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一座底蕴深厚、名重古今的历史文化圣城。“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早在宋代司马光就发出如此情深意切的感叹。
每每到洛阳,我都喜欢去洛阳老城转转,去寻找老洛阳的味道。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承载着久远的岁月,饱含着历史的沧桑,也许在称为老城的地方,更有镜头感。走进洛阳老城,一条条街巷流淌着古老的传说,一座座斑驳的古建筑讲述着久远的故事。这是时光的积淀,是河洛文化的传承,更承载着洛阳人的生活记忆。
丽景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2002年丽景门由洛阳市政府在原址新建,被评为洛阳市新八大景,为古都第一门,有着“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
而鼓楼,则是一座古都洛阳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据洛阳市文物管理局信息中心公布的资料:“洛阳老城鼓楼,正名“谯楼”,位于老城东大街的中段。据《洛阳县志》记载,鼓楼原建于府前街的福王府(即现在青年宫广场前的中州路)。在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建福王府时移建于东大街。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和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曾两次重修。鼓楼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
行走在洛阳老城,我更感兴趣历史与今天洛阳人生活的碰撞。鼓楼下进进出出的老人与孩子,老街中停靠的时尚小轿车,还有老院子门前这小狗狗看世界的眼神,串起了一个个情节既久远又鲜活的故事。
特别要一提的是,在洛阳东关大街,有一鲜为人知的“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碑”,此碑立于清朝雍正五年,记载着两千多年前孔子千里迢迢来到洛阳,学习西周礼乐制度的历史事件.如今一位姓何的大姐在这里摆上了理发摊,明码标价“专业理发3元”的牌子特别醒目,我观察了一下,来理发的人还不少。
古都圣城处处充满神奇。洛阳老城,就像一位重情念旧的故人,依依收藏着遥远的过去,古旧、甚至破败的砖墙,留住了那些已然走远的岁月,留住了这片土地特有的古韵和灵魂。
洛阳唐三彩同样经受住了时间老人的无情考验。千年一梦,岁月的风雨无法褪去三彩的美丽容颜,唐三彩之美,恰似长夜的星空,穿越时光,令人迷醉,充满韵味。
到了洛阳老城,当然不能错过领略老洛阳舌尖上的味道。所以我一到洛阳就到处打听哪家汤好喝。
洛阳人爱喝汤,从早到晚都喝汤,喝得热热乎乎还有讲究;早起喝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晚饭是豆腐汤、丸子汤和不翻汤,老洛阳人讲究“早荤晚素”,洛阳城里不乏百年的汤馆;所以了解洛阳要先从喝汤开始。
洛阳人早起尤爱喝牛肉汤,早上喝一碗牛肉汤,香喷喷的既养胃又养肠,喝的时候,大汗淋漓,痛快无比;有人甚至喜欢蹲在地上喝,还会乐呵呵地说:这是最正确的喝汤姿势。
老城里有一家不翻汤馆,每到傍晚时分来喝汤的人络绎不绝,经常是没有位置坐,这时候我就会暗暗发笑,看来有人蹲着喝汤是有道理的。
洛阳老城不仅有百姓们热衷的汤馆,也有中华老字号的名宴,那就是名扬天下的“洛阳水席”。在老城区的中州东路上,百年老店“真不同”就是洛阳水席的最正宗的代表。
洛阳老城,承载着千年帝都的在岁月,依旧弥漫着纯正的老洛阳味道。
周恩来总理曾赞赏“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生牡丹花”。这花儿就是洛阳水席中的“牡丹燕菜”。“洛阳水席”始于唐代,是中国保留历史最悠久的名宴之一,与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并称洛阳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