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95711
-
- 注册时间2008-12-16
- 最后登录2016-08-14
- 在线时间1408小时
-
- 发帖16871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金币3391
- 道行2770
- 原创5
- 奖券466
- 斑龄3
- 道券48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95711
- 发帖
- 16871
- 金币
- 3391
- 道行
- 2770
- 原创
- 5
- 奖券
- 466
- 斑龄
- 3
- 道券
- 48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40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6
最后登录: 2016-08-14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0-10-18)
—
秦可卿的才能其实远远超过王熙凤
《红楼梦》写到秦可卿托梦是这样开头的: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了进来,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婶,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事未了,非告诉婶婶,别人未必中用。”这段话是比较典型的古典小说托梦的行文。类似的文字在很多古典小说中都能找到痕迹,不足为奇。这是比较典型的托梦文体,古典小说中,但凡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死去,都会有一段颇具魔幻色彩的内容出现,要么托梦,要么显圣,最终的目的大概是对死者生前事迹或人品性格的一个概括,用以突出强化人物性格的重要和独特。同样是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托梦显圣之类的魔幻描写,最有名的便是关公死后对刘备的托梦以及玉泉山显灵的那一段描写。闲言少叙,单说秦氏的托梦。
但凡托梦,总是要托给自己最相厚且妥当的人,关公托梦先帝,秦可卿托梦凤姐,都是一样的道理,倘若托给旁人,就势必所托非人,难免有些矫情甚至滑稽。 再看下面的内容,秦可卿接着说:“婶婶,你是个脂粉堆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及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婶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事业,亦可能常保永全了。即如今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有见识的人一出口便不同凡响。秦可卿在贾家繁荣鼎盛的时候,独具慧眼地看到了贾家将来的衰败。她深知世间万事万物,都逃不过一个规律,即“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再繁华昌盛的家庭也有衰败的一天。她的这个论断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中国近代的学者黄炎培向毛泽 东主席所提到的那个历朝历代盛衰的周期律。 黄炎培的原话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秦可卿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理论虽然不及黄炎培的深刻周密,也没有上升到如此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但大概的理论雏形已经建立起来了。 这是比较典型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雏形。她当然不可能去研究什么唯物主义的专著,她只是根据自然的一些规律并结合自身家庭的状况得出这样一个极为朴素的思想。仅仅就这一点,她已经大大超越了果敢有余而谋划不足的凤姐。 凤姐是贾家的实际当家人,每日的柴米油盐,日常开销都经她的手分派出去。她虽然也渐渐看出贾家的支不敷出,但她并没有因此产生居安思危的意识,她的文化不高,注定她的思想意识滞后,但经秦可卿的这一番提醒,自然有“醍醐灌顶”的畅快。所以她不自觉地对秦可卿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她有一点甚至超越了大学者黄炎培,黄炎培仅仅是提出了这套历史周期律,他并没有以之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和方略,而秦可卿不仅提出了这套朴素的思想理论,还谋划出了一套长治久安方略。用现代的话说,秦可卿不仅有理论水平,还有动手实践的才干。 我们接着看秦可卿对应贾家衰败都提出了那些切中要害的建议?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将家塾也设于此。会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等弊。便是有了罪,凡物皆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路,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这就是秦可卿用心良苦的两点建议。其实说到底就是四个字“未雨绸缪”。 中华民族历来最看中的两件事便是祖宗先人的祭祀和未来子女的教育,从古至今,概不能外。祖宗祭祀沿于孝道,子女教育,沿于父母责任。要做一个令人称道的中国人,这两点应该是最基本的一个标杆。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这两点都没能做好,那他就是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再好的成绩,也不会得到人的尊重。秦可卿的建议就是基于这两点提出的治家方略,堪称切中厉害。怪道连脂砚斋看到此处都深为秦可卿的远见卓识而感动。 其实,秦可卿的这两点建议细细推敲起来,还有“转移财产”“钻法律的空子”的嫌疑。她料到贾府将来的衰败,便建议将大量的财产用于祭祀和私塾的建设,这些固定的财产在当时的政府是超越法律之外的,即使本人犯了罪,朝廷也不会将它充公。虽说她的建议有投机取巧之嫌,但她拳拳爱家之心感人肺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