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复杂的作品,其作者曹雪芹也被誉为是我国文学史中最伟大、最复杂的作家。复杂的根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生平、家世史料匮乏,无处寻根。二是诸家众说纷纭,致使迷雾重重。清代,人们习惯以时文为正宗,认为小说、戏曲不登大雅之堂,因而导致小说家社会地位卑下,即便像曹雪芹这样的天才作家,当时也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更无青史留名之幸,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资料,如生卒年月、父母家世、生平活动等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走向湮灭,终究未能保留下来,使得今天的研究者们不得不费尽心力、旁搜侧引、史海钩沉、摸索探寻。
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至此揭开了曹雪芹研究的序幕,第一次以丰富的文献资料考证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并对其家世生平作了初步研究。
曹雪芹研究其范围不仅仅是曹雪芹本人,还包括曹雪芹的祖籍、家族兴衰史、曹家中的重要人物,以及曹雪芹的创作经历等等。其中曹雪芹的祖籍研究历来被众多学者关注,从而也引来了无数的争论。
曾经一位漫画家创作了一幅作品:一位红学家手持放大镜,正细数曹雪芹的头发有多少根?作者创作这副画的目的是为了讽刺曹雪芹祖籍之争的无所意义。这副漫画发表后,引起了众人的关注,红学界因此也在不断反思。
“曹雪芹祖籍之辩”早已争论了几十年,现有“丰润说”、“辽阳说”、“铁岭说”等多种观点并存。曹雪芹的祖先也由曹世选上溯到了宋代的开国大将军曹彬。很多人都不甚了解,这样的研究,这样的争论到底有何意义,就算把曹雪芹的祖先追溯到曹操,这惠及《红楼梦》的研究吗?
红学在不断地走向大众,普通读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并不奇怪,但对“曹雪芹祖籍之争”的看法只窥见了现象没有了解到它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曹雪芹祖籍之争,并不是简单地曹雪芹的祖籍在哪里的争论,也不仅仅是涉及到曹家发迹史和《红楼梦》一书的诞生,更重要的是争论背后展现的是中国史官文化的内涵。
“祖籍”一词在现代人眼中并不陌生,所谓祖籍就是其祖父一辈的籍贯。但在中国文化史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研究某某人的祖籍问题时,往往不只研究到祖父一辈就完了,而是尽量往上追溯,直至第一源头。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这好像是多余的事,因为它既不关系到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妨碍对文艺理论的阐释。但这种对祖籍的追溯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基因。
“祖籍的追溯”源于中国史官文化的价值观取向,写史的人在对某人进行传述时总是首先介绍其祖先迁徙踪迹、姓氏变化等,久而久之这种写史手法便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这种“追溯祖籍”模式并没有规定一定要上溯多少代,关键在于被传写之人的资料是否齐全,详则详之,略则略之。例如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于孔子只介绍了他的先人是“宋人”,但其祖先籍贯,则没有述及。也许是司马迁对孔子“祖籍”资料掌握得不全之故。而当他自己述自己的家谱时则上溯至颛顼时代,周宣王、秦、汉,从重黎氏以至他的父亲司马谈,千余年的家世踪迹,历历可见。在“祖籍”文化中无论是“自溯祖籍”还是“他溯祖籍”都喜欢与历史名人拉关系,套近乎。例如孔尚任的祖先,当人们追溯至圣人孔子的时候,史学旨趣便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那么曹雪芹的祖籍,学术界又是怎么来追溯的呢?按照我们现代人对祖籍的理解,曹雪芹的祖籍问题其实早已经解决了。从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敦敏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1921年胡适先生就得出结论——曹雪芹的祖籍为辽阳。这一点已被世人所公认。但有趣的是曹雪芹的父亲是谁?是曹颙还是曹頫?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应该说对于父亲的确认是考证祖籍的第一个环节,但因历史资料的局限,我们现在已无从弄清。所以红学界对曹雪芹祖籍的追溯就从他的祖父曹寅开始。
“曹雪芹的祖籍之争”虽然现在多种观点并存,但从曹雪芹至他的高祖曹世选这几代人的迁徙踪迹确是准确而详细的。其实无论是“丰润说”还是“辽阳说”都有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换而言之“曹雪芹的祖籍之争”实为“曹世选的祖籍之争”。争论的意义并不惠及《红楼梦》研究的本身,而是渲染了争论双方的学术旨趣,也就是说争论的视点不在于双方的学术意义,而在于对“祖籍追溯”文化的极大展示。
在曹雪芹的祖籍追溯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史官文化的演变过程,以及这种文化对曹雪芹祖籍之争的导向性功能。所以如果我们把一些无法理解的学术现象放到中华文化大背景下来审视,就会很容易理解是哪种文化“基因”导致了学术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