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空”剑拔弩张隐现 人民币或挑战年内新低
薛皎
[5月27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再次公开表示,“如果数据改善,未来几个月加息很可能是合适的”。耶伦讲话后,市场对6、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加息的概率预期大幅上升,预计7月加息概率已达到62%的历史新高。]
尽管市场对于人民币连续走低的反应出奇平淡,但“多空”剑拔弩张的对决气息仍隐隐传来。
5月30日,伴随着中间价再度大幅下调至5年新低,人民币对美元跌势越发明显,不断逼近今年1月创下的年内最低点。市场普遍预期,在6月15日美联储议息会议“落地”前,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将继续。或早或晚的加息预期会怎样刺激全球汇市?中间价大幅下调是否给即期汇率带来负面引导?贬值预期积聚是否会引发新一轮资本外流?
“除非有更大的风险事件发生,否则重演今年一季度那样大幅的资本流动可能性不大。”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总监王昕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一季度的波动后,目前市场预期明显更加理性,尽管6月份风险事件频发,但随着A股可能纳入MSCI、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资机构开放等带来的资本流入,将对人民币汇率提供一定支持。
中间价预期减缓外部市场冲击 5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784,较上周五(5月27日)中间价6.5490大幅下调294个基点。较上周五16:30收盘价6.5597,以及当日夜盘收盘价6.5650均出现明显下调。
受此影响,30日开盘后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快速走低,全天贬值幅度维持在200个基点左右,截至16:30收盘,人民币始终没有出现上涨动力,最终收于6.5825,较上周五收盘价下跌228个基点,贬值幅度为0.34%,这也成为自今年1月18日以来新低,直逼1月7日出现的年内最低点6.5956。
夜盘开始后,人民币贬值压力仍未有好转。一位商业银行外汇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照目前走势持续下去,5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年内新低的可能性很大,6.60关口可能很快要“失守”。
离岸市场上,人民币(CNH)对美元汇率开盘报6.5771,基本与在岸市场中间价持平,并跟随着中间价的低开而加速走贬,截至30日20:00,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5919。1月7日,离岸人民币曾最低贬值至6.7608。
然而,上述外汇交易员告诉本报记者,通过盘面看到昨日在岸、离岸与市场上参与者对于人民币中间价走低,人民币加速贬值并未表现出明显恐慌,市场情绪基本平稳,这一表现主要归功于央行将中间价定价机制公之于众,令市场参与者可以更好地预期中间价走势。
资深商业银行外汇人士韩会师在昨日中间价公布前曾公开表示,预计中间价将较上周五下调300个基点左右,“其中三分之二拜美元升值所赐,三分之一拜境内市场供求关系所赐”。
事实证明,根据央行给出的“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这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公式,市场参与者已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期中间价变化,提前消化潜在波动。
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仍然是导致人民币连续走低的主要原因。
5月27日,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L.Yellen)再次公开表示,“如果数据改善,未来几个月加息很可能是合适的”。耶伦讲话后,市场对6、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加息的概率预期大幅上升,预计7月加息概率已达到62%的历史新高。
受此推动,彭博美元现货指数5月份也已大涨3.6%,有望创下2014年9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王昕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年初至今的走势来看,一旦美元走强,人民币会相对应偏弱,对冲人民币对其他非美货币的升值。
据中国货币网最新发布数据,5月27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7.20,按周跌0.15。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一平认为,目前央行正在提高人民币指数的波动性,一方面利用人民币指数减缓美元指数上涨对美元对人民币双边汇率的冲击;另一方面以一篮子货币为中介,分化外汇市场不同参与者的贬值预期,在美国加息周期的背景下,逐步适应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人民币汇率新常态。
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接下来美、欧、日本央行利率会议轮番登场,以及英国退欧公投等颇具影响力的事件发生,都将对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冲击,市场仍需警惕国际投机资本一方面试探央行干预汇市的底线,另一方面又不敢轻举妄动。
人民币汇率“蜜月期”已过 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认为,人民币汇率近期的“蜜月期”,即对美元走强,对其他一篮子货币走弱,已经接近尾声。
在经历今年1月份的大幅波动后,2、3月份人民币迎来了难得的平稳期。当时,美联储加息预期走弱,尤其是3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明显鸽派表态令美元大幅走软,给新兴货币提供了逆转的机会。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利好大宗商品出口国货币汇率反弹。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蜜月期”中国央行采用了双重策略,一方面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以打击资本外逃,同时让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贬值,以刺激出口。而现在,“蜜月期”已经结束,随着美元的强势回归,这一策略行不通了。
中信证券(
16.490,
0.03,
0.18%)分析师张文朗在最新报告中表示,预期人民币贬值压力或卷土重来。他分析称,从外围市场来看,美联储大概率加息事件促使美元强势回归,新兴市场货币汇率或出现集体走贬,同时,美元走强使得油价面临回调风险,增加大宗商品出口国货币汇率下行压力,这都将间接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
从国内市场来看,中信证券认为,压制人民币汇率的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需求之困未解,内生增长下行压力依旧,楼市大周期已过,而且中国非政府部门持有海外资产不足,增持动机较强。”
央行打破市场担忧 在内外部因素作用下,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部分市场人士担忧,人民币贬值预期重燃或将引发与今年1月份相似的“恐慌”交易,当时因中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做空人民币力量突然急剧上升,新兴市场汇市亦出现连锁反应。同时,有境外媒体质疑,中国央行是否有意引导中间价大幅下调从而提前释放美联储加息带来的贬值压力。
对于种种臆测,5月27日,央行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澄清公告,重申中国人民银行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并表示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在澄清声明中指出,近日有个别外媒报道《中国央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立场松动》和《中国官方试图确认美联储是否将在6月加息》,以上报道捏造事实,误导读者,误导市场舆论。央行对这种违背新闻职业操守、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示谴责,并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也在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表示,目前美元指数处于短期震荡阶段,全球流动性不足导致一个新的周期产生。
在姚余栋看来,新周期中人民币有所波动是“健康”的,波动意味着灵活性,而灵活性则能有效地应对未来风险。
此外,花旗银行一位财富管理外汇分析师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待今年10月份人民币正式成为
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一员后,中国或将向着更大的外汇灵活性发展。
对于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方向,5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访谈中也曾提到:“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