优秀的女排运动员,这才是真正的奇迹。朱婷因为符合“14岁以下,1米8以上”这样的客观条件被选拔到省体校,那才是她打排球的开始。她对排球的热爱达到痴迷的程度,训练刻苦到教练心疼的程度。但是,我相信她并不觉得苦。她一定会想到她的初中同学,那些姑娘如今大都在南方某城,从事着纺织或更艰苦的劳作。如果她也到外地打工,她的身高优势将成为一种负担。
网上有一些她的故事,比如长得太快,营养跟不上,到了国家队,最大的好处是吃得好多了,据说郎平从国外回来要亲自给她带营养品。这听起来夸张,但可能都是真实的。朱婷所在的村庄,当然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那是普通人的温饱,对一个长势喜人的孩子来说,那些饮食可能就严重不足了。
这就是朱婷的土壤。这片土地上,是否本来可以诞生更多的朱婷呢?那些在田野中疯跑的孩子,可能有各式各样的天赋,但最终,除了能考上大学的极少数人,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不管童年的梦想有多大区别,他们最终的命运都是一样的。尤其是女孩,几乎难以在城市立足,打工攒下的钱刚好可以帮助兄长建一栋房子,到朱婷这样的年纪,就必须回来准备嫁人了。等到结婚、生子,她们将再次奔赴那熟悉的外地城市,如果能够默默无闻,那将是一种福气,因为人们也有可能在各种“新闻”中发现她们的身影,那通常都是会引起城里人惊诧的、不好的新闻。
整个家乡都在为朱婷感到骄傲,这是无比真实的情感。但人们骄傲的同时,也会感到朱婷所从事的事业和他们离得很远。朱婷越成功,就会距离他们越遥远。他们还不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到土耳其的位置,而那将是朱婷的下一站。排球,成为人们谈论的一个新鲜事物,但在无边的旷野中是否能够出现几个排球?可能性并不大。各种由朱婷出现的老家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金牌,看到笑脸,但是却很少能够看到排球。那是她最喜欢的东西,是她的命,但她却无法和故乡一起真正分享这种由体育带来的纯粹的喜悦。
体育,即使最乐观地看,它还只是属于城市。在城市,塑胶跑道大干快上,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质量问题,但是体育设施的快速普及,其实是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在城市,不管一个孩子喜欢上什么样的运动,他都能找到老师学习,都能找到同伴。体育不但是一种锻炼,还是一种人际交往,一种生活方式。毫无疑问,中国体育正处在最好的时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朱婷作为一种效应,都将被故乡的人所谈论,但是,这种喧嚣似乎永远停留在空中。作为世界最好运动员之一的朱婷,在她面对这一切时,或许会感到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